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2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688篇
测绘学   523篇
大气科学   544篇
地球物理   820篇
地质学   1109篇
海洋学   418篇
天文学   210篇
综合类   313篇
自然地理   98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林超是著名的中国当代地理学家,他在长达60多年的地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生涯中,博学精思,成果累累。本文从地理学理沦、地理学方法论、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学史、地理教育、中外地理学交流、治学之道等方面,概括了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32.
Electric power consumption (EPC) is one of the basic indices for evaluating electric power use. Obtaining timely and accurate data on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EPC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al deployment of electric power resources. In this study, an EPC model was developed using stable nighttime lights time-series data from the 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 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 (DMSP/OLS). The model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EPC in Chinese Mainland at the county level from 1995 to 2008. In addition,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EPC were analyzed, 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 (1) The EPC model reliably represented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EPC in Chinese Mainland with approximately 70% accuracy. (2) The EPC in most regions of Chinese Mainland was at low to moderate levels, with marked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high-level EPC, 58.26% was concentrated in eastern China. Six urban agglomerations (Beijing-Tianjin-Tangshan region, Shanghai-Nanjing-Hangzhou region, Pearl River Delta, Shandong Peninsula, middle-south of Liaoning Province, and Sichuan Basin) accounted for 10.69% of the total area of Chinese Mainland but consumed 39.23% of the electricity. (3) The EPC of most regions in Chinese Mainland increased from 1995 to 2008, and 64% of the mainland area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PC. Moderate increases in EPC were found in 61.62% of eastern China and 80.65% of central China from 1995 to 2008, whereas 75.69% of western China showed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PC. Meanwhile, 77.27%, 89.35%, and 66.72% of the Shanghai-Nanjing-Hangzhou region, Pearl River Delta, and Shandong Peninsula, respectively, showed high-speed increases in EPC. Moderate increases in EPC occurred in 71.12% and 72.13% of the Beijing-Tianjin-Tangshan region and middle-south of Liaoning Province, respectively, while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occurred in 56.34% of the Sichuan Basin.  相似文献   
33.
地缘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精细、及时更新的各类地缘冲突信息是全球地缘风险评估和预警的基础。本文全面回顾了以武装冲突为核心的全球地缘冲突数据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地理时空定位、大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应用进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对武装冲突内涵和武装冲突事件数据体系总体框架的理解不断深入,生产出一大批高质量的数据集合或数据产品;地缘冲突在主题上逐渐细化,冲突事件记载的空间定位精度从国家发展到更小尺度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大数据挖掘技术支持下,武装冲突信息的更新频率从年度更新提高到每小时更新,全球武装冲突数据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地缘环境系统科学与地理科学的深度融合、地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是推动本学科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4.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外宗教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宗教地理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宗教地理学研究在新文化地理学思潮的影响下,促生出许多新的议题和研究方向。本文依循于人文地理学中地方、景观、现代性和尺度这4 个重要概念,梳理了国外近10 年宗教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发现其研究议题主要集中于日益重视对“非正式神圣”场所的探讨;基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下的神圣地依恋研究;随着跨国主义兴起的宗教移民身份和认同研究;宗教文化景观所暗含的政治和象征性意义的解读;宗教的多尺度分析,以及神圣与世俗间的互动分析等等。在总结国外宗教地理研究的新态势的基础上,对宗教的定义、宗教地理学与宗教性地理学的辩证关系、宗教地理学的研究趋势等进行了探讨和反思,以期为中国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广义宗教地理的本土研究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35.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韬  贺灿飞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0):1732-1746
全球化时代的技术进步和贸易自由化似乎逐渐将世界经济连为一体,但研究发现国际贸易仍然显著地受到地理因素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地理学对国际贸易地理的理论建构存在欠缺,其对国际贸易研究的贡献目前集中于对国际贸易地理格局和贸易网络异质性的描述分析上。在此背景下,论文从生产、流通和消费3个方面归纳国际贸易研究对地理因素作用的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① 生产上的地理差异经由机会成本差异促进贸易;② 流通上的地理差异经由贸易成本而抑制贸易;③ 消费上的地理差异经由市场需求地空间差异而影响贸易。通过总结贸易与制度变迁、贸易与集聚、贸易与不平等、贸易与创新、贸易与污染间的关系相关研究,论文认为当前国际贸易研究存在如下局限:① 并未深入讨论地理变量的内生性,即贸易可能反过来塑造地理差异而非仅由地理变量决定;② 相对缺乏多尺度、跨尺度视角,即贸易理论预测的宏观尺度贸易利得在中观、微观主体上并非均等分配,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③ 部分研究对产品异质性缺乏探讨,无法全面刻画贸易的差异化地理效应。据此,经济地理学未来对国际贸易研究的贡献可能在于运用多尺度、跨尺度联系的视角深入阐释贸易与地理的多维度异质性和复杂互动。  相似文献   
36.
