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1.
研究了Polar卫星的极区电离层X射线成像仪(PIXIE)得到的极光X射线成像强度AI(Auroral Intensity)与磁层亚暴指数的相关关系.本文发现,在所选取的1997年至2001年的部分数据中,从完整的X射线图像得到的极光X射线总强度和AE指数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在全部83组数据中有566%的数据的线性相关系数都在060以上(相关系数最大为097).所以本文认为极光X射线总强度可以作为新的磁层亚暴卫星实时监测指数.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工神经元网络(AI)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多元空间信息分析与非线性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环境因子的区域滑坡非线性预测模型.选择天然滑坡比较发育的香港大屿山岛中部作为试验研究区,定量分析了滑坡与各种环境因子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因子筛选,据此对区域天然滑坡进行了危险性分区.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取较高的预测精度,是完全可行的.该方法的应用将为区域滑坡危险性区划及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许小峰 《气象》2018,44(3):341-350
本文回顾了气象预报技术发展的进程,人们不断通过创造性的智慧发挥,从传统的经验判断到依靠现代数学物理方法,实现通过模式方程组求解大气演变过程,取得了成功。但面对复杂的天气气候系统,许多非线性不确定问题仍难以解决。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有希望助上一臂之力。文中介绍了一些初步设想和进展,在观测识别、数据处理、短时临近预报、模式参数化、预报结果集成分析等环节都有初步成果,进一步的研发、拓展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禽流感流行的风险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省1971~2000年月平均气温、湿度等气候资料以及传播禽流感的迁徙候鸟经停浙江省的主要时段等资料和途径,并根据已有研究提出的适宜禽流感流行的温度等气象指标,对禽流感在浙江省流行的风险期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11月到次年3月的气候条件适宜禽流感病毒存活与传播.其中2~3月为浙江省禽流感流行的高风险时段,12月和次年1月为中风险时段.  相似文献   
15.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Palaeozoic–Triassic sequences of the Carnic Alps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b cell dimension and Kübler Index (illite “crystallinity”) of K-white micas (KI), árkai Index (AI) of chlorites,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conodont Colour Alteration Index (CAI). Data indicate at least two metamorphic events, Variscan and Alpine. In the older event high anchizonal conditions predominated although epizonal conditions were reached over wide areas.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low-intermediate pressure facies. The thermal peak was mainly due to an extensional regime during the Bashkirian. A younger thermal overprint generated by Alpine orogeny was of lower grade, reaching high diagenetic–anchizonal conditions characterized by high-pressure facies. Inverted metamorphic patterns are associated with middle to late Miocene thrusting.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region can be linked with emplacement of Oligocene plutons and high heat flow along the Periadratic lineament.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16.
提要:油气成藏年代学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钻井岩心样品的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定年和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多期次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以较宽的时间域分布在178~108 Ma,测年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指示二叠系原生油气成藏时间主要集中在175~155 Ma和145~115 Ma两组主值年龄区间,相应的峰值年龄为165 Ma和130 Ma。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其宿主砂岩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路径的投影关系表明,二叠系不同层段共同经历了与90~78 ℃和125~118 ℃两组统计峰温相应的162~153 Ma和140~128 Ma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事件,其中的上二叠统则还经历了统计峰温接近98 ℃、峰值年龄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事件。由此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不同层段在中生代早—中期的多旋回沉降增温过程至少经历了165~153 Ma和140~128 Ma的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作用,上二叠统则在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后期抬升改造阶段的构造动热转换过程经历了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气溶胶指数(Aerosol Index,AI)资料研究了东亚地区紫外吸收性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雨云七号卫星(Nimbus 7,N7)和地球探测卫星(Earth Probe,EP)搭载的臭氧总量测绘光谱仪(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TOMS)以及臭氧监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反演的AI数据在东亚大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EP/TOMS-OMI AI的连续性较好,而N7/TOMS-EP/TOMS AI的连续性较差;2)东亚地区紫外吸收性气溶胶主要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东部周边的库姆塔格、柴达木盆地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内蒙古中西部、蒙古国南部以及我国东北、华北地区;3)紫外吸收性气溶胶具有明显的月际变化特征;4)旋转正交经验函数分析不仅能分离紫外吸收性气溶胶的源区范围,还能给出源强相对大小的定性信息。  相似文献   
18.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开展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电子地图制作。本文介绍了利用Adobe Illustrator进行人工精编的优势,着重说明了电子地图制作流程及相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In a Web service‐based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individual services must be chained together dynamically to solve a complex real world problem. The Semantic Web Service has shown promise for automatic chaining of Web services. This paper addresses semi‐automatic geospatial service chaining through Semantic Web Services‐based process planning. Process planning includes three phases: process modeling, process model instantiation and workflow execution. Ontologie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planning methods are employed in process planning to help a user dynamically create an executable workflow for earth science applications. In particular, the approach was implemented in a common data and service environment enabled by interoperable standards from OGC and W3C. A case study of the chaining process for wildfire prediction illustrat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approach.  相似文献   
20.
GIS基础软件技术体系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I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与最新IT技术的兴起息息相关。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如今GIS基础软件已经形成五大技术体系:大数据GIS技术体系,增加了对空间大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处理以及可视化的能力,丰富了空间数据的内涵;人工智能GIS技术体系,GIS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相关算法,增强了GIS模型的分析预测能力,同时二者之间相互赋能,在增强GIS能力的同时,也让人工智能具备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能力,拓展了其应用范围;新一代三维GIS技术体系,实现了二三维GIS一体化和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推动了三维GIS从室外走向室内,从宏观走向微观;分布式GIS技术体系,突破了数据类型和容量的限制,数量级提升了GIS软件的性能,让高可用和高可信GIS应用成为可能;跨平台GIS技术体系,使得GIS软件可运行于不同类型的CPU架构和操作系统,满足日益丰富的多终端应用需求。五大技术相辅相成,进一步拓展了GIS基础软件的能力和应用场景。本文以SuperMap GIS为例,详细介绍了GIS五大技术体系的具体内容,阐述了每项技术的难点与创新点,并用光环曲线对五大技术体系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探讨了未来GIS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