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164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Natural radioactivity in sediment of Wei River,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oncentrations of natural radionuclides in sediment of Wei River of China were measured using γ-ray spectrometry with the aim of estimating the radiation hazard as establishing a database for radioactivity levels of river sediment of China. The activity concentrations of 226Ra, 232Th and 40K in sediment samples ranged from 10.4 to 39.9 Bq kg−1, 15.3 to 54.8 Bq kg−1 and 514.8 to 1,175.5 Bq kg−1,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radionuclid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ypical world values and the average activities of Chinese soil and Shaanxi soil. Radium equivalent activity (Raeq), external hazard index (H ex) and representative level index (I γr)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samples to assess the radiation hazards arising due to the use of these sediment sampl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wellings. All the sediment samples have Raeq lower than the limit of 370 Bq kg−1, H ex less than unity and I γr close to 1 Bq kg−1. The overall mean outdoor terrestrial gamma dose rate is 64.8 nGy h−1 and the corresponding outdoor annual effective dose is 0.079 mSv. None of the studied location is considered a radiological risk and sediment can be safely used in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92.
在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理塘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野外调查研究中,在其奔戈-村戈段开挖了两个探槽LT1301和SLT1204。在对两个探槽上所揭示出的古地震事件进行详细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所获得的10个OSL年代样品和13个14C年代样品的测试年龄,对理塘断裂带北段的古地震事件发生时代进行了厘定。结果表明2个探槽共揭示出至少4次古地震事件,其中小规模的探槽LT1301仅揭示出1次古地震,可能为发生于公元1729年的历史地震,或是可能发生于距现在950a~1.0ka之间的一次大地震,由于关键部位年代数据不足,上述两种可能性尚无法明确。较大的探槽SLT1204揭示出包含有探槽LT1301中古地震事件在内的古地震4次,最早的古地震事件I发生于9.9ka之前,而事件II、III和IV则发生在公元1729年~4.8kaBP之间,复发间隔为约1.6ka。川西理塘断裂带北段的古地震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的大地震复发具有非线性特征,不符合特征地震模式,其中全新世晚期的大地震活动频率明显增大,表明它正处于丛集活动阶段。  相似文献   
93.
水平定向钻进地层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定向钻进的地层适应性对施工技术方案、钻具选择、参数选取和施工效益都有着重要影响。应采用钻进地层的岩土硬度、完整性和研磨性三方面指标,对比钻进技术工艺和技术器具特点,对钻进效率、钻孔的成孔和孔壁稳定性、以及钻具寿命等进行定性及定量的评价,从而有利于大大提高水平定向钻进铺管施工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4.
文章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土默特右旗中北部近年发现的翁公敖包航磁异常进行推断与解释,在对找矿有望的航磁异常进行筛选后,对翁公敖包航磁异常进行了野外地质-地球物理查证,确定异常为铁矿所致;采用向上延拓、垂向导数、斜导数及小波变换等方法对航磁异常进行数据转换处理,以获取铁矿体的横向及纵向分布信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
万建文 《湖南地质》1993,12(3):155-156
横江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关系密切。该带中央为揉流褶皱带,往两侧至边缘依次出现鞘褶皱、a型褶皱、b型褶皱。带内发育的拉伸线理方向与剪切带走向近于垂直,旋转石香肠指示剪切运动方向为北西一南东向右型剪切,表明本带为韧性推覆剪切带。  相似文献   
96.
张玉池 《矿产与地质》1998,12(6):421-426
直流电法主要有电阻率法(联合剖面法和电测深法)和充电法,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中,如地基勘察,水库涌水处理,矿山岩溶水测量等。直流电法能有效地圈定含水体的位置,确定其产状,特别是选择的方法组合应用效果更佳,为工程水文地质提供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97.
机械钻速、钻头进尺和每米钻探成本通常称之为是钻探工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这些技术经济指标均与选用的钻头、所用钻进规程参数和操作技术紧密相关。选用的钻头应与所钻地层的硬度、研磨性(可钻性)相适应。操作技术主要取决于司钻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水平。而钻进规程参数的选取和确定及其合理配合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不可忽视。提出了临界钻进规程的概念。临界规程是一条红线,不可逾越,否则就会发生事故。正常钻进规程时,钻压和钻头转速应该合理配合,冲洗液量宜保证岩粉处于正常规程状态,以得到理想的钻探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建议根据功率表读数变化来调整钻压和钻头转速的合理配合,利用流量计监控孔底的冲洗液数量,严格控制临界规程的形成,把经验打钻和科学打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8.
F既是重要的岩浆挥发分, 又是重要的助熔剂和矿化剂, 同时也是克拉克值较大的元素之一, 并且在(铝)硅酸盐熔体中高度可溶.本文从F的常见工业矿物和主要赋存形式、分配行为的多样性、对其它元素分配行为的影响、矿化作用(即亲氟元素在热液体系中的氟化物络合形式、存在环境和沉淀机制等)、萤石和冰晶石的溶解及沉淀机制以及富F岩浆—热液体系的成矿专属性及特征6个方面探讨了F的地球化学成矿作用.结论认为: F必须有能力大量进入与花岗质或伟晶岩质熔体共存的含水流体相中才具有进一步的成矿学意义, 云英岩化、钠长石化、含黄玉—萤石石英脉、具有较高F/CaO比值的残余熔体以及F在高度演化花岗质岩浆中的过饱和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含矿富F热液的出溶; 但总体上, 富F岩浆—热液体系具有成矿专属性的原因之一仍在于: F首先通过对熔体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间接支配着高场强亲氟元素如W、Sn、Nb、Ta、REE、U等的热液成矿效应.  相似文献   
99.
陶湾磷矿是近年来在锦屏、新浦磷矿附近新发现并勘探的中型矿床,其可选性指标通过与相邻老矿山类比确定。近期浅部坑采试选表明,勘探期间所定陶湾磷矿选矿指标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
高原地区农作物水热指标与特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作物农业气象条件鉴定、作物农业气象试验研究、作物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和作物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农业气象灾害调查记载对比评估分析等手段, 整理和总结了髙原地区7种粮食作物、6种经济作物、6种特色作物、7种瓜果作物和4种中药材等共计30种农作物水热指标以及冬小麦和春小麦土壤水分指标. 高原地区作物水热指标具有4个明显特点, 釆用不同积温界限值来确定不同作物属性热量指标, 喜凉、中性、喜温和喜热作物分別釆用≥0 ℃、≥5 ℃、≥10 ℃和≥15 ℃积温界限值作热量指标. 不同温度带作物适宜的热量指标差异明显, 有随温度带愈冷凉作物热量指标呈偏低的趋势. 不同水分气候区作物水分指标差异较大, 有随湿润度增加作物水分指标呈递减的趋势. 作物水热指标随气候变化而发生缓慢变化, 气候变暖使作物全生长期延长, 对同一熟性品种而言, 需要热量指标比变暖前有提高趋势; 气候变干使作物水分指标有增加趋势. 农作物水热指标是衡量作物适生种植的重要标准, 是引种、作物布局、栽培管理、髙产优质安全生产的重要科学依据, 是气象为农业服务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也是服务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