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606篇
地质学   386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6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活动断裂是指晚第四纪以来活动过的断裂,它威胁到人类生命财产安全。该文通过文献调研,结合珠江三角洲基底断裂探查研究项目的实际工作,介绍了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断层气测量、钻探及连孔剖面、断裂物质测年、历史地震分析等活动断裂探查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了目前活动断裂探查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辽宁地区6个输油管道段两侧10km范围内的断层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其中有5条晚更新世-全新世断裂与管道相交,交叉点共有8处。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跨断层输油管道的震害特点,给出了不同地震烈度下剪切与弯曲破坏概率及震害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63.
断裂区带变形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博  周伟  陈阜超  韩月萍 《地震工程学报》2010,32(3):215-219,225
应用GPS观测技术专门研究活动断裂区带的地壳形变及其服务于地震预测的数据处理方法目前还不够完善与充分。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并结合实际的需求,从场的角度提出了适合于断裂区带活动特征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以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带为例,依据1999-2004年的GPS资料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①经过这种处理与描述可使人们从多角度更清楚全面地了解断裂及两侧的相对活动,及在空间上的演化特征;②走滑运动等值线显示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两侧相对活动量最大达15 mm/a,分布宽度约400 km,然而活动量的2/3只分布在断层两侧近100km的范围内,清晰而定量地显现了高剪切应变的积累与存在的空间;③走滑运动梯度显示川滇形块体东边界带南段变形大于北段;④张压性运动结果显示断裂两侧没有明显的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64.
北京及邻区现代微震重新定位及其构造含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Powell直接搜索定位方法对北京西北地区(39°-41°N,114°-117°E)1979—1992年3月发生的348个地震重新定位。通过震相到时的复核和补充、定位速度结构模型的修定以及定位程序的改进等措施,改善了定位效果。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给出震源深度的地震数从原来的132个增至313个;定位结果均方根残差的均值从0.80±0.40s降至0.45±0.18s;各台P波到时残差下降;有近10%的地震震中位置移动了10km以上,它们多位于北京地震遥测台网边缘地区。重新定位后的地震震中集中分布于怀安、宣化、怀来、琢鹿等山间盆地内部并与盆地边缘断裂有关。此外,地震还分布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地带。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福建九龙江下游NW向断裂带断层上覆地层的切割关系、断裂两侧第四纪等时地貌面的差异性变化、浅层地震勘探、断层两侧钻孔探测等资料分析,研究了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及断裂构造的组合特征.结果表明:(1)郭坑—江东桥断裂(F1)、珠坑断裂(F3)、金峰—大帽山断裂(F7)为早第四纪(Q1-2)断裂;岱山岩—珩坑断裂(F6)的观音山—古湖段为早第四纪(Q1-2)断裂、古湖—洪塘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覆船山—康山断裂(F4)、九龙江(西溪)断裂(F5)为晚更新世早期活动断裂,海沧—钱屿断裂(F2)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2)郭坑—江东桥断裂和金峰—大帽山断裂将本区切割成3个地块,形成了小田坑山地垒、漳州地堑、锅尖山地垒的构造组合形式.漳州地堑再被覆船山—康山断裂和岱山岩—珩坑断裂切割成3个地块,又形成了较小的圆山地垒、九龙江西溪河谷地堑、马鞍山地垒的构造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66.
三河-平谷活断层汞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传远  杜建国  周晓成 《地震》2004,24(1):132-136
应用QM201G便携式测汞仪在河北省潘各庄进行野外现场勘测, 研究了三河-平谷活断层汞地球化学特征, 确定了该区段断层的具体位置。 测区土壤中气态汞浓度为0.001~0.246 ng/L, 背景值为0.015 ng/L。 在断裂破碎带的土壤中气态汞含量高出背景值十多倍。 地震断裂带由多个单条断裂组成, 断层走向为N45~60°E。  相似文献   
67.
石嘴山市活断层数据库是石嘴山市活断层一期探测与断层活动性初步鉴定项目中形成的重要成果之一,该数据库按照活动构造数据库模版建成。数据库包含6个专题数据库和一个专业数据库,记录了活断层探测与活动性鉴定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资料和成果,包括活断层地球物理勘探、地层样品年龄测试、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槽探、断层活动性鉴定、地震地质调查以及地质填图等方面的内容;对石嘴山市活断层数据库建库规范、数据库内容及数据库的建库技术路线、数据符号化制图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可供城市活断层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8.
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东段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动断裂带的土壤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在活动断裂危险性评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讨论了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东段的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我们于2012年7月和2013年6月在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东段的羊窖沟以及张家窑两地现场测量了土壤气体组分的浓度和通量。 测量结果表明: ① 断裂带土壤气H2、 Rn、 CO2和Hg浓度空间分布曲线呈现双峰模式, 且断裂下盘土壤气的Rn、 CO2和Hg浓度较上盘的高; H2、 Rn、 CO2和Hg浓度平均值分别是4.61 ppm、 4.81 k Bqm-3、 0.38%和9 ngm-3; 土壤气Rn和CO2的通量平均值分别是6718 Bqm-2d-1和49.83 gm-2d-1; ② 土壤气Rn和CO2在两个测区脱气强烈, 羊窖沟地区土壤气CO2、 Rn和Hg浓度平均值以及土壤气Rn和CO2通量值较张家窑地区高。 这些结果可能是两个测区断裂活动性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69.
阐述了通过走滑活动断裂断错冲沟形成变形角研究冲沟形成年代,进而探讨断裂活动特征的方法。并以天桥沟-黄羊川断裂东段为例,对变形角大小和冲沟形成年代及冲沟水平断错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关系密切。最后论述了变形角用于走滑活动断裂研究的可能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70.
In southeast Anatolia, there are number of tectonomagmatic units in the Kahramanmaraş–Malatya–Elazığ region that are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southeast Anatolian orogenic belt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These are (a) metamorphic massifs, (b) ophiolites, (c) ophiolite-related metamorphics and (d) granitoids. The granitoids (i.e. Göksun–Afşin in Kahramanmaraş, Doğanşehir in Malatya and Baskil in Elazığ) intrude all the former units in a NE–SW trending direction. The granitoid in Göksun–Afşin (Kahramanmaraş) region is mainly composed of granodioritic and granitic in composition. The granodiorite contains a number of amphibole-bearing 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s of different sizes, whereas the granite is intruded by numerous aplitic dikes. The granitoid rocks have typical calcalkaline geochemical features. The REE- and Ocean ridge granite-normalized multi-element patterns and tectonomagmatic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as well as biotite geochemistry suggest that the granitoids were formed in a volcanic arc setting. The K–Ar geochronology of the granitoid rocks yielded ages ranging from 85.76±3.17 to 77.49±1.91 Ma. The field,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suggest the following Late Cretaceous tectonomagmatic scenario for southeast Anatolia. The ophiolites were formed in a suprasubduction zone tectonic setting whereas the ophiolite-related metamorphic rocks formed either during the initiation of intraoceanic subduction or late-thrusting (∼90 Ma). These units were then overthrust by the Malatya–Keban platform during the progressive elimination of the southern Neotethys. Thrusting of the Malatya–Keban platform over the ophiolites and related metamorphic rocks was followed by the intrusion of the granitoids (88–85 Ma) along the Taurid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in the southern Neoteth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