高分辨率全球尺度水文模型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高分辨率全球尺度水文模型(HRGHM)的发展历程、模型的一般结构与特点、模型数据集的发展和模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全球尺度水文模型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HRGHM能够使水文学家从全球的角度深入了解水资源的产生及循环过程,并且对相关环境问题的解决、气候的模拟与预报以及水资源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努力,在全球尺度数据集的研究和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在HRGHM的实践中得以应用,但空间数据的缺乏仍然是其发展的最大羁绊。HRGHM所面临的问题除了数据的匮乏还在于非线性问题、尺度问题和确定性问题等水文机理和技术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The place of individuals in the politics of sca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ulie Cidell 《Area》2006,38(2):196-203
Conceptualizations and re-conceptualizations of scale have been powerful tools for explaining spatial processes that transcend traditionally-bounded territories. Examining the role of individuals within a politics of scale can do even more to explain multi-scalar conflicts. This paper does so by examining struggles over airport expansion in the US, showing how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various roles of individuals in the politics of scale – as sites of multiple scales, as actors constituting other scales, and as scales in and of themselves – better explains multi-scalar conflicts and offers more opportunities for resolving them.  相似文献   
38.
宋周莺  祝巧玲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1):1785-1797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6大经济走廊之一,而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环节。研究中巴贸易关系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贸易潜力,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论文从中巴贸易发展态势、商品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揭示中巴贸易关系,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巴贸易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析其发展潜力,以期为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发现:① 中巴贸易发展迅速,中对巴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中国主要出口机械及电气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主要进口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等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② 中国各省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沿海省份与巴贸易联系较紧密,西部各省份除新疆外与巴基斯坦贸易额均较小。③ 中国多数省份对巴贸易商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动,其中,新疆、山东等进出口商品结构多元的省份的变动相对较小。④ 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对中巴贸易拉动较强;海运距离对中巴贸易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领土接壤为中巴组织边境贸易提供了良好条件;铁路和水运口岸的建设对中巴贸易具有积极影响。⑤ 中国各省份与巴基斯坦均有较大贸易潜力,内蒙古、云南、广西、陕西等省份的合作潜力更明显。  相似文献   
39.
吴尚时(1904-1947)是中国近代地理学重要开创者之一。1928年吴尚时获金牌毕业于中山大学,次年考取公费前往法国学习地理学。他先后就读于里昂大学和格日诺布尔大学,授业于A. 阿历克斯,M.巴尔台和R.布朗夏尔等,布氏是维达尔·布拉什知名弟子。1934年吴氏学成归国,任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1939-1945年任地理系主任。时逢日军侵华,学校不断搬迁逃避战火,华南、西南千里迁徙之途成为先生的野外考察路线,这需要非同一般的坚毅意志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先生学术文稿泰半完成于此艰危时期,过度的劳累和极度困苦的环境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947年,先生去世,年仅43岁。  相似文献   
40.
酒泉、嘉峪关地域城镇系统的空间规模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志刚 《地理研究》1999,18(1):87-95
受干旱区自然地理、人口发展与分布等特殊条件的制约,酒泉、嘉峪关地域城镇系统的空间规模结构呈现“中小市镇、多中心”的特征。针对这种状况,空间规模结构的研究和规划,应注重建构多中心的地域城镇系统,带动地域整体发展要促进相邻城市间、城市与境内或周边单位间的空间关联及与近郊集镇的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应突出酒泉-嘉峪关复合城市的中心地位,强化敦煌市的规模和职能,保证玉门市区持续发展并尽快发展玉门镇,积极发展其他小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