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5篇
  免费   905篇
  国内免费   233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772篇
地质学   6526篇
海洋学   243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219篇
自然地理   24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53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发育一套特殊的云质岩类,其沉积环境及成因复杂,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基于岩心观察(13口井)与系统取样测试分析(64个样品),揭示了目标层位云质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不同类型云质岩的沉积环境及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云质岩宏观结构特征,风城组可识别纹层状、星散状、丝絮状、团块状和不规则层状5种云质岩类型;高δ13CPDB值(平均4.0‰)、高古盐度值(平均13.0%)和深水沉积构造等特征表明目标层位沉积环境具有陆相低能、深水还原和咸水高矿化度等特点;纹层状云质岩为“高山深盆”盐湖卤水分层形成的准同生白云岩,团块状、不规则层状、丝絮状和星散状云质岩为埋藏交代白云岩。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以华北陆块东部早白垩世滁州闪长玢岩和管店石英闪长岩为研究对象,报道了新的全岩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以及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综合研究结果,进而约束其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滁州闪长玢岩中锆石发育振荡环带,管店石英闪长岩中锆石具条痕状吸收的特点,它们均为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滁州和管店闪长质锆石年龄分别为128±1Ma和130±2Ma,表明二者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滁州和管店闪长质岩石具有类似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整体具中等的SiO2含量(58.55%~60.12%)和富MgO(4.43%~5.10%,Mg#=57~61)的特征,Na2O/K2O比值为1.20~1.47,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Zr、Hf),并具不同程度的Eu负异常(δEu=0.85~0.93)。它们具高的Sr(575×10-6~1035×10-6)和低的Y含量(10.2×10-6~15.3×10-6)以及高的Sr/Y比值(57~69),属于埃达克质岩石。此外,滁州和管店闪长质岩石具有类似的Sr-Nd以及锆石Hf同位素的特征,滁州闪长玢岩的87Sr/86Sr初始比值介于0.7061~0.7066之间,εNdt)值为-17.7~-16.9,锆石εHft)值变化于-23.1~-19.1之间,而管店石英闪长岩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46~0.7059,εNdt)值为-18.7~-15.8,锆石εHft)值为-25.6~-20.0。综合上述,滁州和管店闪长质岩石均属于高镁埃达克质岩石,起源于拆沉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反应的产物,形成于早白垩世华北东部陆块拆沉作用下的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993.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两个大旋回,和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三大期次.早期火山岩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北缘(侧);中期火山活动强烈,并逐渐向北东方向迁移,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产物;晚期火山活动较弱,逐渐向东迁移,是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单一体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4.
张招崇  李树才 《岩石学报》2000,16(3):327-336
镜泊湖地区全新世玄武岩分布在镜泊湖西北方向的“火山口森林”地区和蛤蟆塘地区。这两个地区相距只有15km,但其玄武质岩石在岩石学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前者为碱性橄榄玄武岩,后者为白榴石碱玄岩,并且具有钛角闪石、金云母和歪长石巨晶,而前者则没有这些巨晶。对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两个地区的玄武夺石虽然均属于偏钠质的碱性玄武岩,但是白榴石碱玄岩相对于碱性橄榄玄武岩总体上具有高的Al2O3、Na2O、K2  相似文献   
995.
借助于Rock -Eval生油岩评价仪、色谱 -质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及其转化率、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有机岩石学特征和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 )侏罗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多数样品属中等~好的生油岩范畴。 (2 )有机质类型多为Ⅲ型,少数为Ⅰ型和Ⅱ型。 (3)有机质处于低熟 -成熟阶段。 (4)烃源岩多为来源于高等植物的滨浅湖相和沼泽相沉积,具有煤系烃源岩的特点。 (5 )部分地区的生烃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96.
荧光有机组分指数与烃源岩生烃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有机组分是各类低熟-成熟烃源岩的重要的有机显微组分。本文在研究吐哈与准噶尔盆地早中侏罗世烃源岩时,提出荧光有机组分指数概念。它作为主要生烃指标之一,并配合其他有机岩石学参数,在评价低熟-成熟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7.
滇西南云县三叠纪火山岩组合及系列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朱勤文  何昌祥 《现代地质》1993,7(2):151-159,T001
本文重新厘定了云县三叠纪火山岩的组合和系列,识别了4个层位中的酸性熔结凝灰岩,重新划分了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中三叠统忙怀组(T2m)为富硅富铝高钾流纹质火山岩组合,该旋回由5个喷发韵律层组成;上三叠统小定西组(T3x)为高钾玄武岩-钾玄岩-安粗岩及火山碎屑岩组合,该旋回由6个喷发韵律层组成。芒汇河组(T3mh)为钾质粗面玄武岩-高钾流纹质火山岩组合,该旋回由6个喷发韵律层组成。T2m火山岩属碰撞型弧火山岩,T3x和T3mh火山岩属钾玄岩系列火山岩,具有滞后型弧火山岩之属性。  相似文献   
998.
豫西东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中钙质变质岩的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能松  张兴辽 《岩石学报》1993,9(3):240-254
  相似文献   
999.
闽北地区中侏罗世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侏罗世火山岩在东南沿海分布极少,但对区域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过程及大地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闽北地区大面积白垩纪火山岩区调查中,在政和铁山地区发现中侏罗世火山岩,用LA-ICP-MS同位素测试技术测得的锆石U-Pb年龄为173.63±0.80Ma。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显示过铝质、富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其形成于陆缘弧环境,与古太平洋板块早期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中新生代南北天山差异性抬升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积于天山山前坳陷内部的巨厚新生代地层不仅记录所在沉积区的热历史信息,还记录了物源区的信息。本文选择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中3条地质剖面进行了大量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和部分样品的热历史模拟分析,来揭示上新世以来天山在南北方向上隆升过程的差异性。采样剖面的选取较前人更加靠近前陆盆地方向,样品所在地层年代更新。结果显示,东秋里塔格背斜剖面中的样品记录了中天山、南天山和背斜区分别在55~65Ma、20~25Ma和5Ma经历了构造隆升。玛纳斯背斜剖面中的样品记录了北天山的三次构造隆升事件分别发生于55~65Ma、20~25Ma和5Ma,其中距今5Ma为玛纳斯背斜带起始隆升的时代。结合前人在相同区域的研究成果,分析得出天山的不同部分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自150Ma以来经历了三期差异性隆升。中生代时期(150~125Ma)表现为山体整体抬升,中生代晚期-新生代早期(100~50Ma)北天山明显早于南天山开始构造隆升,新生代以来(~50Ma)的构造运动以向前陆盆地方向扩展为特征,而隆升起始时间南北差异变小。虽然在南北方向上天山山体隆起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中新生代以来山体物源区的剥蚀速率大体相同。因此,隆升起始时间与隆升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定量关系。天山的不同块体具有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的事实提示在研究大范围构造隆升作用时,应将构造作用作为一个过程来对待。变形在传递的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