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26篇 |
免费 | 4863篇 |
国内免费 | 32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9篇 |
大气科学 | 455篇 |
地球物理 | 10410篇 |
地质学 | 12268篇 |
海洋学 | 2045篇 |
天文学 | 26篇 |
综合类 | 858篇 |
自然地理 | 25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4篇 |
2023年 | 462篇 |
2022年 | 819篇 |
2021年 | 987篇 |
2020年 | 1015篇 |
2019年 | 1154篇 |
2018年 | 976篇 |
2017年 | 1073篇 |
2016年 | 1085篇 |
2015年 | 1068篇 |
2014年 | 1306篇 |
2013年 | 1296篇 |
2012年 | 1297篇 |
2011年 | 1282篇 |
2010年 | 1147篇 |
2009年 | 1311篇 |
2008年 | 1228篇 |
2007年 | 1385篇 |
2006年 | 1284篇 |
2005年 | 1105篇 |
2004年 | 1024篇 |
2003年 | 882篇 |
2002年 | 768篇 |
2001年 | 568篇 |
2000年 | 583篇 |
1999年 | 544篇 |
1998年 | 468篇 |
1997年 | 433篇 |
1996年 | 422篇 |
1995年 | 330篇 |
1994年 | 315篇 |
1993年 | 260篇 |
1992年 | 206篇 |
1991年 | 125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23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红河流域气温和蒸发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研究区44个气象站1960-2000年的逐月20cm蒸发皿蒸发量、气温的实测资料,分析了红河流域气温和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红河流域年均气温呈上升的趋势,1960-2000年间年均气温上升了约0.52℃;其中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气温变化不大,80年代和90年代急剧上升;季节上以夏季上升趋势最为显著,气候倾向率为0.14℃/10a。(2)红河流域年均蒸发量呈下降的趋势,40年间下降了约45.52mm;其中60年代和70年代相差不大,80年代急剧下降,到90年代有所上升;季节上以春季和夏季下降趋势显著,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63mm/10a和-7.63mm/10a。(3)年均气温和蒸发量变化的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全流域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在-0.21℃/10a-0.35℃/10a,主要的增温区域分布在李仙江和藤条江地区。蒸发量的气候倾向率在-48mm/10a~11mm/10a,蒸发量明显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李仙江下游的江城、元江流域的楚雄、元阳、河口和盘龙河流域的文山地区。 相似文献
122.
提出一种新的数值解与解析解耦合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SSI)体系的地震动力响应。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OpenSees模拟复杂结构的非线性行为,用等效线弹性频域内解析解模拟地基土的行为,使用时域离散递归方法将频域内的解析解转化到时域内,再通过子结构边界上力和位移的协调条件来求解。二者之间的耦合和实时数据交流通过CS集成方法来实现。以一个单自由度算例和一个实际工程为例,验证此方法的精度、稳定性和工程实用性,对比在考虑和不考虑SSI体系情况下结构动力响应的区别。本文所提的耦合SSI计算方法和部分研究成果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3.
The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progress in research regarding seismic response of plan and vertically irregular building
structures. Three areas of research are surveyed. The first is th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plan-irregularity by means of single-storey
and multi-storey building models. The second area encompasses passive control as a strategy to mitigate torsional effects,
by means of base isolation and other types of devices. Lastly, the third area concerns vertically irregular structures and
setback buildings. Although fewer paper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is last area with respect to the former ones, this state-of-the-art
reports extensively on research efforts and progress into the seismic behaviour of irregular buildings in elevation to show
the growing interest among specialist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24.
