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473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357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613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台湾岛地形对台风移动路径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哲贤  陈联寿 《大气科学》1995,19(6):701-706
本文用一个β平面准地转正压模式实施了九组试验,研究台湾岛地形对台风移动路径的作用。初始场系根据SPECTRUM和TCM-90期间加强观测资料确定。结果表明:台湾岛地形的引进会使台风路径向右偏移;地形使台风环流的最大风速区向台风中心方向推移,造成台风环流空间尺度减小,这个结构的变化是路径右偏的一个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02.
Abstract Apatite and zircon fission track ages from Ryoke Belt basement in northeast Kyushu show late Cretaceous, middle to late Eocene, middle Miocene and Quaternary groupings. The basement cooled through 240 ± 25°C, the closure temperature for fission tracks in zircon, mainly during the interval 74-90 Ma as a result of uplift and denudation, the pattern being uniform across northeast Kyushu. In combination with published K-Ar ages and the Turonian-Santonian age of sedimentation in the Onogawa Basin, active suturing along the Median Tectonic Line from 100-80 Ma, at least, is inferred. Ryoke Belt rocks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Hohi volcanic zone (HVZ) cooled rapidly through ∼100°C to less than 50°C during the middle Eocene to Oligocene, associated with 2.5-3.5 km of denudation. The timing of this cooling follows peak heating in the Eocene-Oligocene part (Murotohanto subbelt) of the Shimanto Belt in Muroto Peninsula (Shikoku) inferred previously, and coincides with the 43 Ma change in convergence direction of the Pacific-Eurasian plate and the demise of the Kula-Pacific spreading centre. Ryoke Belt rocks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HVZ have weighted mean apatite fission track ages of 15.3 ± 3.1 Ma. These reset ages are at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geothermal gradient in the middle Miocene combined with rapid denudation and uplift of at least 1.4 km. These ages indicate that heating of the overriding plate associated with the middle Miocene start of subduction of hot Shikoku Basin lithosphere extended into the Ryoke Belt in northeast Kyushu. Pleistocene apatite fission track ages from Ryoke Belt granites at depth in the centre of HVZ are due to modern annealing in a geotherm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03.
空间墨卡托投影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研究适合星下点轨迹是赤道的卫星数据投影选择的空间墨卡托投影,推导了空间墨卡托投影公式,研究了其变形情况,并证明了该投影是等角空间投影,最后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04.
大地形上空偶极子东移对热带气旋路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th a quasi-geostrophic barotropic model on the β-plane with a topography term, 16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an integration period of 6 day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and 500 kin-scale vortices originating from the western part ora large-scale topography is investigat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kind of interaction ma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moving speed and direc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is interaction may be a factor in causing an abnormal tropical cyclone track.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large-scale topograph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unusual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相似文献   
105.
喀喇沁玻基橄辉岩中的磷酸盐质熔体及磷灰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济安  王志海 《岩石学报》2000,16(3):449-453
磷酸盐在本文讨论的坡基橄辉岩中以多种形式产生,有早期结晶的磷灰石斑晶;有熔离的磷酸盐质熔浆液滴;也有晚期穿入橄榄石斑晶的磷酸盐质细脉,表明元素磷活跃在岩浆演化的每一个阶段。磷酸盐质熔浆液滴的存在,说明磷酸盐质熔体可能是由于岩浆的熔离作用而形成的。沿着橄榄石晶格生长石出现的磷酸盐质玻璃细脉则进一步证实地幔中含磷流体不但存在,而且具有很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06.
构造、气候与砾岩* ——以积石山和临夏盆地为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构造、气候与砾岩的关系对于研究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裂变径迹热年代学表明积石山地区于8MaB.P.开始构造变形,与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结果和生长地层结果一致,而明显早于积石砾岩出现的时间(3.6MaB.P.)。通过区分岩体隆升与地面隆升之间的差别,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模型,以解释隆升、气候和砾岩之间的关系。积石山岩体于8MaB.P.开始隆升,隆升初期,尽管岩体隆升1500~2000m,但是由于积石山上覆的新生代地层易于剥蚀,在花岗岩基底被剥露到地表之前,地表只有少量隆升或没有隆升。随着沉积地层被剥蚀殆尽,基岩暴露于地表,地面隆升速率加快。约3.6MaB.P.,积石山隆升约200~900m,造成了地形雨和发源于积石山的横向河流的出现,这些横向河流把积石山的花岗岩搬运到盆地中沉积下来,形成积石砾岩。  相似文献   
107.
