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27篇 |
免费 | 428篇 |
国内免费 | 3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1篇 |
大气科学 | 318篇 |
地球物理 | 649篇 |
地质学 | 565篇 |
海洋学 | 226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155篇 |
自然地理 | 4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115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144篇 |
2011年 | 139篇 |
2010年 | 135篇 |
2009年 | 121篇 |
2008年 | 99篇 |
2007年 | 143篇 |
2006年 | 131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61.
针对新北油田强反射是否为有效储层的问题,在基于新北油田河流相储层具备开展叠前地震属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叠前道集数据进行了精细的速度分析、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使能量更集中,道集资料信噪比更高,远近道时差小且同相性更好。根据不同角度道集所反映的地层结构和流体信息不同的特点,利用远近道集振幅差预测储层的含油气性,在新北油田油田馆陶组上段4砂组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2.
63.
64.
基于有限差分法的抗滑桩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地基系数“m-m”法、“m-k”法、“k-k”法的原理,考虑桩顶和桩底边界条件以及桩在滑动面处位移、转角、弯矩和剪力的连续条件,可解得桩身各节点的位移和内力,提出了进行抗滑桩全桩内力计算的有限差分法。根据差分方程并用VB6.0编制了实用的计算程序,既可避免繁琐的查表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又可提高计算精度,直观生动,真正实现了人机交互,在界面的引导下,设计人员可完成全部计算,并绘出内力图形和抗滑桩截面配筋图,使设计更方便快捷,该软件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程造价,从而实现抗滑桩的优化设计。最后采用上述方法对某滑坡的悬臂抗滑桩进行了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65.
66.
连续变脉宽发送激电方波与自动变周期测量二次场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新的激电数据采集方式。该方式的主要特点在于一次测量操作可同时获取极化二次场随时间衰减和随深度变化的信息,同时还讨论了实现该采集方式的仪器工作原理和信号测量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7.
植被覆盖状况是监测与表征区域生态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以往研究注重区域植被覆盖状况的整体变化分析,对长时期区域内部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差异研究较少。文中基于京津风沙源区遥感影像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重点评估了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京津风沙源区植被覆盖度变化为35%~45%,且随年份变化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均增速为0.4%(P<0.05),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植被恢复成效。8个治理分区植被覆盖均有所增加,但区域差异明显,晋北山地丘陵亚区和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亚区植被覆盖度年均增速超过0.6%,浑善达克沙地亚区与荒漠草原亚区植被覆盖度年均增速不及0.2%,这与区域地表组成和气候背景有关。从地市来看,北京、天津和承德植被覆盖度较高,但朔州和张家口植被覆盖度增速明显,而乌兰察布和包头植被覆盖度年均增速低于0.1%。相比2000年,2015年京津风沙源区有51%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49%区域植被覆盖度未变或降低,主要集中在京津风沙源区的中部和西部县市(旗),未来生态治理过程中应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8.
为解决厚煤层大断面切眼支护难题,选取某煤矿5206切眼为研究对象,采用UDEC模拟研究了切眼宽度为6~10 m的过程中,围岩主应力差、变形、裂隙场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顶、底、两帮主应力差分布形态均呈浅部逐渐升高、深部降低特征;随着切眼宽增加,顶板主应力差峰值呈先恒定后降低,底板主应力差呈先降低再恒定,而两帮主应力差逐渐升高的趋势;主应力差峰值向深部转移幅度:两帮>顶板>底板。顶板和两帮深部位移曲线呈指数关系向深部递减,而底板深部变形曲线有明显拐点,呈台阶式降低,表面最大位移呈顶板>两帮>底板;围岩裂隙场分3个区:裂隙贯通区、裂隙发育区、微裂隙区,半椭圆状分布,裂隙贯通程度呈中间大于两侧、浅部大于深部。认为:高性能锚杆可以更有效地限制裂隙滑移,双桁架锚索可锚固在顶板肩角无裂隙区和深部预应力叠加区,可有效加强支护顶板,抵消部分主应力差。基于此,提出了高强、高预紧力锚带网和双桁架锚索联合控制技术,支护完成后10 d自稳,顶板累计离层3 mm,顶底板相对移近量125 mm,两帮相对移近量94 mm。 相似文献
69.
基于p-y曲线(p为土水平抗力,y为侧向位移)的基坑围护结构计算方法虽然考虑了基坑内侧土体可能进入塑性状态的实际情况,但未考虑内支撑架设时围护墙已发生一定侧向位移、内支撑是在围护墙已发生初始位移后才开始工作的工程实际。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基于p-y曲线的、考虑内支撑架设时支撑处围护墙初始位移的基坑围护结构计算模型,建立了围护墙侧向位移计算的有限差分方程和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理论分析与工程实例计算结果均表明,文中提出的基于p-y曲线的基坑围护结构计算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0.
A numerical procedure is describ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 deformation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strip footings
on layered soil media. Three layers of soil with different stiffness are considered with the middle soil layer the thinnest
and most stiff layer. The soil media is discretized and using the theory of elasticity, the govern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obtained in term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These equations along with appropriate boundary and continuity
conditions are solved by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strains and stresses
are found at various nodes in the soil media. Parametric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placement depth
of the middle soil layer, the relative ratios of the moduli of deformation of the soil layers on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footing and the vertical stress distribution. These studies reveal that the middle thin but very stiff layer acts like
a plate and redistributes the stresses on the lower soft soil layer uniformly. The displacement on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middle soil layer is almost the same showing that the compression of the middle layer is negligible as it is very stiff.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