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6篇
  免费   1652篇
  国内免费   2535篇
测绘学   3081篇
大气科学   1666篇
地球物理   1216篇
地质学   4561篇
海洋学   1440篇
天文学   146篇
综合类   964篇
自然地理   1549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501篇
  2022年   524篇
  2021年   602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522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449篇
  2015年   559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674篇
  2012年   808篇
  2011年   769篇
  2010年   662篇
  2009年   641篇
  2008年   740篇
  2007年   699篇
  2006年   612篇
  2005年   544篇
  2004年   459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4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7篇
  194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RegCM4中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东亚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靖  谢正辉 《气象学报》2012,70(6):1312-1326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分别选取其陆面参数化方案CLM3.5与BATS1e,针对东亚地区进行约44 a(1957-2001年)的模拟试验(分别取名为R-CLM与R-BATS),以研究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R-CLM地表气温比R-BATS平均高3.6℃,均方根误差比R-BATS约减少44%,其中,以中国华南、西北等地区的偏高改进最为明显;降水平均减少0.17 mm/d,均方根误差约减少6.9%,其中,在中国华南、东北等东部地区误差减少最多;表层10 cm土壤湿度平均增加0.008 m3/m3,并在中国东北等中高纬度地区偏大最为明显.分析表明,R-CLM模拟的土壤湿度在中高纬度地区比R-BATS偏高是由于其蒸散与地表径流较少使得陆地水储量相对较高所致,因而该地区的产流机制仍需改进以改善其土壤湿度模拟;R-CLM的地表气温模拟普遍较高主要是由于其陆表吸收辐射量模拟较高潜热通量模拟较弱所致;另外,R-CLM中较弱的蒸散与较高的地表气温引起了大气环流场的改变,导致R-CLM在模拟区尤其是中国东部地区模拟的垂向及水平水汽输送较弱,大气可降水量较少,因而在中国华南、东北等大部分地区降水相对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到达地表的辐射量,进而影响其地表气温模拟.  相似文献   
92.
Vis5D是美国威士康星-麦迪逊大学空间科学与工程中心(SSEC)研制的可视化系统,主要有Bill Hibbard 和Johan Kellum 完成.Vis5D能够直观而清晰地显示3维立体图形,适用于中尺度研究结果,尤其是云物理结构研究.本文介绍了Vis5D的安装过程以及数据文件转换为v5d格式的方法,并以GRAPES数值模式输出产品为例进行了初步的可视化试验.  相似文献   
93.
本文按溃变理论的涡流旋转—滚流结构观点和方法体系。运用V—3θ结构分析和方位相空间结构分析双流机场雾发生、发展的物理机理。将自动气象站观测的时序性数量信息转换为结构信息,既体现雾发生、发展过程的非规则的特征,又便于识别。并对双流机场雾的预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94.
针对地质钻探小井眼条件下失返性漏失堵漏技术难题,开展了适用于地质钻探堵漏要求的聚合物交联凝胶研究。采用单因素优选法,优选了交联凝胶体系用各种处理剂,并以环保型植物胶GJ为成胶剂,加入交联控制剂N1及交联剂1号等组分,研制了一种延迟交联凝胶。该凝胶在广西某铀矿勘查ZK6-37-1孔堵漏成功应用,解决了2个孔段失返性漏失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凝胶具有交联时间可控(交联时间10~75 min)以及较高的凝胶强度(承压≥6 MPa),在解决失返性漏失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结合地下管线综合数据Web发布应用系统的建设实例,探讨了城市管线综合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方案,介绍了利用ArcIMS建立地图服务,采用Tomcat作为应用服务器,Apache作为Web服务器,使用Java开发应用软件来实现空间数据Web发布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96.
基于当前流行的RIA平台和SOA体系,以分布式WebGIS为研究对象,探讨RIA/Services架构的分布式WebGIS开发方式,并以Silverlight和ArcGIS Server为平台阐述实践方案,开发的实验系统提高了WebGIS的表现力与交互性,同时降低了开发的复杂性、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
大气重力波是地球大气层中广泛存在的重要大气动力学扰动,研究其分布和变化规律对理解大气物理、大气结构以及大气动力学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大气重力波探测手段,如雷达和探空气球等,均存在探测时间短、有效探测高度低等缺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掩星观测具有全天候、低成本、高精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大气探测和研究,为研究区域或全球重力波变化和活动特征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本文利用中国第一颗搭载GNSS掩星设备气象卫星——风云3C (FY-3C)获得的掩星数据,反演得到2014年8月—2016年12月大气温度轮廓线,并首次估计重力波参数分布,分析了重力波参数的时空变化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陆季节性对流导致冬夏两季的重力波势能强于春秋两季,赤道对流作用导致赤道区域重力波强于两极,夏季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重力波活动频繁,冬季北半球中低纬度区域重力波活动频繁.重力波随着高度的上升,势能逐渐下降.另外,地形是低层大气重力波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8.
利用WRF/Noah/UCM模拟系统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进行了2003—2007年共5个夏季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了夏季长三角城市群热岛效应及其对大气边界层影响。开展了2组平行的积分试验,控制试验为MODIS遥感资料给出的地表特征分布,敏感性试验将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表面改为农田类型,其他与控制试验完全相同。两组试验的对比分析表明城市群热岛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热岛效应白天向上发展较高,夜间地表热岛强度明显增强。城市热岛导致午后城市上空产生强烈的局地上升气流,从而使得低层大气以补偿流的形式向城市辐合,然而在夜间上升运动很微弱。伴随这种热力状况的日变化,大气边界层高度也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白天增高,夜间降低。同时,白天城市边界层内风速明显减小,夜间地面风速减小加剧,但夜间边界层顶风速却有所增强。另外,城市化还会导致“城市干岛”现象,且其白天强度大于夜间。  相似文献   
99.
根据天然气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柴西)地区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测试和收集该地区18个油气田及含油气构造的83个天然气样品,分析其组分和C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该区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烃类含量介于79.24%~99.81%之间,天然气比重介于0.72~1.36之间,天然气干燥系数(C1/C2+)介于1.04~617.8之间,甲烷C同位素值介于-51.4‰~-24.2‰之间,乙烷C同位素值介于-34.2‰~-17.4‰之间。在此基础上,对该区不同构造带的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天然气类型可划分为腐泥型气、腐殖型气、混合气3类,柴西北部天然气主要为腐泥型气和混合气,少量腐殖型气;柴西南部主要为腐泥型气,少量混合气。同时,建立了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判识指标,对该区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对今后的天然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采用RAMS/CFORS Ⅱ模式模拟了一次低空核试验烟云的传输和沉降过程。CFORS Ⅱ模式是在RAMS/CFORS模式的基础上开发的,可用于对核试验放射性烟云长距离输送和沉降过程的模拟研究。模拟表明:对流层中低层的低压槽系统对本次低空核试验烟云的水平传输和垂直扩散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烟云的长距离传输速度呈现出随高度递减而减小的趋势,在6000m以上,烟云在爆后48h即东移入海,6000m以下,烟云在中国大陆的扩散和沉降维持了5d以上;爆后2天内以大粒子沉降为主,其后以小粒子沉降为主,小粒子的放射性远小于大粒子,在爆后第4天,放射性沉降就减小了3个量级,而小粒子的沉降范围是大粒子的5倍以上。通过模拟和观测对比表明,模拟结果基本符合实际烟云的传输和沉降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