位于藏东-滇西高原构造急剧转折地段的独龙江地区,其花岗岩体内系统垂向取样的9个花岗闪长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在4~6.8Ma之间.裂变径迹分析显示样品应处于剥露的部分退火带,其表观年龄主体表现为冷却年龄,部分具混合年龄特征.热史分析揭示出岩体至少记录了自晚中新世以来的3个显著冷却阶段.早期的时限可推至约13~8Ma,中、晚期的时限分别在约5.5Ma和2.8Ma,基本可以与区域上的不整合相对应.依据冷却史推导的各阶段剥蚀速率分别为0.10~0.12mm/a,0.26~0.3mm/a和0.85~1.02mm/a,可以与藏东-滇西高原周缘及邻区的盆地沉积记录相对应.研究结果为探讨藏东-滇西高原晚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抬升-伸展变形提供了定量的参照时限.  相似文献   
108.
王汝成  王硕  邱检生  倪培 《岩石学报》2006,22(7):1855-1866
中国大陆超深钻(CCSD)主孔从100米到3000米切穿含柯石英榴辉岩,为系统研究大陆深俯冲过程中含稀土元素副矿物提供了机会。本文报道了该钻孔榴辉岩存在发现的绿帘石、褐帘石、磷灰石和钍石复合颗粒。它们以同心环带结构为特征,从边部向中心依次为绿帘石、褐帘石和磷灰石;钍石既可包裹再磷灰石中,也可见于褐帘石中。电子探针分析显示,褐帘石不仅含有较高的轻稀土元素(LREE2O3=23.36wt%),而且可含有2.6wt%ThO2。根据绿帘石和褐帘石的电子探针高分辨U、Th、Pb成分计算得到绿帘石边部的形成年龄为738±88Ma,该年龄与大别-苏鲁地体榴辉岩的元古代源岩的年龄相当,因此,绿帘石可能为残留相。相反,褐帘石的年龄为220±41Ma,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年龄相近。因此,褐帘石与磷灰石和钍石一起应该为超高压变质事件的产物。根据绿帘石、褐帘石及其共生的磷灰石和钍石的结构、成分特征和化学定年结果,我们推测绿帘石与可能已完全消耗的独居石很可能为变质副矿物组合的先驱矿物。独居石-绿帘石复合颗粒在榴辉岩相高压/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反应形成磷灰石+钍石+褐帘石组合。  相似文献   
109.
CCSD主孔榴辉岩等UHP岩石中存在团块状到不规则脉体状的磷灰石集合体,它们多与石英脉共生,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磷灰石脉体存在大量出溶物,电子探针和激光拉曼光谱仪联合测定显示磷灰石主要为氟磷灰石,其中出溶物主要有四类:A.不规则状的磁铁矿和赤铁矿的连生体;B.针状赤铁矿;C.板状到菱型的独居石;D.针状锶重晶石。A类出溶物的延长方向平行于磷灰石的C轴,长度介于10~50μm;B类主要沿磷灰石的C轴方向排列,宽仅为0.5~2μm,多数在1.5μm左右,长度变化较大,为6~50μm;C类独居石出溶体宽约6~10μm,多为6μm,长约50~75μm;D类锶重晶石主要与B类赤铁矿出溶物共生,宽多1.5μm左右,长约60~70μm。其中A,B和D类出溶物是在磷灰石中首次发现。四类出溶物的长轴和生长方向均基本平行于磷灰石之C轴,显示它们可能是基本同时出溶的。CCSDUHP岩石中氟磷灰石脉体的存在及其铁氧化物、磷酸盐和硫酸盐出溶体的发现,显示UHP岩石在折返的过程中,快速减压曾造成矿物的分解和大量出溶体的形成,伴随脱水和SiO2等硅酸盐熔体的出溶,还存在少量的磷酸盐熔体,同时可能曾经有铁氧化物的熔浆的加入。磷灰石中铁氧化物等出溶物的出溶是在氧逸度较高的环境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0.
江苏青龙山磷灰石中出溶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最近的研究证实,在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超基性岩中的磷灰石矿物内普遍发育有针柱状出溶晶体,初步研究证明这些出溶晶体多为各种硫化物:如黄铁矿、黄铜矿等。本文重点研究苏鲁青龙山地区的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退变榴辉岩中磷灰石内的出溶晶体,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X-光能谱的线扫描分析,确认这些出溶晶体是铜的硫化物,并根据无标样定量的分析结果初步推测有可能是CuS2晶体。目前已知的CuS2晶体都是在高温高压(T=700-1000℃和P=4.5-5.0GPa)条件下人工合成的。这样的温压条件与青龙山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条件是吻合的。在磷灰石中能保存超高压的硫化物,可能是由于磷灰石自身的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因此推测在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磷灰石晶体中易于保存硫化物出溶体与石榴石和绿辉石中易于保存柯石英和金刚石的作用相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