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山西侯马—河津一带西汉初期的强烈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顺  黄振昌 《中国地震》1993,9(3):276-285
1989年至1987年间,在国家地震局招标合同项目《全新世古地震的研究方法和确定标志》工作中,笔者在山西省侯马至河津一带,发现了大规模地震断层和许多古地震遗迹。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黄土中的古地震遗迹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了古地震的分布和特征,讨论了侯马至河津一带西汉初期强震的规模和震中。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现代“3S”技术阐释丽江古城选址的科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古城的选址综合考虑了古城的地貌、地质、水文和气候等条件,其规划营造渗透着古代风水文化及耕读思想的影响,堪称古代城市选址中的典范。本文应用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irtualGIS)技术,重现古城的山水景观,分析其科学性,为现代城市的选址与营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的发展对丽江古城社会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丽江古城也遭受着同样的命运,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丽江古城功能的转变、社会网络的变迁和文化的涵化.这些影响都是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引起的,而且还在加深.只有认识到以上的影响才能为下一步采取措施来控制这些影响提供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14.
湛江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湛江城市建成区及城乡结合带的古树名木299株,其中古树292株,名木7株,分属 16科20属24种。树木种类以榕属(Ficus)植物最为显著,占总资源的77.9%;箭毒木(Antiaris toxicaria)、鹊肾树(Streblusasper)秋茄树(Kandeliacandel)、竹节树(Caralliabrachiata)、叉叶木 (Crescentiaalata)和牛蹄豆(Pithecellobiumdulce)等,为湛江特有的古树名木资源。分析了古树名 木资源的分布与湛江城市建设的关系,讨论了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5.
“门票新政”下凤凰古城利益格局及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凰古城“门票新政”是中国古城镇市场化运作中的公共事件.“门票新政”给旅游地带来新的利益格局:凤凰县政府和景区公司成最大受益者;获得政策支持的民族村寨及旅游景区旅游经济稳固提升;灰色涉旅人群逐步取得公平收益;古城涉旅商户经营收益略降;古城周边未获得政策支持的民族村寨及景区旅游发展缓慢,个别景区停业;不购票倾向游客利益受损;社区普通居民和购票倾向游客利益影响甚微.对“门票新政”下的利益格局进行合理性分析,进而探索出凤凰古城治理的3条路径:(1)规范政府行为,提升“门票新政”政策认同感;(2)建立共容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古城可持续发展;(3)引入第四方监督机构,约束监管“凤凰新政”.  相似文献   
16.
Humans colonized the Balearic Islands 5–4 ka ago. They arrived in a uniquely adapted ecosystem with the Balearic mountain goat Myotragus balearicus (Bovidae, Antilopinae, Caprini) as the only large mammal. This mammal went extinct rapidly after human arrival. Several hypothes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extinction of M. balearicus. For the present study ancient DNA analysis (Sanger sequencing, Roche-454, Ion Torrent), and pollen and macrofossi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preserved coprolites from M. balearicus,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its diet and paleo-environment. The information retrieved shows that M. balearicus was heavily dependent on the Balearic box species Buxus balearica during at least part of the year, and that it was most probably a browser. Hindcast ecological niche modelling of B. balearica shows that local distribution of this plant species was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extinction of M. balearicus can be related to the decline and regional extinction of a plant species that formed a major component of its diet. The vegetation change is thought to be caused by increased aridity occurring throughout the Mediterranean. Previous hypotheses relating the extinction of M. balearicus directly to the arrival of humans on the islands must therefore be adjusted.  相似文献   
17.
刘海洋  付雨鑫  殷铭徽 《地理科学》2022,42(6):1005-1014
运用ArcGIS软件及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234座唐朝渤海国古城遗址分布特征,探讨了古城遗址空间格局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通过对234座古城址进行分析,发现唐朝渤海国古城址主要集中在4个集聚区,即图们江?鸭绿江流域集聚区(A)、牡丹江流域集聚区(B)、松花江?辽河流域集聚区(C)、穆棱河流域集聚区(D)。其中图们江?鸭绿江流域集聚区是最主要的遗址分布区,位于研究区的南部,占遗址总量的47.43%。研究区渤海国古代城址呈北疏南密的分布特征,形成明显的“空间组群”格局。在当时的气候环境之下,水热条件等自然因素成为影响城址的主要因素,而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区位等人文因素则对古城遗址的数量和分布起重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袁宏 《贵州地质》2015,32(2):114-118
通过面上地质调查,在黔东南雷山—锦屏一带的新元古代清水江组含火山碎屑之砂泥质岩层中,发现了大量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有滑塌、滑移及阶梯状微断层。根据前人对形成该软沉积物变形的模拟试验成果,推断该类软沉积变形的机制与震动液化有关,其动力来源于古地震。在清水江组地层分布区,沉积物中含大量凝灰质,显示出古地震与古火山作用相伴频发之特点,这是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在此阶段构造演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9.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书籍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在古代民间社会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书籍信息交流作用的发挥除了体现在传统的家学渊源中以外,主要表现为读书人之间的借阅、互借、借抄、赠予等行为。此外,少数书主慷慨大度地开放藏书(类似私家图书馆)及唐宋以来的历代私建书院,也使书籍的交流作用得到了发挥。  相似文献   
20.
前人认为皖南地区加里东运动仅表现为抬升造陆运动.文中从构造运动不整合接触关系证据、盖层构造、劈理及变形变质程度,以及古构造应力场特征等方面开展研究.于皖南地区多处发现了上泥盆统与下伏志留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表明了区内发育加里东褶皱.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构造解剖,揭示了区内复式褶皱为加里东和印支两期褶皱叠加的产物.其中,加里东期构造样式主要为区域性开阔褶皱,规模巨大,其轴迹呈北东东向或近东西向延伸,然而,印支期构造样式为线性中常褶皱,规模较小,其轴迹主要呈北东向展布.应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对研究区内的褶皱轴面产状、劈理产状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发育加里东期、印支期等多期变形构造;并利用该法求得褶皱两翼优势产状,应用数学计算法计算出区内3期构造应力场特征值,显示华南地块自南而北向扬子地块俯冲挤压的陆内造山动力学过程.早古生代盖层造山属性为陆内造山.区内加里东期褶皱构造属性的厘定和深入研究,对区域构造格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