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利用瓦里关大气本底站甲烷观测数据对美国Aqua卫星的AIRS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研究了2003~2012年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甲烷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AIRS观测结果与近地面观测资料变化趋势一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突变时间比较一致,可以用于青藏高原区域的甲烷浓度特征分析。2)青藏高原对流层甲烷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西北—东南走向的低值带及其南北侧存在4个固定的高值中心,分别位于阿里、那曲、山南和玉树。3)青藏高原甲烷浓度呈现显著随高度而降低的趋势,年平均甲烷浓度分别为1.810ppm(1 ppm=10-6)、1.797 ppm和1.781 ppm。在对流层中层和中上层,甲烷浓度基本呈现低值带最低、南北侧均高的山谷型分布特征。在对流层层顶,以低值带为分界线,呈现明显的南高北低特征。4)青藏高原甲烷浓度随时间呈缓慢上升趋势,平均速度为0.0018 ppm/a,夏季上升最快,秋季上升最慢。5)青藏高原甲烷存在明显的单峰型季节变化特征,夏秋季高,冬春季低,与东部地区冬、夏双峰型特征不同,随着高度上升季节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2.
唐山市钢铁工业发展特征及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山市钢铁工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为唐山市的支柱产业,90年代以来,省属特大型企业唐钢和地方钢铁企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唐山市经济总量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详细分析唐山市钢铁产业的发展过程,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城市最具代表性产业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基于本地化的区域产业基础和国家引导下的制度因素是唐山市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适应和创新的能力则是内在因素。产品结构雷同、彼此利益独立使企业之间面临着激烈竞争,因此建议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引导地方企业调整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扶植相关产业,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3.
在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理塘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野外调查研究中,在其奔戈-村戈段开挖了两个探槽LT1301和SLT1204。在对两个探槽上所揭示出的古地震事件进行详细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所获得的10个OSL年代样品和13个14C年代样品的测试年龄,对理塘断裂带北段的古地震事件发生时代进行了厘定。结果表明2个探槽共揭示出至少4次古地震事件,其中小规模的探槽LT1301仅揭示出1次古地震,可能为发生于公元1729年的历史地震,或是可能发生于距现在950a~1.0ka之间的一次大地震,由于关键部位年代数据不足,上述两种可能性尚无法明确。较大的探槽SLT1204揭示出包含有探槽LT1301中古地震事件在内的古地震4次,最早的古地震事件I发生于9.9ka之前,而事件II、III和IV则发生在公元1729年~4.8kaBP之间,复发间隔为约1.6ka。川西理塘断裂带北段的古地震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的大地震复发具有非线性特征,不符合特征地震模式,其中全新世晚期的大地震活动频率明显增大,表明它正处于丛集活动阶段。  相似文献   
64.
吴富春  刘春 《地震》2001,21(2):41-45
以陕西前兆台网24年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少震区前兆异常的一些特性。在这个建网以来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每年平均发生2~3次3级多地震,年最大震级的平均值仅3.6级的陕西前兆台网中,每年年度会商所提出的各类测项异常比在11%~20%之间,综合异常比为15%。这些异常比的变化曲线与陕西省内地震频次的强度变化曲线不同步,它们是与地震无关的测值变化,可能是未被人们认识的外界干扰,也可能是地壳内部应力积聚又释放但又无地震发生的一种地壳蠕动结果。  相似文献   
65.
滇东南南温河地区猛硐岩群变质作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东南南温地区猛硐岩群经历了两期区域变质作用,加里档期质矿物有十字石,铁铝榴石,黑云母等,最高变质温度约690℃,压力0.5GPa,是一期中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印支期变质矿物主要为绢(白)云母,绿泥石等,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  相似文献   
66.
廖克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3):201-208
本文阐述了国家地图集的重要性和中国国家地图集的编制历程,重点论述了中国国家地图集编制的特点与创新:①中国自然、人口、经济、社会与历史信息的完整汇编;②中国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经济学与历史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概括与总结;③国家地图集编制贯彻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④国家地图集编制实现了由传统工艺向全数字化、自动化的根本变革,电子地图集与互联网地图形式更满足了信息社会的需求。中国国际地图集的完成,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与社会效益,而且全面推动当代中国地图学的发展。中国国家地图集这项20世纪中国科技界的重大创新成果,这部凝聚着中国两三代科学家与地图学专家智慧的地图集巨著,不仅在中国史无前例,而且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中国国家地图集代表当今中国地图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各国国家地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国家地图集的完成对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不愧为中国地图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7.
作者在亚洲自然天气区域的基础上,提出可用一条特征等高线来表征中纬度西风场特征的观点,进而提出一种双候相似相关的中期降水客观预报方法.经1988—1989年两年使用结果表明.它可以提高中期降水预报的能力.  相似文献   
68.
论民族聚落地理特征形成的文化影响与文化聚落类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是对居住在贵州东南部亚热带山地的苗族侗族两个民族聚落地理形特征形成的文化背境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传统文化特征的不同导致聚落在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异,最后根据文化在聚落中的表现划分了辐聚型和辐散型两个文化聚落类型,并分别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9.
杨利珠  张莉  黄琳  孟祥红 《海洋科学》2016,40(10):97-104
内源酶是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体内重要的酶,往往会导致梭子蟹死后肌肉组织迅速软化,严重影响了蟹肉的贮藏品质。为了探明该酶的基本特性,本试验从三疣梭子蟹肝胰腺中提取了粗酶,优化了提取方法,并对其部分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肝胰腺内源酶最佳浸提时间段为4~12 h,酶比活显著高于0~4 h和12~14 h;以酪蛋白为水解底物,内源酶作用最适温度为65℃、最适p H范围为7.0~8.0;丝氨酸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包括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和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内源酶活力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100%、70.46%±6.27%,显著高于其他抑制剂的相对抑制率,推测丝氨酸蛋白酶为主要内源酶;在硫酸铵分级沉淀中,分别以酪蛋白和Boc-Phe-Ser-Arg-MCA为底物,前者最适盐析浓度为0~70%,后者为30%~70%,酶比活显著高于其他盐浓度;当硫酸铵浓度为40%~60%时,盐析蛋白质含量、粗酶酶活和丝氨酸蛋白酶活均显著高于其他盐浓度。  相似文献   
70.
泥石流是北京地区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作为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县,房山区近现代泥石流一直比较活跃,灾情严重。为了查清房山区"7·21"特大暴雨后典型泥石流灾害发育和运动特征,本文选取了车厂村北沟作为样本,通过采用现场调查、槽探、岩土测试等方法,对主沟整体流域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查清了形成区的物源类型和可移动物源储量,掌握了全流域的沟道形态特征;通过对堆积区堆积形态和堆积物调查分析,论述了主沟水动力特征和冲淤特征;根据相关规范,计算得出了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机理,进行了危险性评价,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