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658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71.
中国东部海区岩石层结构的区域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新一轮编图工作的开展,中国东部海区重、磁平面图件在拼入新资料同时,也包含了邻区朝鲜半岛,台湾岛,日本海,菲律宾海等地区的资料.本文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区重、磁异常特征,利用重、磁资料反演莫霍面、居里面,进而求取了热岩石层底界面,对重、磁数据进行了突出断裂带信息的处理,确定了13条重要断裂带的展布,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块体和4个结合带,它们具有"东西成带、南北分块"的特征,是"2条锋线"作用的产物.研究表明,江—绍断裂带向东延伸进入海区,虽然受东海陆架西缘断裂带的切割,但仍继续往东延伸,可能延至朝鲜半岛南端与济州岛南缘断裂带相接;在朝鲜半岛西缘地球物理场存在NNW—NW的明显界线,可解释为断裂带,称之黄海东缘断裂带,中国大陆东部的五莲—青岛断裂带与黄海东缘断裂带和济州岛南缘断裂带共同构成中朝和扬子块体的边界.  相似文献   
772.
青藏高原中北部的巴颜喀喇地块是近年来强震最为活跃的地区,自1997年以来在地块周围发生了一系列7级以上地震.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地块西边界附近的硝尔库勒盆地南缘,该区是阿尔金断裂、康西瓦断裂和东昆仑断裂等多组不同走向大型走滑活动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不同断裂走向的突然转变及滑动速率差异使该地区形成局部的拉张应力状态,发育了多条NE和近SN向的左旋正断裂. 通过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结果等资料分析,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阿尔金断裂西南端的一条次级断裂——硝尔库勒断裂,地震破裂特征为左旋走滑兼正断性质. 在巴颜喀喇地块这一轮的强震活动中,其北边界和东边界都显示块体向东挤出约7 m的位移量,但块体西边界产生的伸展量明显与整个块体向东的位移量不协调,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是巴颜喀喇地块向东挤出的构造响应和应变调整.模拟结果显示阿尔金主断裂上的库仑应力有所增加,东昆仑—柴达木地块可能为下一个强震活跃区,特别是阿尔金断裂的中西段,是今后应该重点关注和监视的地区.  相似文献   
773.
对滇西保山地块、泰国西部和南部及澳大利亚悉尼盆地的冈瓦纳相二叠纪地层进行了对比。前两者的二叠纪地层岩性和所含生物群面貌基本可以对比 ,皆反映出由冈瓦纳相向特提斯相的转变 ,后者是典型的冈瓦纳相 ,仅早二叠世地层的岩性和所含化石与前两者相似。  相似文献   
774.
莫霍面地震反射图像揭露出扬子陆块深俯冲过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近垂直深地震反射剖面对莫霍面变化的观测 ,强有力地说明大陆莫霍面的复杂特征记录了岩石圈的构造历史。横过大别山造山带前陆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长约 1 4 0km ,记录时间达 3 0s ,探测深度超过莫霍面深达岩石圈地幔。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出扬子陆块与大别山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岩石圈精细结构、清晰的莫霍面及其变化特征。作为相关解释的第一步 ,我们将探测到的莫霍面变化特征与其他特殊反映不同地质年代和岩石圈构造历史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进行对比 ,以追索扬子陆块与大别山造山带的岩石圈构造过程。总体北倾的莫霍面和同样北倾的下地壳结构记录了中生代扬子陆块的向北俯冲。北倾的莫霍面错断、叠置现象描述出扬子陆块的俯冲过程。大别山前向北和向南倾斜的交叉反射图像 ,反映了扬子陆块与大别山造山带岩石圈尺度的碰撞关系  相似文献   
775.
利用汾渭盆地及其邻域2001—2007年与2009—2011年高精度GPS监测资料,基于区域构造特点,采用块体运动应变模型结合数理统计假设检验法,建立了区域合理的地壳运动应变模型,基于此定量研究了区域现今地壳应变场及其变化特征,特别是2008年汶川强震对汾渭盆地区域变形特征的作用影响,同时从盆地整体上分析了盆地内多发的地裂缝灾害与区域整体构造变形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统计检验判断,选择合理的区域地壳运动应变模型,对获取真实反映区域实际构造变形特性的应变参数具有重要的作用;2008年汶川强震对青藏东边缘地块及渭河盆地西侧局部地区应变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震后上述区域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应变积累而是呈现出应变量值较震前减小的特征,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此区域并不是强震造成的库仑应力显著增加区,在震后2009—2011年时间段内处于构造应力场的松弛调整期;汶川强震没有显著改变研究域现今整体的构造变形背景特征,区域地壳构造活动特征仍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基于研究域构造块体具有各向同性连续弹性变形的前提,初步推断整个汾渭盆地内多发的地裂缝灾害可能是区域NW—SE向拉张应力场作用下的地表破裂响应.  相似文献   
776.
