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9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测绘学   34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00篇
地质学   1098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地面沉降对河道堤防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已经发展成为天津市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不均匀的地面沉降已经给天津市河道堤防的安全造成了威胁,部分堤段已经出现了裂缝、漏洞等险情。为有效控制堤防工程的地面沉降,以海河干流堤防和蓟运河下游堤防为例通过对长序列的地面沉降数据进行分析,阐述了地面沉降对河道堤防造成的影响,并针对地面沉降对堤防工程造成的破坏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保障工程的功能效应,减小堤防工程因地面沉降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62.
珠江口盆地陆架区岩石圈伸展模拟及裂后沉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中贤 《地质学报》2010,84(8):1135-1145
本文根据伸展盆地发育的挠曲悬臂梁模型,以二维正、反演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珠江口盆地陆架区1530测线北段的岩石圈伸展系数,分析了其裂后沉降规律。由正演模拟,发现盆地1530测线北段的裂陷由北向南逐渐发育,其陆架岩石圈的平均伸展系数为1.2和较大凹陷处的岩石圈理论伸展系数变化在1.08~1.24之间。整条剖面裂后沉降的实测值比理论值大2.5km左右,本文分析造成这一差值的最大可能是裂后异常沉降的存在。由前人成果可知,陆坡区也存在其他大的异常,对于陆架和陆坡区的异常,本文认为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南海陆缘之间都可能有关联,它们的产生可能是某种共同机制的结果。珠江口盆地陆架区的实测裂后沉降速率明显不同于逐渐减小的理论变化规律,而是存在两期(30~18.5Ma和18.5Ma至今)由快到慢的变化。在30~23.8Ma沉降速率集中在140~190m/Ma,之后23.8~18.5Ma减小至35~65m/Ma。18.5~16Ma的沉降速率迅速增大到300m/Ma,随后16Ma至今又减小至75~110m/Ma。其中18.5~16Ma的沉降速率最大,并与当时陆架坡折的形成和海平面的快速上升相对应,也与前人在陆坡区白云凹陷发现的17.5~15.5Ma裂后重大加速沉积的时间一致,因此本文推测珠江口盆地18.5~17.5Ma可能存在一重大构造事件,引起盆地从陆架到陆坡的裂后快速沉降的发生。但对于构造事件的成因、准确时间及其范围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6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数据处理技术(GeoWatch InSAR技术),具有下述特点和优势:1.对城市和郊区农村全面连续覆盖,不仅包括建筑物,而且包括路面、广场、飞机跑道等其他地物和半植被覆盖的自然地区;2.合成处理多景/多波段/多模式/多极化/多轨道/多卫星平台的数据,从而缩短观测时间,提高精度和覆盖;3.所有结果为真正射投影图像,支持各种比例尺和范围的面状连续监测;4.支持ERS-1&2、ENVISAT、ALOS PALSAR、JERS-1、RADARSAT-1&2、TerraSAR、COSMO-SkyMed(CSK)和将来中国的HJ1小雷达卫星群。用此技术处理了天津地区的ENVISAT数据,得到了范围(抽样间隔)分别为100km×100km(50m×50m)、天津市(20m×20m)、廊坊市(15m×15m)及胜芳镇(7m×7m)的全面连续的地面沉降率图像,显示了它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独特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4.
淮安某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及其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房楼沉降监测方案,阐述了沉降观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沉降监测成果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865.
兖州市采煤塌陷地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兖州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的几种传统方法及生态治理模式。结合兖州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际情况,通过传统治理模式与生态治理模式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效益对比分析,提出了采煤塌陷地以生态治理为主导的观点。  相似文献   
866.
对比分析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涉及场地勘察相关条文的规定,指出其相关条文的修改对盐城市区场地类别的划分、地震动参数的确定、砂土液化的判别、软土震陷的评价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今后在勘察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67.
北京地区采空塌陷灾害主要分布于北京西山地区,造成地面的沉降或者陷落,进一步造成地面建筑破坏,公路、铁路、管线等线状工程扭曲损毁,农田、林地损毁,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逐步调整,北京市逐步关停了所有小窑及大部分乡镇煤矿,但历史遗留的地下采空仍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介绍了国内外对采空塌陷灾害进行监测的几种技术方法,尝试探讨了适合于北京市西山地区的采空塌陷监测技术方法,为首都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8.
综合考虑陆源碎屑物供给、内源碳酸盐岩沉积、沉积物侵蚀与再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及构造升降和水平位移等诸多地质因素 ,建立了一个能够模拟各型盆地的综合数学物理方程式。实际可容空间变化往往由多因素复合作用所致 ,尤其湖平面变化与基底构造沉降的叠合。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实际地质资料的基础上 ,建立了下第三系核三上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变化及基底构造沉降曲线理论模型 ,并求取了其可容空间变化速率曲线。据此 ,采用自行研制的定量层序地层模拟系统 ,模拟了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沉积时期可容空间变化过程与陆相层序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869.
本文利用PS-InSAR技术获取了上海地区沉降速率场及累计沉降量等信息,并分析了该地区的沉降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该地区沉降与降水量、地铁施工运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上海市沉降呈不均匀分布,北部沉降较稳定,而中部的虹口区、南部的闵行区、东部的浦东新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沉降。其中,闵行区沉降最为严重,其最大累计沉降量达-43 mm,呈大范围、大沉降现象。②研究区域内沉降量呈非线性沉降现象及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与地区降水量有关,降雨量对地下水的及时补充可以有效缓解地面过度沉降的发生。③上海地铁3、15、16号线部分路段均出现明显沉降现象,且处于在建阶段的15号线沉降最为明显,部分路段最大累计沉降量达-34 mm。  相似文献   
870.
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利用台站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11月29日~12月3日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大雾动力和热力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辐射冷却作用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揭示了大雾过程的形成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在中高层暖性高压脊及地面变性冷高压稳定维持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地表净辐射引起的近地层冷却是大雾过程的触发和加强机制;中低空下沉气流的存在有助于近地层的弱风条件和稳定层结的建立;低层暖平流的输入和边界层的浅层抬升是大雾长时间持续的原因;伴随冷空气南下的偏北大风是驱使女露消韵的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