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89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91.
TMD在多层房屋加层减震中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层框架结构进行了有、无TMD结构的振动台对比试验,验证了TMD对多层结构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应用TMD方法对某个7层框架结构进行了改造,分析表明,改造后的建筑与改造前相比,结构的底部剪力下降了约25%。  相似文献   
292.
滑动屋盖摩擦控制系统的振动台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层钢框架模型的振动台实验表明 ,滑动屋盖摩擦控制系统减震作用显著 ,减震幅度可达 5 0 %以上 ,地震动越强减震效果越好 ;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刚度容许大约± 15 %的误差 ,而摩擦系数容许的误差范围更大 ,同时也容许地震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293.
本文就调谐液体阻尼器(TLD)对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动力反应控制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重点介绍了TLD减振控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主要成果、部分工程应用实例与控制效果,并指出了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294.
日本建筑结构隔震减震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日本在建筑结构隔震,减震研究方面取得的几项新进展,其中基础隔震板片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隔震结构体系,纳米结晶锌铝合金振动控制阻尼器是一种取得专利的新型减震阻尼器,无粘结钢支撑体系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减震支撑体系,跷摆振动控制设计是一个新颖的减震设计概念。  相似文献   
295.
八达岭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环境特殊,爆破施工必须按减震爆破设计,为此设计了孔内分段加孔外分段从而增加起爆段别、减少单响药量的施工方案,以达到减震爆破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6.
随机化检验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汉尧  胡建贤 《地震学报》1993,15(4):484-489
首先系统叙述了无分布检验中的一种疗法--随机化检验.此方法具有不需作任何分布假定及相应参数估计,对小样本及样本来自随机及非随机均适用的优点.作为实际应用,利用此方法,对鲜水河断裂带上地震的迁移规律及华北地区大地震的减震作用进行了随机化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上6级以上地震来回迁移规律具有98.7%以上的置信度;大华北地区8级以上地震对7级以上地震具有比较明显的减震作用.所得结果及方法本身在实际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97.
地震作用下浮放物体的运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浮放物体的基本运动方程出发,导出了浮放物体受震振动的震振动的运动参数表达式,它是用仿真技术研究浮放物体地震运动的基本公式。  相似文献   
298.
桥梁的减震,隔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99.
300.
以振制震--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上部结构等效模拟TMD(Tuned Mass Damper调谐质量阻尼器)作用,讨论了上部结构对下部结构的反馈作用,提供一种经济、实用的减震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及正矢波基底输入计算数据与9组实验数据比较得出结论,TMD减震作用并不乐观,其位移与加速度并非处处同时减小。由于选择质量比和刚度比的范围较窄,在工程实践中很难实现参数控制,因而,必须提高建筑结构实测参数精度,图纸设计参数与实际结构参数相差较大,很难满足TMD减震设计最佳效果要求。不如利用上部结构对下部结构的反馈作用力来实现减震,这样似乎更为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