塔里木盆地南缘历史时期气候环境变化的过程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根据塔里木盆地南缘具较高分辨率的湖沼相沉积物碳酸盐δ^13C和粒度等记录,恢复出2162-850BC期间为一相对稳定的温暖干旱时期,之后迅速转冷湿,湿润程度呈持续、阶段式增加,50 BC至500 AD期间呈现的显著冷湿特征于550 AD之后突变转暖干而结束。550 AD和1000 AD前后的具突变性质的气候事件在南疆地区近2.0ka的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反映气候状况有过重大调整。850—1300AD期间(相当于中世纪温暖期)冷暖、干湿多变,但温暖特征并不明显。特别是1100—1200AD期间气候快速、频繁变化之后,奠定了本地区现代稳定干旱环境特征。区域对比表明,尼雅剖面记录的气候变化具有广泛的区域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5.
Károly Posgay Tamás Bodoky Zoltán Hajnal Tivadar M. Tóth Tamás Fancsik Endre Hegeds Attila Cs. Kovács Ern Takács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2006,167(1):187-203
The geologic origin of subhorizontal reflections, often observed in crustal seismic sections, was investigated by establishing metamorphic facies and strength of rocks in depth, and correlating these properties to seismic reflection sections from eastern Hungary. Estimation of the depths of metamorphic mineral stability zones utilized the principles developed by Fyfe et al. and known geothermal data of the area. The strength versus depth profile was derived by relating local seismic P -wave interval velocities to Meissner et al. 's activation ener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ries of subhorizontal reflections, observed in the Pannonian Basin, are a consequence of combined metamorphic and rheologic changes in depths. The synthesis of the integrated data set suggests that the retrograde alteration of the pre-Tertiary basement above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was made possible by the softening effect of shear zones and their water-conducting capacity. The subhorizontal reflections of highest energy, of the consolidated crust below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originate in the depths of greenschist, amphibolite and granulite metamorphic mineral facies, which were formed in geothermal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similar to those existing today. These results imply the overprint of earlier (Variscan) metamorphic sequences of the crust by more recent retrograde metamorphic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26.
辽宁北票盆地中侏罗世海房沟组含丰富的生物化石,其中的水生昆虫、水生植物、叶肢介、水生软体动物和鱼类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水生生物群落。根据其营养水平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些生物通过捕食关系构成一个复杂的食物链 相似文献
127.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克拉托天然气来源分析及聚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里木西南喀什凹陷的克拉托天然气主要表现为原油的溶解气或者湿气,甲烷含量为74.59%~85.58%,克4井和克30井天然气则为较干的湿气。克拉托天然气的δ13C1值为-41.2‰~-40.6‰,δ13C2值为-30.0‰~-27.4‰。气源对比表明克拉托天然气主要源自具有混源母质特征的中侏罗统湖相烃源岩,不同于源自石炭系烃源岩的阿克莫木天然气。喀什凹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主要是由于新近系的巨厚沉积才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生成的油气在克拉托背斜圈闭中聚集,虽也属晚期成藏,却具有连续聚气的特征。上新世末期,喀什凹陷的周缘开始抬升,早期油气藏受到破坏,形成了现今的地表油气苗或油砂。 相似文献
128.
焉耆盆地绿洲区近50年地下水文时空变异及水盐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统计学理论和焉耆盆地绿洲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不同时期(1960年和2005年)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取得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焉耆盆地绿洲区地下水矿化度和埋深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性.在空间尺度上,地下水矿化度在开都河中下游地区及其两岸灌区有增大的趋势;在时间尺度上,地下水随时间推移向盐化加重方向发展.近50年水盐动态表明焉耆盆地一直处于积盐过程,而绿洲区则处于脱盐过程,盐分都积累在博斯腾湖区,在1982年后转移至孔雀河流域.焉耆盆地地下水盐化态势表明,近年来地下水各项离子质量浓度都在积聚.绿洲区水土资源开发不仅改变了水盐分布,而且也深刻影响了地下水水体. 相似文献
129.
130.
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灾害机理及预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我国1961-2003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城市强高温及高温过程较完整的时间序列,探讨了该地区主要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分析该地区南京、杭州、南昌等城市夏季高温灾害机理,东亚副热带高压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夏季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在此基础上用均生函数-最佳子回归集构造预测模型,预测夏季月高温出现日数,通过42a高温资料预报检验,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值得在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