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489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364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641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周成旭,吴玉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连续观察和摄影,详细研究了夜光藻的二分裂和核分裂过程。发现夜光藻分裂时具核外突细胞膜现象,双鞭毛配子和多种状态的配子结合。结果表明,二分裂是夜光藻的主要繁殖方式,核分裂形成营养细胞的机会甚微,且具有某种程度的性健化不完善。  相似文献   
942.
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OAA最优插值逐日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的逐日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的变化及其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强度和纬度位置既存在年际变化,也存在年代际变化,且强度和位置的变化是相互独立的。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强度的年际变化对北太平洋风暴轴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其年代际变化则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当冬季海表温度锋偏强时,大气斜压性在鄂霍次克海及阿拉斯加附近区域上空增强,而在海表温度锋下游至东太平洋区域上空显著减弱,平均有效位能向涡动有效位能的斜压能量转换在45°N以北的太平洋区域上空有所增多,而在30°-45°N的太平洋区域上空有所减少,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斜压能量转换在35°N以北的西太平洋区域以及45°N以北的东太平洋区域都显著增加,而仅在其南部边缘存在东西带状的减弱区域,导致40°N以北海区北太平洋风暴轴增强,40°N以南海区北太平洋风暴轴减弱,冬季海表温度锋偏弱时则有与之相反的结果。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纬度位置的变化对北太平洋风暴轴也存在较显著的影响,当海表温度锋位置偏北时,在其下游45°N以南的太平洋区域上空大气斜压性减弱,45°N以南的中东太平洋区域上空区域平均有效位能向涡动有效位能、以及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斜压能量转换都减少;而在45°N以北的太平洋区域上空大气斜压性增强,在阿拉斯加湾附近上空尤其显著,在黑潮延伸体区域附近以及45°N以北的中东太平洋上空平均有效位能向涡动有效位能、以及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斜压能量转换都显著增加,导致北太平洋风暴轴在其气候平均态轴线两侧呈现北正南负的偶极子形态;海表温度锋位置偏南时则有与之相反的结果。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均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具有显著的影响,其具体的物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3.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is conducted of 15 winter tropical Pacific SST with 500 hPa filtered potential height variance over the northern Pacific storm track. It is shown that the first coupled mode obtained depicts the effect on the track of SSTA over equatorial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 Further composit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SSTA over there during winter can give rise to or invigorate PNA teleconnection response pattern in 500 hPa height field which, in turn, exerts crucial influence o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vigor and east-west displacement of the Pacific storm track, especially over its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  相似文献   
944.
945.
逆冲推覆构造对含油气盆地有效圈闭形成、源储体系配置影响明显,且其形成时限及演化过程对油气勘探意义重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中晚期曾发生过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但其构造体制转化过程一直缺乏年代学的约束.热年代学是揭示构造带隆升剥露和相邻盆地演化过程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祁连山东缘钻井基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合鄂尔多...  相似文献   
946.
We have employed Lu-Hf apatite chronology to determine the age of a magnetite-rich melatroctolite in southern Sweden, known as the Smålands Taberg Fe-Ti ore deposit. The melatroctolite is poor in incompatible elements and minerals forming at more advanced stages of differentiation, which precludes the use of minerals (baddeleyite, zircon, titanite or apatite) commonly used for dating the emplacement of igneous rocks. Enclaves of leucogabbro in the melatroctolite have REE patterns parallel with the host melatroctolite and identical initial Hf and Nd isotope composition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conclusive evidence for a common parental magma. The leucogabbro is a slightly more evolved facies that underwent limited fractionation of olivine and titanomagnetite; the two major mineral phases in the melatroctolite. Apatite and plagioclase, separated from the leucogabbro, plus a whole-rock sample define a Lu-Hf isochron with a slope corresponding to an age of 1204.3 ± 1.8 Ma. This result is close to the lower age boundary previously reported for this magmatic event comprising dolerites, syenites and granites. The Lu-Hf apatite chronometer merits attention as a new tool in generating accurate and precise ages for igneous, silica-undersaturated rocks that may be difficult to date with traditional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947.
通过对漠河盆地内32件样品的锆石裂变径迹进行详细分析,锆石单颗粒径迹年龄最大值为143.9±18.7Ma,最小年龄为58±12.1Ma,峰值年龄为92~98Ma和132~138Ma。结合盆地断裂展布及大地构造背景,认为漠河盆地在95Ma和135Ma发生了2次强隆升过程。结合盆地断裂系统、构造特征及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自晚侏罗世以来盆地形成受到蒙古-鄂霍次克海碰撞关闭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双重作用的影响,盆地中晚侏罗世(135Ma左右)处于南北向挤压背景,形成东西向展布的前陆盆地;白垩纪中期,盆地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属东北(同)大陆裂谷系的一部分。白垩纪中晚期(95Ma左右),漠河盆地由拉张环境再一次变为挤压环境,盆地形成了又一次的强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948.
利用2007和2008年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颗粒物(PM10)污染过程与天气形势及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对北京地区发生PM10污染具有预示作用,即当热带气旋北上并在朝鲜半岛或日本登陆的情况下,北京地区一般受持续均压场等弱中尺度天气系统控制,这种中尺度天气系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北京地区经常发生区域性的PM10空气污染事件。在2007年9次台风北上登陆朝鲜半岛或日本的过程中,北京地区伴随发生了9次PM10污染过程,预示准确率达100%,2008年的预示准确率也达到了80%以上。为了说明北京奥运会期间污染控制措施对改善北京空气质量有实际效果,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区域空气质量模式NAQPMS,采用无控制措施源和有控制措施源,对2008年北京残奥会期间一次西太平洋北上型热带气旋天气条件下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揭示了此次过程北京地区未发生PM10空气污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949.
台风路径突变诊断预报方法与1994年试用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忠  胡斯团  张儒林 《气象》1995,21(8):7-12
  相似文献   
950.
目前常用的流函数-势函数(ψ-χ)和水平风分量(U-V)两种动力控制变量方案分别被认为适用于大尺度同化和对流尺度同化,而两种方案在台风尺度同化中的具体特征及其对台风预报的影响尚未明确。基于WRF-3DVarDA系统,分析不同动力控制变量方案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的统计特征,并进行了单点观测同化理想试验和5场台风过程的20组连续循环同化和预报批量试验。两种动力控制变量方案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的统计特征分析表明,ψ-χ方案背景场误差更小、长度尺度更大,而U-V方案的局地性特征更明显,方差更大;单点观测试验证实了两种方案的统计特征,也表明ψ-χ作为控制变量会导致虚假负增量的出现;批量试验表明,U-V方案的台风路径、最大风速以及台风强度的整体优于ψ-χ方案;诊断分析表明,U-V方案得到的更合理的热动力结构特征是提高台风预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