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2篇
  免费   1129篇
  国内免费   1235篇
测绘学   409篇
大气科学   339篇
地球物理   631篇
地质学   4377篇
海洋学   112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598篇
自然地理   146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432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Food is essential for human survival, but harmful, toxic substances in food damage and threaten human health. Food produc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place where the food is produced; that is, from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at consists of natural and human environments, two parts of a unified whole. China’s territory is vast and it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s complex and diverse. Food production pattern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ountry vary significantly, as do local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Such differences have an enormous impact on food safety. Based on the geographical area where food is produced in China, this paper reveals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and related risks for food safety and health. In concluding, we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countermeasures. The main food safety relate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clude the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high background levels of heavy metals; discharge of wastewater and heavy metals; and excessive use of additives and antibiotics in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and aquatic products. All these issues can lead to huge risks for food safety and thus health. These are not simply scientific issues, but also political, economic and legal issues, as well as social problems that differ from region to region. Therefore, comprehensive studies are needed to identify risks to food safety and health hazards in different areas.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s of health problems caused by changing ecosyste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nutrition problems and lifestyle, and especially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s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health risks are needed. Measures based on an understanding of local conditions must be put forward to protect food safety and health, to strengthen multi-sectoral management, and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相似文献   
99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ood safety and health are closely linked. A key challenge in addressing the problem of food safety and protecting public health is building an integrated knowledge base to inform policy and strengthen governance. This requires breaking down the trans-departmental information barrier across the environment, food and health domain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flow of data and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facilitate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food safety. Achieving this will be cru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and medical care in China in the era of big data. Currently,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mmanded by various departments are incomplete and fragmented. Data resources are also organized in vertical silos and there is a lack of data sharing within and across policy stream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more effective integrated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in future,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various departments whose work relates to interac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 food and health, and presents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op-down design, and establish unified data standards and a big data sharing platform. It also points to the need for increased training of data analyst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expertise.  相似文献   
993.
