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7篇 |
免费 | 150篇 |
国内免费 | 1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篇 |
大气科学 | 71篇 |
地球物理 | 414篇 |
地质学 | 420篇 |
海洋学 | 123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5篇 |
自然地理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彭利英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32(4):71-78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反应,本文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DYN对一个典型的钢筋混凝土底层框架柱进行了爆炸分析.设定了1m、3m、5m三种比例距离,各比例距离分别设置10 kg、50 kg、100 kg三种量级的TNT炸药.分析得到了各爆炸工况下柱子的动力响应及损伤形态.研究表明:柱子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对于比例距离的改变十分敏感;当炸弹在地面爆炸时,柱子最终破坏的区域总是在柱底到柱高的三分之一处;随着比例距离的增大,柱子最终的破坏形态由剪切型转变为弯曲型. 相似文献
92.
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核心筒墙体抗震设计中,采用了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边框墙肢内藏钢板、连梁内藏钢桁架的组合双肢剪力墙。为研究其抗震性能,进行了1个1/7缩尺的这种新型组合双肢剪力墙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其承载力、延性、刚度及其退化、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和破坏特征,重点研究了钢管混凝土叠合边框、墙肢内藏钢板、连梁内藏钢桁架之间的共同工作性能。研究表明:内藏钢板-钢桁架可显著提高钢管混凝土叠合边框双肢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延性性能;钢管混凝土叠合边框可充分发挥其承载力高、不易开裂、延性好的优势。文中提出了该新型组合双肢剪力墙的承载力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3.
在已完成的包括16个构件的等位移循环加载钢筋混凝土柱的系列试验中,通过在其中3根柱的塑性铰区沿混凝土受力方向安设位移计,较准确测定了混凝土测试标距内的平均应变在一个加载循环内的变化规律及其随周数增长的变化规律;发现了单周最大压应变随周数的增长而持续增大,单周最大名义拉应变随周数增长而持续减小的重要现象;并与柱顶水平力-水平位移滞回规律实测结果相对应,结合截面受力特征对所得单周和多周应变变化规律的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4.
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周期性往复试验,研究了钢管高混凝土叠合柱柱的破坏形态,耗能能力、延性、承载力以及各种组成部分共同工作等内容,并与钢管高强混凝土核心柱进行了对比;随后通过计算,讨论了叠合柱中有关参数对其极限承载力和影响;最后给出了叠合柱正截面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5.
96.
针对单层异形柱框架,通过高温数值分析,考察了支撑设置和受火位置对结构高温变形及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层多跨异形柱框架,当只有一端有支撑跨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另一端的边节点水平位移和边柱侧向变形,对结构整体抗火不利;当左、右两端均有支撑跨时,非支撑跨在火灾作用下的梁轴力比很大,升温后期可能因梁跨中竖向位移急剧增大而发生破坏。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给出了4类单层带支撑异形柱框架火灾行为的初步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基于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和有限元的模拟,分析了两类试验节点的滞回特性,提出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三折线恢复力模型及其特征参数的取值范围,并给出恢复力模型表达式。结果表明,试件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建立的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与试验值接近;有限元与试验所得的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在弹性阶段吻合较好,随着荷载的反复,两者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8.
为准确建立线路中小跨径梁桥桥墩的地震易损性模型,采用统计工具得到某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双柱墩的结构、几何和材料特性的概率分布,由拉丁超立方体抽样生成桥墩属性数据集,建立了参数化的有限元模型.通过Pushover分析和基于非弹性需求谱的能力谱方法获取双柱墩的地震需求和抗震性能数据点,提出由随机森林(RF)模型建立桥墩地震易损... 相似文献
99.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a seismic retrofit solution for existing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ystems, designed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seismic‐oriented design codes in the mid 1970s, is conceptually presented and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 diagonal metallic haunch system is introduced at the beam–column connections to protect the joint panel zone from extensive damage and brittle shear mechanisms, while inverting the hierarchy of strength within the beam–column subassemblies and forming a plastic hinge in the beam. A complete step‐by‐step design procedure is suggested for the proposed retrofit strategy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versal of strength hierarchy. Analytical formulations of the internal force flow at the beam–column‐joint level are derived for the retrofitted joints. The study is particularly focused on exterior beam–column joints, since it is recognized that they are the most vulnerable, due to their lack of a reliable joint shear transfer mechanism. Results from an experimental program carried out to validate the concept and the design procedure are also presented. The program consisted of quasi‐static cyclic tests on four exterior, ? scaled, beam–column joint subassemblies, typical of pre‐1970 construction practice using plain round bars with end‐hooks, with limited joint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and detailed without capacity design considerations. The first (control specimen) emulated the as‐built connection while the three others incorporated the proposed retrofitted configura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olution for upgrading non‐seismically designed RC frames and also confirm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design procedure and of the analytical derivation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
FRP约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约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中存在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FRP约束混凝土构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破坏特征、荷载-位移关系、弯矩-曲率关系、耗能及延性变化规律等,最后重点探讨了FRP约束混凝土柱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刚度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