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2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篇 |
大气科学 | 5篇 |
地球物理 | 132篇 |
地质学 | 339篇 |
海洋学 | 40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34篇 |
自然地理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9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再论煤中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演化的拼叠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芳构化作用和环缩合作用的传统煤化作用理论具有一定局限性,煤中基本结构单元拼叠作用是高煤级煤演化的特有机理。拼叠作用显著发生的起点位于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o,max为6.0%附近,大分子化学键的均裂提供了拼叠作用得以实现的微化学环境条件,其实质是一种“动力化学”过程,与氧接芳碳等有关的大量“均裂”是在短暂的煤化阶段中突然出现的,导致“拼叠作用”的显著发生具有“阶跃式”特征,是造成高煤级煤中期到后期阶段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急剧增大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地球化学机理。 相似文献
22.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buried plastic water pipes from measurements of ground surface vibration
J.M. MuggletonY. Gao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2011,75(1):54-61
‘Mapping the Underworld’ is a UK-based project, which aims to create a multi-sensor device that combines complementary technologies for remote buried utility service detection and location. One of the technologies to be incorporated in the device is low-frequency vibro-acoustics, and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buried infrastructure, in particular plastic water pipes, are being investigated. One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s involves excitation of the pipe at some known location with concurrent vibrational mapping of the ground surface in order to infer the location of the remainder of the pipe. In this paper, measurements made on a dedicated pipe rig are reported. Frequency response measurements relating vibrational velocity on the ground to the input excitation were acquired. Contour plots of the unwrapped phase revealed the location of the pipe to within 0.1-0.2 m. Magnitude contour plots revealed the excitation point and also the location of the pipe end. By examining the unwrapped phase gradients along a line above the pipe, it was possible to identify the wave-type within the pipe responsible for the ground surface vibration. Furthermore, changes in the ground surface phase speed computed using this method enabled the location of the end of the pipe to be confirmed. 相似文献
23.
AbstractPipes buried in soft ground can be damaged due to the vertical and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groun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mbankment. To investigate such a movement of the soft ground, full-scale tests using embankment piles and stabilizing piles were conducted for 70?days. A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 has been used to reduce the deformation of soft ground by transferring the embankment load through piles to the firm layer below the soft ground, whereas stabilizing piles have been employed to resist the lateral earth pressure that is induced in soft ground by embankment loads. The Coupling Area (CA), which was defined as the quantitative index to determine the resistance effect of both settlement and lateral flow of the soft ground when the embankment was reinforced, is adapted.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CA indicate that the piled embankment was more effective for preventing the damage to buried pipe installed near the embankment, while the stabilizing piles had almost the same effect as the piled embankment when the pipe was buried far away from the embankment. 相似文献
24.
25.
考古遗址是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重建考古遗址三维模型对于历史回溯、古环境恢复和古迹保护等考古工作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考古发掘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手绘图件难以实现考古现场环境的模拟与再现,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出遗址中文化层与其所包含地物的空间关系。近年来,考古学家引入各类勘察新技术用于考古文化层与遗迹的三维建模,但这些方法无法应用于已完成发掘工作的遗址三维重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以考古发掘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手绘图件为数据源的考古遗址三维建模方法。该方法以探方为基本建模单元,将考古文化层与遗迹分开建模,利用探方分布图及探方图建立考古文化层三维模型,利用遗迹图建立考古遗迹三维模型,并以三维实体布尔运算方法,将两者无缝整合,构建完整的田野考古遗址三维模型。最后,以湖南澧县八十垱东区为研究区,验证了本文相关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传统考古过程中积累的大量资料,有助于将传统考古学在宏观尺度下的定性描述转化为现代"数字考古"中微观尺度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26.
阐述了排课系统的管理层次、操作权限分配、资源管理、网络排课的具体实现过程。本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多个校区、多个学院之间的分配资源和排课冲突问题。其特点是资源统一管理、分散使用,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管理,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27.
格陵兰冰盖在夏季会发生剧烈融化,融水在低洼处汇集形成冰面湖,储存了大量的融水,在冰盖的水文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格陵兰冰盖质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有研究发现大量的冰面湖在冬季不会完全冻结,而是掩埋在雪层或冰层下以液态水形式存在,形成冰盖次表面湖.冰盖次表面湖对格陵兰冰盖稳定性和物质平衡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次表面湖存在于冰盖表层之下难以通过可见光影像进行提取和分析,次表面湖的监测成为次表面湖研究的难点之一.本研究提出一种利用Landsat8和Sentinel-1数据自动提取次表面湖范围的方法.该方法先利用可见光影像提取夏季冰面湖的范围对SAR影像进行掩膜,再根据冬天水体和冰面的后向散射具有可分性的原理,通过Rosin阈值分割算法,提取得到2018—2019年冬季格陵兰中西部流域的次表面湖并对其分布进行分析.在研究区内选择10个测试区域,利用该方法对区域内的次表面湖进行目视解译,并对算法自动提取次表面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自动提取算法Kappa系数为0.85.基于该方法,本研究在2018年格陵兰中西部流域共提取夏季冰面湖的面积为102.28 km2.约43.09%的夏季冰面湖不会完全冻结,从而在冬季形成次表面湖(面积为44.07 km2).
相似文献28.
通过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对隐伏正断层在均匀错动、倾斜错动和翘倾错动方式下地表土体的应力路径、破裂和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地表破裂临界值,分析了工程建设“避让带”的宽度和起始位置的变化特征。根据行业规范,提出工程建设“关注带”的确定方法,分析了“关注带”的宽度和起始位置的变化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在断层错动过程中,位于两侧的地表土体应力路径变化明显不同,下盘一侧和上盘一侧分别以三轴拉伸和三轴压缩为主;②地表强变形带与地表破裂带的分布并不一致,需要综合考虑等效塑性应变和总位移比2个指标来评价同震地表错动对建筑物的影响;③当隐伏断层错动的垂直位移达到3m时,工程建设“避让带”的宽度在10—90m范围内变化,受上覆土体厚度和断层倾角的影响最大,而工程建设“关注带”的宽度在150—400m范围内变化,受上覆土体的性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9.
使用中国及邻区的18个数字化地震台的宽频带三分向远震记录图,筛选计算得到了263条径向接收函数,并拾取了在41Okm和660km间断面上的透射转换震相P4S、P660S与P波的到时差.通过调整各台站之下的速度模型中这两个间断面的深度,使理论接收函数的P4S、P660S与P波的到时差与观测值相符,最终确定这两个间断面的实际埋藏深度.结果表明,各台站之下4km间断面的平均深度为403km,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区域性,其中北京台、西安台、兰州台和恩施台等的埋藏深度较浅,琼中台、CHTO等台较深.660km间断面的平均埋藏深度为663km,也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其中牡丹江台和MAJO台的较深,琼中台和HYB台的较浅.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