为定量研究公路对气温观测的影响,本文使用2014年1—5月在陕西省开展的两组公路观测试验的逐分钟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合阳县国道和渭蒲高速公路在不同季节、不同天空状况以及不同背景风速条件下对周围环境气温观测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距离。试验结果表明:公路对周围的环境温度有一定的增温影响,合阳国道对环境温度的增温影响至75m,增温效应达0.25~0.4℃。高速公路的增温影响至125m,增温效应达0.2~0.4℃。冬季,两条公路白天增温效应较夜间明显,春季,高速公路夜间增温更明显。晴天、多云天气比阴天、降雨天气增温程度大。公路对气温的增温影响存在风速阈值,当风速小于对应阈值时,增温效应明显。公路上来往车流量对气温有一定的叠加增温影响,合阳国道白天车流量150~350辆,叠加增温效应0.05~0.1℃,蒲渭高速白天车流量2000~3500辆,叠加增温效应0.16℃。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究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瘢痕切除创面成纤维细胞生长环境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1月于笔者医院行植皮手术的四肢瘢痕切除术后患者60例,根据植皮手术前是否接受VSD治疗分为负压组(n=30)和包扎组(n=30),负压组均于一期植皮前接受VSD治疗,包扎组未接受VSD治疗。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首次植皮存活率、创面感染率、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并用TUNEL染色、CD34染色法对比瘢痕标本中成纤维细胞凋亡指数及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负压组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包扎组(P<0.05),植皮存活率明显高于包扎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疼痛评分、随访VSS评分间比较,负压组均明显较低(P<0.05)。负压组成纤维细胞凋亡指数明显较低,微血管计数明显较高(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可以减轻瘢痕切除创面感染率,有效减轻炎性水肿,且可以通过改变局部血液循环微环境以及机械应力作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分裂,提高创面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995.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评价中,除基础评价外,还需针对城市化地区存在的特殊问题开展专项评价。但现有相关研究大多较为复杂、难以操作,且较少考虑目前中国城市化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水平差异,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文根据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地区资源环境凸显的主要问题,从城市人居环境入手,选取城市黑臭水体和PM2.5超标天数2个要素设计城市水气环境黑灰指数,作为城市化地区专项评价的主要指标;同时考虑到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的主体功能导向差异,以京津冀城市化地区为例开展试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化地区的104个区县中,47个区县为重警,46个中警,仅11个为轻警,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其中,重警区县主要集中在京广高铁沿线,与地区主要交通线路分布及钢铁工业聚集格局一致;轻警区县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张承地区及东部沿海,工业相对较少,且地理位置有利于污染物迅速扩散。城市化地区专项评价作为基础评价的补充,能更清晰地反映现阶段影响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制约因子以及不同发展水平地区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可为城市化地区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发展战略研究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安徽省来安县区域生态环境气象监测站网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选取了能见度、霾频率、温湿适宜频率和植被覆盖度4个因子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构建了乡镇区域生态环境的气象评价指标(MEI)。对2015年8月至12月来安县各乡镇的MEI适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试算验证,结果表明MEI能够科学合理地反映各乡镇区域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差异和季节变化差异。本文提出的指标适用于乡镇级及以上的行政区域范围内的霾监测和评估,以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旨在为乡镇级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吴立  张梦翠  计超  张诗陶 《地理科学》2016,36(12):1920-1928
通过对巢湖湖泊沉积岩芯不同粒级炭屑浓度和磁化率等指标变化的研究,揭示了全新世以来的区域火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结果表明: 全新世早期,气候由寒冷干旱向温暖湿润过渡,但仍较为干旱,炭屑浓度也相对略高,火活动比较频繁,地方性和区域性火时有发生; 全新世中期是最温暖湿润的适宜期,炭屑浓度出现全新世以来的低值,火活动微弱,但在文化兴盛时期炭屑浓度出现峰值,则归因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新世晚期,在气候趋于凉干的环境背景下,人类活动的增强更加剧了火活动的频率和强度,炭屑浓度大幅增加; 近200 a炭屑浓度的降低可能与湖区附近已没有足够生物量引起火灾有关。  相似文献   
998.
樊杰  刘汉初  王亚飞  赵艳楠  陈东 《地理科学》2016,36(10):1445-1456
从“东北现象”的新近表现,提出影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变化的3个稳定因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地缘关系、文化和体制机制。分别对3个稳定因素在东北地区的特征状况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东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本底强,但开发利用效益不佳,突出表现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面积过小、限制性开发区收益较低、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超载低;位于全球三大经济圈之一的东北亚核心区,地缘优势突出,但未能转换为经济优势,突出表现为外向型经济比重过小、对日韩贸易地位不凸显;文化和体制机制成为限制东北地区发展的核心障碍,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结合东北振兴的问题导向,着重对东北地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解决发展驱动力的转型、创新国有企业改革模式和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开放经济的转型以及腾出国内市场促进东北优势产业继续保持活力、以共享发展理念消除城市贫困增进东北地区民生福祉、采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现东北地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发展等开展预判研究。  相似文献   
999.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文化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分析。构建适应城市历史街区发展需要的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街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历史街区的社会-生态环境与其旅游开发的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呈现失调态势,同时证实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山地城镇约占全国城镇的一半,在当前平原向山区发展的进程中,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需要虚拟地理环境等新理念和集成技术的支撑。面向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的特点和需求,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本文提出了规划设计、测绘地理信息、岩土工程、生态保护等多学科交叉;规划设计师、GIS分析师、政府部门、项目业主、公众等多角色参与;地理表达、地理分析、地理设计、地理模拟、地理评估多环节结合;紧密结合规划设计过程和虚拟地理环境模拟评估的山地城镇规划设计技术框架。结合重庆悦来会展城规划设计实践对框架的特点优势开展进一步探讨,为山地城镇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