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9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测绘学   34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00篇
地质学   1098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71.
临汝煤田构造控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汝煤田的含煤岩系是在准平原化的碳酸盐岩基底上形成的。印支期近EW向褶皱与张断裂,燕山早期NW向走滑断裂,燕山晚期NW向推覆断裂、NE向张断裂,交织切错,宏观控制着含煤地层的分布与赋存,形成众多赋煤断块。赋煤断块的边界断裂与内部小构造对煤层制约形成的三类赋煤形式揭示了构造控煤作用的强度与方式。  相似文献   
972.
拉伸盆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盆地类型一直受到重视,定量动力学模拟是一种迅速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盆地分析的方法,笔者主要介绍了:(1)拉伸盆地的沉降机制。(2)拉伸盆地的定量动力学模型。(3)拉伸盆地定量动力学模拟的实现方法。(4)拉伸盆地定量动力学模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人们对这一领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973.
城市地面沉降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地面沉降是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沉降规模扩大,危害加剧,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地面沉降概况,对地面沉降的成因、危害、机制、数学模拟、监测、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并指出,建设工程性地面沉降,孔隙水运移机制、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模型耦合、地面沉降生态-经济-社会影响评估、地下水采灌优化设计、地面沉降系统防治、地面变形高精度监测、城市化建设与地面沉降的相互关系等,是今后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74.
我国城市地面沉降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上海,天津、宁波、北京、苏锡常地区、西安、太原、阜阳等城市地面沉降的形成、发展及其治理过程的介绍和初步归纳,并根据我国经济、技术条件,提出:加强规划和指导、以“法”治沉,以及加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治理对策,从而达到减缓我国主要城市地面沉降速度和减轻其危害的社会,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975.
迄今,矿山开采沉陷领域的研究者们在采煤引起的地表移动规律研究及共服务于生产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膛目的成就,但是在复杂构造条件下采煤引起的特殊地表移动现象研究方面尚无明显进展。本文运用现代工程地质学理论和现代变形力学理论,对一个复杂的摺皱断裂十分发育的条件下采取露天和井下联合开采方式所引起的特殊地表移动现象及其规律作了分析,取得了预测规律与实际情况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6.
本文依据最新资料对骊山地区太华群地层进行划分对比,并且从变形、变质等方面,应用板块构造、韧性剪切断裂等理论对骊山构造演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77.
 The evolution of the Somma-Vesuvius caldera has been reconstructed based on geomorphic observations, detailed stratigraphic stud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facies variations of pyroclastic and epiclastic deposits produced by the past 20,000 years of volcanic activity. The present caldera is a multicyclic, nested structure related to the emptying of large, shallow reservoirs during Plinian eruptions. The caldera cuts a stratovolcano whose original summit was at 1600–1900 m elevation, approximately 500 m north of the present crater. Four caldera-forming events have been recognized, each occurring during major Plinian eruptions (18,300 BP "Pomici di Base", 8000 BP "Mercato Pumice", 3400 BP "Avellino Pumice" and AD 79 "Pompeii Pumice"). The timing of each caldera collapse is defined by peculiar "collapse-marking" deposit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amounts of lithic clasts from the outer margins of the magma chamber and its apophysis as well as from the shallow volcanic and sedimentary units. In proximal sites the deposits consist of coarse breccias resulting from emplacement of either dense pyroclastic flows (Pomici di Base and Pompeii eruptions) or fall layers (Avellino eruption). During each caldera collapse, the destabilization of the shallow magmatic system induced decompression of hydrothermal–magmatic and hydrothermal fluids hosted in the wall rocks. This process, and the magma–ground water interaction triggered by the fracturing of the thick Mesozoic carbonate basement hosting the aquifer system, strongly enhanced the explosivity of the eruptions. Received: 24 November 1997 / Accepted: 23 March 1999  相似文献   
978.
Nearly 55% of Chinese GNP is out of and 70% of large-middle cities are located in the coastal regions, where there are vast plains and river-mouth deltas, covering 14% of the total land area and 40% of the nation抯 population. Since the 1980s, the coastal…  相似文献   
979.
朱小宁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1):48-49,54
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对窑街三矿矿井危害最大的是位于煤二层上部的第四系砾石层潜水,其次是烧变岩孔隙水与地表塌陷区积水,经多年水文地质资料分析,认为砾石层与地表水大通河水力联系密切,如采用帷幕注浆,打放水孔或泄水巷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切断大通河与砾石层的水力联系,是根治砾石层最有效的方法,故要在充分研究大通河补给范围的情况下有目的地修筑拦河提与地下挡水墙,烧变岩孔隙水已利用打泄水巷,放水孔的方式排完,目前主要是严防地表水重新灌入,对塌陷区复垦,修筑防洪渠是防止大气降水进入塌陷区及防止地表水溃入矿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80.
台湾地面沉降及其监测控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台湾地面沉降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平原,沉降面积达1165km^2,约占平原区的1/10,目前以彰化、屏东等地较为严重,最大累积沉降量达3.2m,最大沉降速率为17.6cm/a。台湾地面沉降主要因开采地下水引起。目前采用GPS、一孔多标感应分层监测等技术实施地面沉降监测,通过用水规划制定与监督导实施地面沉降的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