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7篇 |
免费 | 211篇 |
国内免费 | 4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2篇 |
大气科学 | 364篇 |
地球物理 | 156篇 |
地质学 | 641篇 |
海洋学 | 101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25篇 |
自然地理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岫岩MS5.4地震前后S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辽宁数字地震台网的营口台的三分向数字化地震资料,研究了1999年岫岩Ms5.4地震前后S波分裂特征.结果表明:(1)延迟时间大部分在0.9~7.2ms/km范围内,平均4.23ms/km;(2)震前快S波的优势偏振方向为N51°~88°E,平均N58.66°E;震后S波的偏振方向主要集中在N1°W~N2°E和N55°~84°E范围内,平均偏振角为近NS向和N68.13°E.NE的偏振方向与震源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N70°E接近,由此推测1999年岫岩Ms5.4地震的S波分裂是震源应力场引起的介质各向异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2.
YZG05/30矿用钻孔轨迹记录仪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常规钻机输送式测量方式效率低下的难题,研制了YZG05/30矿用钻孔轨迹记录仪并阐述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提出了适合该仪器的成套施工方法。试验表明,该仪器整体性能良好,能满足矿井实际生产的需求。针对YZG05/30矿用钻孔轨迹记录仪在使用中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63.
本文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的热历史.不同构造单元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资料表明:在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为3.3-4.1℃/100m,大地热流值为81-95mW/m2,高于盆地现今的平均地温梯度(2.80℃/100m)及平均大地热流值(63mW/m2).这次热事件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运移及大气田的形成.另外,在20-23Ma前,发生了一期显著的冷却事件. 相似文献
964.
监测中子积分通量是裂变径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铀玻璃监测中子积分通量是国际裂变径迹定年标准化工作组推荐的重要方法之一,铀玻璃测定法还普遍用于测定样品中的铀含量及其空间分布。本文介绍的铀标准玻璃,经过多家实验室定值测定,表明其稳定性、均匀性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要求,抗酸性能达到Ⅰ级光学玻璃水平,抗潮性能达到Ⅱ级光学玻璃水平。其它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美国国家标准局的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965.
Prediction of the track and intens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problems in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 The chief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cumulus convection and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the simul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the Bay of Bengal. For this purpose, two severe cyclonic storms are simulated with two PBL and four convection schemes using non-hydrostatic version of MM5 modeling system. Several important model simulated fields including sea level pressure, horizontal wind and precipitation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verification analysis/observation. The track of the cyclones in th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are compared with the best-fit track provided by 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IMD). The Hong-Pan PBL scheme (as implemented in NCAR Medium Range Forecast (MRF) model) in combination with Grell (or Betts-Miller) cumulus convection scheme is found to perform better than the other combinations of schemes used in this study. Though it is expected that radiative processes may not have pronounced effect in short-range forecasts, an attempt is made to calibrate the model with respect to the two radiatio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used in the study.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adiation parameterization has noticeable impact on the simul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相似文献
966.
利用NCEP提供的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鲇鱼”(1013)路径突变的成因开展诊断分析,研究其影响系统、引导气流的演变特征等,并运用CPS(Cyclone Phase Space)方法对其生命史中的热力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定量描述,重点分析路径突变前后各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鲇鱼”移入南海后,冷空气南侵导致其热力结构发生变化,台风环流右侧较暖,此时引导气流微弱,“趋暖”运动占主导,首先引起路径向右偏转,随后引导气流转为西南气流并逐渐增强,在二者共同作用下,“鲇鱼”路径持续右转,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完成路径突变。 相似文献
967.
ERA40再分析资料揭示的北半球和东亚地区温带气旋生成频率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欧洲中心再分析数据ERA40的6小时间隔海平面气压场和一种改进的客观判定和追踪方法研究19582001年北半球和东亚地区温带气旋生成频率的气候态、年代际变化及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北半球温带气旋的源地主要位于北美东部(落基山下游地区)、西北大西洋地区、格陵兰至欧洲北部地区、蒙古地区和日本至西北太平洋地区。大洋的西岸和陡峭地形的背风坡有利于大气斜压性的增强和正涡度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地面气旋的形成。(2)年、冬季和春季30°~60°N气旋生成数目呈现减少的变化趋势,60°~90°N地区的气旋生成数呈增加的变化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北半球风暴路径北移的观点。60°N以南和以北的温带气旋数目同北极涛动指数(AO)分别呈现负相关和正相关,这种相关性在年、春季和秋季最为显著。(3)1 958—2001年东亚地区的年气旋数目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40°~60°N、80°~140°E地区气旋数目呈增加趋势,而80年代中期之后温带气旋数目则锐减,主要原因是80年代以后该地区大气斜压性减弱,更高纬度地区的大气斜压性增强,从而导致了气旋源地的北移。在较低纬带的20°~40°N、110°~160°E地区气旋数目线性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位于40°~55°N的北太平洋风暴轴有向低纬度偏移的变化趋势造成的。 相似文献
968.
阿尔金北缘EW向山脉新生代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技术探讨了阿尔金北缘EW向山脉隆升的时空差异特征。22个岩体分别采自阿尔金北缘EW向山体中的卓尔布拉克、大平沟和喀腊大湾地区。裂变径迹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径迹年龄介于(62.6±3.5)~(28.3±1.7)Ma,平均径迹长度均介于(13.25±0.15)~(14.29±0.1)μm之间。进一步根据裂变径迹长度和温度数据,开展了磷灰石温度-时间的反演模拟。结果表明,阿尔金北缘山体的隆升呈现一定的规律:在南北方向上,南部率先隆升并向北部扩展,东西方向上,山脉中段大平沟样品径迹年龄较其他样品年龄大且时间局限在古新世和始新世,呈现中间向两侧隆升趋势。所有样品热史模拟曲线形态相对一致,径迹长度分布呈单峰式,表明阿尔金北缘地区可能仅仅新生代经历了古新世—渐新世(65—28 Ma)的快速隆升-剥露事件,中新世及后期的构造隆升-剥露事件在本区不发育。对比分析阿尔金地区的隆升剥露热事件可知,阿尔金山脉新生代的隆升-剥露整体性和差异性共存:古近纪阿尔金山脉隆升具有普遍性和区域性,而中新世至今的隆升和剥露仅仅存在于NEE走向阿尔金主断裂带旁侧的山体和NE向的山体,推测中新世以来阿尔金主断裂带的快速走滑并没有影响阿尔金北缘EW向山体的隆升和剥露。 相似文献
969.
下投式探空资料对Debby飓风路径预报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飓风路径的数值预报中,对于初始场的要求很高,然而,由于初始资料的缺乏,经常导致路径预报的误差较大,尤其是当飓风处于远离陆地的海上时,这种误差更大,通过利用UM模式在Debby飓风活动期间,对下投式探空仪所获取探空资料,采用不同使用方案的三个时次共计10次数值试验的结论分析,给出一些有意义的 结论,即非实时资料对实时资料的有效补充,能够提高飓风路径预报精度,而在众多气象要素场中,风场和湿度场对飓风路径预报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