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568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70篇
地质学   1654篇
海洋学   138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年来,在广东三水盆地及其西缘三洲盆地中,先后发现了长坑大型金矿床和富湾超大型银矿床及横江、茶山等铅锌矿床。为了查明横江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文章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在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内,分别测得该矿床中石英的形成年龄为35Ma(流体包裹体Rb_Sr等时线法)和36~39Ma(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两者基本一致。这表明多金属成矿作用发生在渐新世,晚于长坑金矿床和富湾银矿床。最近,在横江铅锌矿床中发现铜的含量也很高。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铜矿、辉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因此,铜矿化的存在与富集,为三水盆地及其周边地区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地质找矿提供了重要的新线索,同时也为在其他盆地区寻找有色金属矿床打开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2.
花海断裂位于河西走廊西段花海盆地内,总体走向NNW-SSE,长约38 km,为一条隐伏断裂,研究其空间展布、运动性质和活动历史对于理解青藏高原北缘的构造变形和扩展方式有重要意义.基于卫片解译、野外实地和槽探,结合光释光测年和地球物理资料,发现沿双泉子、大泉至小泉一带,发育一段长约8 km的地形陡坎,代表断裂控制下褶皱作...  相似文献   
83.
哈尔里克山位于天山造山带东北缘,是古亚洲洋板片俯冲、弧—陆(或弧—弧)增生拼贴造山作用的产物.出露于哈尔里克山南麓的中—高级变质带中发育有混合岩,其成因和时代尚无详细研究.文章对哈尔里克变质带中的混合岩进行了野外岩相—构造分析与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该混合岩与高级变质沉积岩紧密伴生,可能是...  相似文献   
84.
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营口-潍坊断裂带在新生代时期对渤海湾盆地东部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规律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依据大量实际地震资料,从剖面上识别出了花状构造、丝带效应、反转构造等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时期走滑活动的标志,在平面上识别出了4种组合构造样式,在此基础上,应用拉分盆地走滑量计算的理论模型,对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时期的走滑位移量进行了初步估算,认为营口-潍坊断裂带在新生代时期具右旋走滑活动特征,其主要走滑活动表现为3期,分别为始新世早期、渐新世早-中期和上新世晚期-第四纪,新生代累计右旋走滑位移量约为10~20 km.  相似文献   
85.
Based on new multibeam bathymetric data and about 300 km long single seismic profiles, three topographic units were identified: the canyons, fractural valley and submarine terrace on the north of Chiwei Island where is a structural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he southern trough and the middle trough. The Chiwei Canyon and the North Chiwei Canyon are two of the largest canyons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slope. Topographic features and architectures of them are described. The study shows that both of them are originated along faults. The evolu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pographic units in the study area are controlled mainly by three groups of faults which were formed and reactive in the recent extensional phase of Okinawa Trough. The Chiwei Canyon was initia- ted during the middle Pleistocene and guided by F4 that is a N--S trending fault on the slope and F1, a large NW--SE trending fault on the trough. The pathway migration from the remnant channel to the present one of Chiwei Canyon is the result of uplift of tilted fault block that is coupled to the recent extension movements of the southern trough. The submarine terrace is detached from the ECS slope by the NEE -trending fault. The North Chiwei Canyon, developing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is guided by FS, a N-S trending fault, diverted and blocked by the submarine terrace.  相似文献   
86.
基于西北太平洋Argo数据资料,利用参数化方法,从Argo温盐剖面数据中提取出一系列特征动力参数,定量分析黑潮延伸体海域水体的三维热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地形和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潮延伸体海域水体的海表面温度存在着明显的冬春弱,夏秋强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平均海表面温度为15℃,夏季则达到了27℃;...  相似文献   
87.
浙江洪公铝质A型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初步研究表明,以往被认为是典型的I型花岗岩质岩石的浙江洪公岩体应为铝质A型花岗岩质岩石。该岩体以高钾为特征,K2O 达5%以上,K2O/ Na2O>1.2,准铝-过铝质(A/NKC=0.80 ~1.14);FeO*/MgO比值大(平均14.20),高于M型、S型和I型花岗岩;富含稀土元素(ΣREE=313.09×10-6~523.73×10-6),具有较高的Ga/Al(′104)值(2.92~4.29)和(Zr+Nb+Ce+Y)元素组合值(551.5′10-6~987.4′10-6),而亏损Ba、Sr、P、Ti等;Nd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3—1.6Ga,反映洪公岩体主要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区域背景、构造被动定位特点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洪公岩体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8.
新生代6次陨击事件研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陨击事件对古生物灭绝、古气候、古地质环境演化有重要影响。结合我们在陨击事件方面的新研究成果,探讨了新生代6次主要陨击事件的研究动态及存在问题。近几年来,一些新的陨击证据被进一步发现,有的微玻璃陨石场的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有的相关源陨击坑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当然,还有一些难解之谜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9.
南海北部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新生代以来,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及其邻区的地壳构造运动是在统一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总体区域性张裂沉降背景之下发生的,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振荡式发生的特点,并贯穿了晚白垩世末之后的整个新生代.它的发生与太平洋板块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这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之下的软流层流动方向和强度的振荡式改变而引发的.  相似文献   
90.
大陆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历史探讨:以华北为例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大陆早期构造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大陆地质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华北克拉通基底构造1∶200万编图研究基础上, 本文开展基底断裂边界、构造样式及后期叠加关系的研究, 借鉴比较大地构造理论, 对华北克拉通基底重新进行了构造区划.结合标志性构造单元及其时代、同位素年龄数据库的综合研究, 提出华北早期构造格局演化及其重大构造热事件.华北克拉通基底主要由大面积的新太古代TTG杂岩及表壳岩系组成, 新太古代涉及活动陆缘环境的大规模陆壳增生及不同微陆块的碰撞聚合过程, 造成新太古代末期陆壳迅速增生和克拉通化.古元古代初期开始伸展裂解和早期盖层发育阶段, 古元古代晚期发生微陆块碰撞缝合, 形成超级克拉通, 并在克拉通西北边缘发生强烈改造作用.1.84Ga前后, 华北克拉通经历最强烈的一次伸展裂解过程, 从超级克拉通裂解, 开始了独立的构造演化, 在伸展构造背景下, 克拉通基底被强烈隆升冷却, 经历风化剥蚀, 发育沉积盖层.以上构造格局及其构造热事件提供了早期超级大陆再造研究的构造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