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3篇
  免费   933篇
  国内免费   730篇
测绘学   1323篇
大气科学   491篇
地球物理   1558篇
地质学   2487篇
海洋学   668篇
天文学   132篇
综合类   304篇
自然地理   4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香港地区活动断裂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地区的断裂构造颇为发育,主要有北东、北东东和北西向三组断裂。在现今构造应力场作用之下,北东东和北西向断裂组成共轭断裂系统。由于本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不高,尚难确定哪组断裂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断层泥的热释光资料表明,断裂的最新活动应在晚更新世,断裂的复发周期应在10万年左右。目前尚不能肯定哪条断裂为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612.
系统收集了中国大陆走滑活动断裂带上障碍体(阶区)与地震破裂的资料,探讨了障碍体止裂尺度与地震破裂的关系及其分段意义。统计分析表明,走滑活动断裂带上地震的震级与障碍体的阶距、阶距与次级段长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障碍体的阶距可以作为判定地震破裂止裂尺度的极重要标志,是进行破裂分段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13.
1INTRODUCTIONTheBrahmaputraRiveroriginatesfromtheJimayanzhongglacieratthenorthfootoftheHimalayaMountainsinSouthTibet,China.I...  相似文献   
614.
石门雄黄矿一号窿矿体构造及深部找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熊先孝 《矿床地质》1998,17(3):277-284
通过对湖南石门雄黄矿一号窿矿区构造研究 ,雄黄矿床赋存于燕山期形成的背斜核部 ,背斜与断裂、断裂与断裂的交汇部位。在多种手段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了矿区导矿构造为 EW向的 F1、F3 断裂 ,容矿构造为次级的 NEE、NE、NW、SN向断裂构造 ;提出了本区中生代的三期主要构造应力场 ,其中 SN向主压应力的构造应力场共轭角高值区为雄黄矿体富集地带。矿床受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奥陶系灰岩和构造的双重控制。认为在一号窿主矿体 NW、SW方向可能存在有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615.
ER智能材料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ER智能材料是一种可控流体,它能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从牛顿流体变为剪切屈服应力较高的粘塑性体,且这种转变连续,可逆,迅速,因此,可用它来制作可调阻尼器,实现对工程结构风振和地震反应半主动控制,本文在简要地介绍了ER智能材料电流变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之后,建立了适用于土木工程结构控制用的二种类型的ER可调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和力学模型,并在介绍了ER可控阻尼器对工程结构风振和地震反应半主动控制的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616.
1927年古浪8级大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康明 《地震地质》1998,20(1):20-26
野外考察结果表明,1927年古浪8级大地震造成了6段不同规模、不同方向、不同力学成因、不同等级的地表破裂,构成了呈面状分布的复杂地震破裂带,与我国西部地区由走滑断层运动形成的破裂带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其中的4段破裂与极震区及余震分布的位置相重合,主体散布在冬青顶北麓一带,沿皇城-双塔活动断裂的东段和武威-天祝活动断裂北段分布,是1927年古浪地震的主破裂带。其余两段分别分布在Ⅸ度区内的皇城-双塔断裂中段和西山堡-滴水崖断裂带上,是高烈度区内的次级破裂。4段主破裂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具有统一变形机制。其中冬青顶张性破裂带是发育在山前下方寨-严家新庄逆断层上盘的次级张性破裂,而主破裂是由逆断层运动在寺儿沟滩等处的山前洪积台地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617.
装有铅橡胶复合阻尼器结构的减震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在普通铅芯橡胶垫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阻尼器-铅橡胶复合阻尼器,并介绍了其构造与工作原理,建立了铅橡胶复合阻尼器结构的分析模型,并对铅橡胶复合阻尼器的减震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铅橡胶复合阻尼器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18.
新的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东麓断裂是一条第四纪以来的活动逆断裂构造带。根据断裂走向、活动时代及活动性质的变化,可把该断裂带分为北、中、南3段。北段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中、南段以倾向逆冲运动为特征。活动时代北新南老,水平位错北强南弱。晚第四纪以来断裂活动特征的这种变化与西华山 六盘山条形地块东向滑移受阻及断裂走向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19.
文中阐述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日常工作软件的升级和升级后新软件的主要功能,并结合新软件的主要命令及运行实例,对升级后软件的实际应用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620.
A three-dimensional, three-phase numerical model is presented for simulating the movement of immiscible fluids, including nonaqueous-phase liquids (NAPLs), through porous media. The model is designed to simulate soil flume experiments and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a wide variety of contamination scenarios involving light or dense NAPLs in heterogeneous subsurface systems. The model is derived for the three-phase flow of water, NAPL, and air in porous media. The basic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based upon the mass conservation of the constitutents within the phases. The descretization chosen to transform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into the approximating equations, although logically regular, is very general. The approximating equations are a set of simultaneous coupled nonlinear equations which are solved by the Newton-Raphson method. The linear system solutions needed for the Newton-Raphson method are obtained using a matrix of preconditioner/accelerator iterative methods. Because of the special way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implemented,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simulating many of the phenomena considered necessary for the sucessful simulation of field problems including entry pressure phenomena, entrapment, and preferential flow paths.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it with several exact analytic test solutions and three soil flume experiments involving the introduction and movement of light nonaqueous-phase liquid (LNAPL) or dense nonaqueous-phase liquid (DNAPL) in heterogeneous sand containing a watertabl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