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288篇
测绘学   299篇
大气科学   230篇
地球物理   299篇
地质学   574篇
海洋学   298篇
天文学   424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6年   2篇
  1905年   3篇
  1900年   3篇
  1897年   7篇
  1882年   2篇
  1880年   2篇
  1877年   7篇
  18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福建沿海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总被引:71,自引:7,他引:71  
以乌山、金刚山和新村三个典型岩体为例,系统研究了福建沿海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铝质A型花岗岩常含有锰铝榴石、富锰白云母等特征的富铝矿物,化学成分上相对富铝,为一套准铝到弱过铝的岩石组成,并具有贫磷、贫钛,氧化指数较低等特征。与碱性花岗岩相比,其Nb、Ta、Zr、Hf、Ga、Y和Zn等元素的含量及稀土总量和Ga/Al比值均偏低,但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尤其是重稀土的分馏程  相似文献   
952.
我国北方4kaB.P.前后异常洪水事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前异常洪水事件的初步调查表明,4kaB.P.前后是我国北方异常洪水多发的时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在这一时期普遍出现不同形式的史前异常洪水事件.异常洪水事件的出现与当时的降温事件有密切的关系,气候变冷引发的相对湿度加大和降雨量增多可能是造成这次异常洪水事件的主要原因.出现于华夏文明诞生前夕的史前异常洪水事件对华夏文明的演进势必会产生重大影响,在黄河上游的山间盆地和下游的黄淮海平原,异常洪水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导致这些地区早期文明的衰落;而位于我国地貌大势二级阶梯与一级阶梯之间的中原地区,尽管洪水也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但它并没有导致早期文明的衰落,恰恰相反,先民们利用有利的地貌条件,通过与洪水的争斗,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华夏文明的诞生.  相似文献   
953.
B同位素分馏系数α4-3,是海洋生物碳酸盐B同位素恢复古海水pH理论公式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此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由于所涉及的理论尚不完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对近年来国内外理论和实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4.
西准噶尔中部广泛发育晚石炭世—晚二叠世侵入岩,其产出构造背景对于揭示该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巴尔鲁克山北侧侵入于上石炭统莫老坝组中的白布谢河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据此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西准噶尔中部构造演化提...  相似文献   
955.
冰川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对于评估冰川能量物质平衡及认识冰川消融过程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 OLI影像和高时间分辨率的MOD10A1产品,并结合冰面反照率实测数据,开展了2011—2021年北疆萨吾尔山木斯岛冰川表面反照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冰川物质平衡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Landsat反演反照率和MOD10A1反照率与同期内冰面实测反照率的相关性分别为0.95和0.62,均显示木斯岛冰川表面反照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在空间尺度上,冰面反照率沿主流线整体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但由于局部地形差异,反照率在海拔3 600 m以下区域随海拔升高出现下降趋势;在同一海拔处,反照率沿冰川两侧边缘向中部递增。2011—2021年,冰川年均反照率微弱增加,消融期内(5—8月)平均反照率与全年平均反照率的变化速率分别为0.0024 a-1和0.0017 a-1;逐月反照率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6—8月冰面反照率较低(0.330),12月—次年2月冰面反照率较高(0.586);消融期内冰川消融区反照率下降幅度大于积累区。研究进一步表明,夏季(6—8月)平均反照率与冰川物质平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4,P<0.01),气温、固态降水、云量、太阳入射角、吸光性杂质等是影响冰川反照率变化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将对冰川消融过程和机理、能量物质平衡模拟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56.
一种启发式A*算法和网格划分的空间可达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研究城市内部的个体或商业区位的微观可达性计算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将研究区域进行等距的网格划分,通过计算每个网格的可达性指标,来研究整个区域的可达性的空间分布特点。在可达性计算中,利用网格内的道路密度和土地利用状态这两个因素来模拟计算每个网格的交通成本,引入了启发式A *空间搜索算法来计算网格间路径的交通成本,并且加入适当的启发信息,提高了搜索效率,使搜索结果更符合实际需求。最后,基于本文提出的方法,利用GIS二次开发工具ArcEngine开发了计算程序,收集了多源数据,以广州市商务区的可达性作为计算对象,进行了商务区的可达性和易达性案例计算。  相似文献   
957.
陈鹏  王勇  张青  李悦 《干旱区地理》2020,43(2):434-439
风云三号D星(FY-3D)是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Ⅱ(MERSI-Ⅱ)是其携带的核心传感器之一,MERSI-Ⅱ实现了云、气溶胶、水汽、陆地表面特性、海洋水色等大气、陆地、海洋参量的高精度定量反演。选取2018年7、8月无云时相的FY-3D/MERSI-Ⅱ数据对天山中段终年积雪进行归一化积雪指数(NDSI)的计算。结合高分辨率Landsat-8影像,利用混淆矩阵对FY-3D/MERSI-Ⅱ数据计算结果与同期MODIS日积雪产品数据MOD10A1进行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Y-3D/MERSI-Ⅱ图像平均总体精度为0.855,MOD10A1图像平均总体精度为0.820,FY-3D/MERSI-Ⅱ积雪覆盖提取平均总体精度比MOD10A1积雪覆盖提取平均总体精度高0.035。FY-3D/MERSI-Ⅱ的Kappa系数平均值为0.659,MOD10A1的Kappa系数平均值为0.558,FY-3D/MERSI-Ⅱ的Kappa系数平均值大于MOD10A1的Kappa系数平均值。故FY-3D/MERSI-Ⅱ数据提取积雪覆盖面积精度更高,更接近高分辨率Landsat-8影像目视解译结果。  相似文献   
958.
个旧锡矿集区发育与晚白垩世髙分异花岗岩有关的世界级Sn-Cu多金属矿床, 其成矿物质的来源及流体演化过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个旧地区电气石广泛发育于碳酸盐岩、花岗岩及矽卡岩中, 但对电气石尚未进行系统研究, 电气石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对不同类型电气石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LA-ICP-MS微量元素和硼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电气石都属于碱性电气石, TurⅠ、TurⅡ、TurⅣ为热液成因, TurⅢ为岩浆成因。岩浆电气石相比于热液电气石具有更低的Mg、Ca等元素, TurⅠ电气石高含量的Sr表明受到了围岩的混染。电气石的微量元素变化表明, 从似斑状花岗岩到等粒花岗岩, 随着岩浆分异程度逐渐增加, Sn在岩浆中逐渐富集, 在似斑状花岗岩和接触带矽卡岩中沉淀卸载。个旧不同类型电气石具有均一的δ11B值(?15.2‰ ~ ?12.8‰), 与花岗岩的组成范围一致, 表明成矿物质来源均来源于花岗质岩浆。  相似文献   
959.
960.
Although both Astasia longa and Euglena gracdlis belong to different genera, they share man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except that A. longa has no chloroplast. In the 1940‘ s, on the basis of the finding that in darkness or upon addition of scrne chemicals, E. gmcilis would fade reversibly or irreversibly, scrne scholars hypothesised that A. longa evolved from E. gracilis by losing chloroplast.The authors‘ use of RAPD and cladistic analyses in a study on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A .longa and E. gmcilis showed that the A. longa ‘ s relationship with E. gmcilis was closer than that with other green euglenoids. This proves the hypothesis that A. longa evolved from E. gmcills is reasonable. The results d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saprophytic colorless euglenoids were transformed fromgreen euglenoids by losing their choropla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