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465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31.
武山铜矿西风井机房基础发生裂缝和沉降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庚荪 《岩土力学》1996,17(2):35-41
对武山铜矿西风井机房基础发生裂缝和沉降的原因从几何、地质、力学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指出该裂缝和沉降是由于采空区引起的地应力释放、岩层的急倾性、软弱夹层的韵律性分布、构造裂隙的发育与密集、风机运转产生的循环载荷、暴雨期间渍水的灌入与下渗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还为采空区的下盘稳定性分析提出了一个简单方便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632.
CHE  Yi 《中国海洋工程》2002,16(3):415-422
A two-dimensional smeared crack model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s is presented.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bond between concrete and reinforcement as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ension stiffening in cracked reinforced concrete. With the derived tangential stress-strain equations for concrete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racks,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for cracked reinforced concrete is established. Experimental specimens have been analyzed with the analytical model, and the 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相似文献   
633.
李明瑛  金仁和 《岩土工程技术》2007,21(4):190-192,213
通过对某建筑物结构构件的裂缝以及不均匀沉降的观测,分析了产生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确认是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引起地下室不均匀隆起与沉降所致。介绍该工程采用的静压锚杆抗浮、包钢灌浆、碳纤维加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综合加固补强措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4.
通过对岩石边坡中的裂隙水对岩石边坡裂隙作用的力学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值流形方法中对裂隙水渗流作用的计算方法,并在原有考虑裂纹扩展的数值流形方法程序中加入了考虑裂隙渗流的子程序。最后利用综合考虑渗流与断裂的数值流形方法程序对含初始裂隙的岩石边坡在渗流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再现了原始裂隙在渗流作用下的扩展路径及所形成的切割块体在自重作用下的运动过程,与边坡的实际破坏模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35.
新疆东昆仑白干湖钨锡矿田矿化体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干湖钨锡矿田矿床类型属构造导控的高温热液型,矿化体几何形状取决于导控构造及容矿岩石的性质.该矿床容矿岩石有绢云石英片岩、石英透闪石岩、变质辉长岩、蚀变花岗岩等区内所有岩石类型.矿化是以均匀的微细脉浸染为主,矿化岩石与同类型未矿化岩石特征差别无几,矿化期交代作用十分微弱.矿石类型属于微细脉浸染及富细脉型.矿化体模型是在基本了解矿床地质特征,成控规律以及地表主要矿体形态数据基础上拟建的.理论上,矿化体是以导矿构造为骨架的简化板状矿化体,与易矿化岩层贯通所形成的似层状矿化体构成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即使在高精度矿产勘查过程中也不能保证取得相对准确的数据.因此,准确识别矿化体性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36.
Most of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are restricted to two‐dimensional elements. Three‐dimensional solid elements have rarely been used although nearly all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are under a triaxial stress state. In this work, a three‐dimensional solid element based on a smeared fixed crack model that has been used in the past mainly for monotonic static loading analysis is extended to cater for dynamic analysis. The only material parameter that needs to be input for this model is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Steel bars are modelled as uniaxial elements and an embedded formulation allows them to have any orientation inside the concrete elements. The proposed strategy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renders a numerical procedure which is stable and efficient. The whole process is applied to two RC frames and compared against existing experiments in the literatur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may adequately be used to predict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 structure.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37.
顶层墙体的温度裂缝问题影响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的应用和推广。为了研究顶层墙体的温度裂缝问题,共设计了两种类型有无洞口的四片砌块墙体试件,每种类型各两件进行了温度试验和工作性能的对比试验,从单片原型墙体试验结果出发,研究分析了温度裂缝对墙体工作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又通过ANSYS有限元程序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638.
交城断裂为太原盆地西界的主控边界断裂,为查明交城断裂在这一地区的确切位置和地裂缝与交城断裂的关系,采用地震地质调查和人工地震勘探对在此范围内交城断裂的具体位置和地层错断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交城断裂交城县城段并不是位于基岩隆起区与盆地倾斜平原的分界处,而是位于距该分界东南约200 m处。交城县城西北侧的地裂缝与地震勘探在这一带所探查到的交城断裂的位置相当吻合,由此可以推断地裂缝的产生与交城断裂有关,属构造地裂缝。指出,在进行活动断裂附近的城市规划或重大工程建设时应对“山根”的倒退现象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39.
新疆钻孔应变异常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新疆钻孔应变18年的观测期间,发生了6级以上强震17组(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钻孔应变资料在64%强震前记录到了异常变化。其中属于天山和塔里木地块周边的15例强震中,在儿例地震前钻孔应变资料出现了异常,占全部强震的73%。利用钻孔应变资料正确预报的地震数仅4例,占全部强震的23%,占天山及塔里木地块周边地震数的26%。在这些强震中距离台站250km范围以内发生的地震有7例,正确预报的有4例,占57%。  相似文献   
640.
X射线岩石CT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X射线CT技术无损探测岩石内部结构和裂纹演化过程 ,起源于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由最初对CT图像的认识逐步深化为对岩石裂纹演化规律的分析和应用研究。基于室内岩石试件扫描断面的CT图像 ,目前在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实时监测、加荷条件多样化、裂纹演化规律性、裂纹宽度的定量测量、岩石裂纹三维图像重建、损伤演化与损伤变量分析、CT成果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岩石CT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得各种试验条件下精确的CT图像及其成果的应用研究。岩石CT的生命力在于自身理论、技术发展和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