西藏错勤—申扎剖面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西藏冈底斯地区错勤—申扎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研究,揭示了该地区壳幔结构特征.上地壳底界面深度大约20 km,在扎日南木错以西和当惹雍错以东地区分别发育壳幔高导层(体).高导层(体)的中心——电阻率低值区出现在20~40 km深度,其根部可追踪到上地幔.从高导层(体)的发育特征推断:错勤—申扎剖面壳幔高导层(体)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主、晚碰撞阶段地幔热流物质上涌和后碰撞阶段地壳东西向拉张作用下,导致中、下地壳岩石相继发生两期部分熔融的结果.而当惹雍错可能是一条深度可能达到上地幔的深、大断裂.  相似文献   
777.
大地构造图反映着作者对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机制的理解,往往以某种大地构造观点为指导。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百家争鸣的大地构造编图时代以后,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引进,各家观点在承认板块构造理论的同时,表述各有侧重。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是大地构造编图的资料基础,近年来,调查资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精度上,都有较大的突破。但是,海区的大地构造编图还存在一些问题,就是海区调查研究基础与陆区相比还相对薄弱,近十年来海区的地调科研成果也没有表现在大区域的,尤其是涵盖全海区或整个中国海陆的大地构造图上。多种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研究,可以作为中国海陆大地构造对比和研究的纽带,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和资料的综合应用,可作为大地构造编图的重要基础。从一个海洋地质构造工作者的角度,在阐释对我国大地构造编图的历史、观点、资料、成果及努力方向理解的基础上,希望通过正在执行的"中国海陆大地构造格架图",为编制中国大地构造图的思路做一个新探索。  相似文献   
778.
巴颜喀拉块体北东地区现今水平运动与变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GPS数据研究了巴颜喀拉块体北东地区现今水平运动与变形特征。 在球坐标系中解算了各应变分量, 分析了应变率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并与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地质学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 最新的GPS速度场结果表明, 巴颜喀拉块体北东地区与高原整体运动性质一样具有顺时针向南东方向旋转的特征, 自西向东和北东方向测站水平运动速度呈现明显的衰减特征。 应变场结果显示, 研究区以北东向的主压应变为主, 伴随着近北西向的张性应变。 应变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活动块体的边界断裂东昆仑断裂带的东段塔藏段和龙门山断裂带上。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段的主压应变明显, 结合地震地质和活动构造资料, 认为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段的运动性质自西向东发生了改变, 水平滑动速率逐渐减小, 垂向运动逐渐增强。 研究区GPS速度场和应变场的这一变形特征表明, 青藏高原内部的块体运动特征较为明显, 变形主要集中在作为活动块体边界的活动断裂带上, 边界断裂带的运动特征在调节活动块体间的相互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9.
赞比亚东北部班韦乌卢地块受到其东北部的古元古代乌本迪构造带、西北部的中元古代基巴拉构造带、东南部的中元古代伊鲁米德构造带及西南部泛非期卢弗里安构造带的影响。班韦乌卢地块主要由基底和沉积盖层两部分组成。其中,基底主要由片岩带、安山质-流纹质变质火山岩、花岗岩类岩基及其他侵入体组成。沉积盖层从老至新依次为姆波罗科索群、卡萨马群、加丹加超群及新生代的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积。本文对卡萨马地区的卡萨马群地质特征、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卡萨马群中紫红色粉砂岩的32颗碎屑锆石U-Pb年龄多集中在(1849±23)~(1993±21)Ma,卡萨马群的形成时代可能晚于(1434±14)Ma,属于中元古代,其中22颗锆石(176Hf/177Hf)i为0.281049~0.281618,εHf(t)为-12.8~-1.6,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2406~3487 Ma。对卡萨马群的砂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卡萨马群砂岩δEu负异常明显,投点主要落在沉积岩区;微量元素显示砂岩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780.
In this study, zircon U-Pb ages, geochemical and Lu-Hf isotopic data are presented for the newly identified volcanic rocks which were considered as Bainaimiao group in Bainaimiao Arc Belt(BAB), Inner Mongolia, which could pro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Block(NCB) and BAB. Basalt to basaltic andesite and andesite to dacite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sections, which showed eruption ages of 278.2±4.1 Ma and 258.3±3.0 Ma respectively. All 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abundances in Al_2O_3, LREEs, and LILEs, but depleted in HFSEs. Together with high Mg# ratios and low K/tholeiite to calc-alkaline series, these features indicated that basalt to andesite was likely derived from relatively low degre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subduction-fluid related mantle in the spinel phase. And dacite was mainly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crust, then affected by mantle. All samples barely went through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with the slight Eu anoma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emporary basalt in NCB, rocks in BAB have a complex composition of zircon and a more positive ε_(Hf)(t) value(-6.6–6.4), indicating that they had different magma sources of rocks. Though with different basements, NCB and BAB have become an integrated whole before 278 Ma. Therefore,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NCB and BAB belonged to th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the PAO had not closed yet until late Permian and then it disappeared gradually and the CAOB developed into a condition of syn-post colli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