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2篇 |
免费 | 108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篇 |
大气科学 | 61篇 |
地球物理 | 395篇 |
地质学 | 101篇 |
海洋学 | 10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6篇 |
自然地理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根据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跨断层流动水准测量资料,分别从断层形变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断裂带上断层形变平均活动速率的分布和断层形变群体性异常在时间上的分布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自2002年以来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断层形变异常的主体区域逐步由西向东迁移,地震活动也具由西向东迁移的现象;断层平均活动速率也是东部区偏高。但是,断层形变群体异常在时间上的分布显示目前该区域断层形变异常活动的数量和强度均不十分显著,短期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大。本文提出的方法及初步结论对该区域日常地震预测及震情跟踪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2.
对苍山5.2级地震前距震中23km的临沂台深井地电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前该台电阻率和自然电位出现了长达5年的与地震活动性异常同步的趋势异常.震前6个月电阻率出现下降异常.震前24天自然电位和电阻率同时急剧下降,震后又同时急剧回升 相似文献
573.
世界数字化磁异常图是建立全球地球物理场的基本图件之一,编制该图件旨在服务教学、工业与科学研究,其全球覆盖性使得世界范围的地球科学对比研究与系统研究成为可能.深入认识该图件的数据来源、处理过程、分辨率与可靠性分布,有利于正确与合理地使用该图件与数据.因此,笔者首先介绍了世界磁异常图的研究背景、科学意义与发布形式,其次阐述了编图的基本原则,归纳与分析了编图的相关技术,然后描述了目前的编图进展,最后总结了编图的瓶颈、难点与不合理之处,并且相应地提出了编图的改进措施,期望为我国将来的世界磁异常数据汇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74.
575.
用旋转主分量(RPC)方法,对1949~1988年40个夏季的中高纬500hPa高度场以及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主要时空分布特征作分析,然后通过交叉相关讨论夏季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结果表明,夏季中高纬500hPa高度场最明显的异常型为副热带型(ST),极地北美型(PA),4波型(FW),以及3波型(TW)。夏季北太平洋SST的主要异常型为赤道东太平洋型(EEP),阿拉斯加湾型(BAL),热带中太平洋(CTP),以及北部北太平洋型(NNP)。而夏季北大西洋SST的主要异常型为赤道大西洋型(EAL),加勒比海型(CAR),东部北大西洋型(ENA)和中部北大西洋型(CNA)。夏季中高纬海气之间的最强相关出现在海气异常对应的空间位置上。这种区域性或邻域性的海气相关呈正相关的特征。但海气之间的相关耦合不及冬季紧密,赤道SSTA与中高纬500hPa高度异常的相关不显著。太平洋SSTA所对应的500hPa高度场的相关中心多为局地性,而大西洋SSTA所对应的500hPa高度场的相关中心呈现更有组织性的,甚至是波状的形态。 相似文献
576.
川滇地区长波辐射场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6月3日宁洱6.3级地震发生之前, 在川滇地区(20°~35°N, 95°~110°E)出现了一次显著的OLR短期和临震的异常增强现象。 对该区多年来OLR场的连续变化分析表明, 这种增强现象在强震多发年与平静年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在地震多发年OLR数值场不仅为正距平, 而且震前短期大多增强幅度大; 而在地震平静年OLR数值场变化则多为负距平且波动小。 上述结果对今后应用卫星遥感长波辐射信息跟踪监视和预测强震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577.
578.
通过三个典型的实测案例说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具体应用.结合钻孔地质资料对实测反演剖面进行解释分析,探讨了隐伏断裂的判定与异常的排除,以及它们不同的电性特征和解译方法. 相似文献
579.
用ECMWF1980-1988年的资料和主成份分析方法研究了北半球冬季定常波月平均异常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变化,分析了对应主要异常型的由辐散风和瞬变涡度通量的异常引起的涡度源异常,并用正压模式研究了涡度源异常在这些异常型维持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瞬变的涡度通量辐合的异常有抵消辐散风所产生的涡度源异常的趋势;单独考虑辐散风异常作为强迫所产生的环流异常与遥相关型的结构和强度相差很大,但如果将瞬变涡度通量辐合的异常也包含到强迫源中,则强迫出来的环流异常会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580.
印度洋偶极子(IOD)是热带印度洋年际变率主导模态之一,对于区域乃至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准确预报IOD对于短期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近建立了近期气候预测系统IAP-DecPreS,其初始化方案采用“集合最优插值—分析增量更新”(EnOI-IAU)方案,能够同化观测的海洋次表层温度廓线资料。本文分析了IAP-DecPreS季节回报试验对IOD的回报技巧,重点比较了全场同化和异常场同化两种初始化策略下预测系统对IOD的回报技巧。分析表明,8月起报秋季IOD,无论从确定性预报还是概率性预报的角度,基于全场同化的回报试验技巧均高于异常场同化的回报试验。对于5月起报的秋季IOD,基于两种初始化策略的回报试验技巧相当。研究发现,全场同化策略相对于异常场的优势主要源于它提高了对伴随ENSO发生的IOD的预报技巧。ENSO遥强迫触发的热带东印度洋“风—蒸发—SST”正反馈过程是IOD发展和维持的关键。采用全场同化策略的回报结果能够更好地模拟出IOD发展过程中ENSO遥强迫产生的异常降水场和异常风场的空间分布特征;而采用异常场同化策略,模拟的异常降水场和风场偏差较大。导致两种初始化策略预测结果技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全场同化能够减小模式对热带印度洋气候平均态降水固有的模拟偏差,从而提升了热带印度洋对ENSO遥强迫响应的模拟能力。而异常场同化由于在同化过程中保持了模式固有的气候平均态,因此模拟的热带印度洋对ENSO遥强迫的响应存在与模式自由积分类似的模拟偏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