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7篇
  免费   2144篇
  国内免费   1840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1068篇
地质学   6648篇
海洋学   243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403篇
  2025年   9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450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419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668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8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蕲春花岗质杂岩体包括斑状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两部分,它们之间在化学性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者表现为高Al 2O3(15.73%)、相对高CaO(2.46%)、Na2O含量明显高于K2O(Na2O/K2O=1.27),尤以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和极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La/Yb)N=46.8]为特征而类似于太古宙高Al2O3的TTG岩石.而后者则以较低的Al2O3含量(14.05%)、贫CaO(0.82%)、K2O含量明显高于Na2O(Na2O/K2O=0.81)为特征,轻、重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La/Yb)N=10.89]也较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弱得多.两类岩石中锆石的U-PbSHRIMP年龄分别为824.6±17.6 Ma和784±20 Ma,该时代与大别山造山带内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年龄类似.大别山造山带内弱变质-未变质晋宁期花岗岩的出现表明扬子板块印支期向北俯冲时,该花岗质杂岩处于俯冲板片的后缘,可代表造山带内扬子基底的原地露头.而岩体周围的高压变质杂岩应是折返上来的无根构造岩片,大别山造山带内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的出露不是整体性抬升剥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2.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Cu-Au-Fe-Mo矿成矿带。笔者等在5个夕卡岩-斑岩Cu-Au-Mo矿区采集了11件辉钼矿样品,在铜陵地区大团山层控夕卡岩Cu-Au-Mo矿体采集了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在对16件样品进行ICP-MS方法测定的同时,还利用NTIMS方法对其中9件样品进行了精测,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本吻合。16件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34.7±2.3~143.7±1.6Ma(2σ)。其中大团山铜矿区的5件样品的模式年龄更为接近,分布范围为 138.0± 3.2~140.8±2.0 Ma,平均 139.3±2.6Ma,其等时线年龄为 139.1±2.7Ma,初始Os为0.7±8.1(MSWD=0.29)。这些结果清楚地反映出夕卡岩-斑岩Cu-Au-Fe-Mo矿床与层控夕卡岩Cu-Au-Mo矿床为同一时代形成,属于同一成矿系统。作为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组成部分,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钼金矿床的形成与岩石圈构造体制大转换之地球动力学事件相耦合,为中生代第二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3.
柴达木盆地北缘古生代超高压带中花岗质岩浆作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祁连南缘古生代超高压变质带 (榴辉岩年龄为 4 6 6~ 4 95 Ma)上一套中高级变质岩系 (达肯大坂片麻岩 )中存在三类花岗岩组合 : 类 :石英二长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 , 类 :二长花岗岩 -二云母花岗岩-含白云母花岗岩 -正长花岗岩 , 类 :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 -黑云母花岗岩。 类岩石组合中的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为 4 73Ma, 类岩石组合中的正长花岗岩锆石 SHRIMP年龄为 4 4 6 Ma, 类岩石组合中的二长花岗岩锆石 SHRIMP年龄为 397Ma。从三类花岗岩组合的组成矿物来看 , 类和 类的矿物组合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石英、碱性长石、黑云母 , 类的矿物组合为钾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 ;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看 , 类和 类花岗岩为 型花岗岩 ,岩石的 Si O2 =6 1%~ 6 9% ,Na2 O/ K2 O>1,ANK<1,δEu=0 .7~ 1.0 ; 类花岗岩为 S型花岗岩 ,岩石的 Si O2 =70 %~ 76 % ,Na2 O/ K2 O<1,ANK>1,δEu=0 .1~ 0 .3;从构造环境上看 , 类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或活动大陆边缘 , 类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 , 类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结合区域地质特征 ,我们认为 ,早奥陶世 ,南祁连洋板块向北俯冲于祁连陆块之下 ,规模不大的南祁连洋很快闭合 ,但俯冲下去的大洋板块仍拖动柴达木陆块继续俯冲 ,俯冲  相似文献   
164.
应汉龙  蔡新平 《地质科学》2004,39(1):107-110
云南北衙矿区石英正长斑岩岩体在空间上与金、铅锌矿体共生。红泥塘岩体地表岩石正长石的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25.89±0.13Ma和25.72±0.7Ma,万洞山岩体地表以下382m钻孔中岩石的正长石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25.53±0.25Ma和25.50±0.07Ma,分别为两个岩体的形成年龄。但是,万洞山岩体地表团块状白云母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32.50±0.09Ma和32.34±0.04Ma,为白云母的结晶年龄,也可能是主岩的结晶年龄  相似文献   
165.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地层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包古图地区位于西准噶尔东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相-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地层层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导了包古图地区实测地层剖面,并从太勒古拉组玄武岩和包古图组及希贝库拉斯组凝灰岩中分别选出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57.5±5.4Ma、332.1±3.0Ma和336.3±2.5Ma。由此确定这套地层属于早石炭世的杜内阶到维宪阶,由下到上依次为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  相似文献   
166.
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冰碛岩剖面是目前世界各大陆中唯一发育有4套新元古代冰碛岩和多期火成岩事件的剖面。近年来,“雪球事件”的提出为全球新元古代冰碛岩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国地质学家根据新元古代冰碛岩在全球各大洲发育的特点、同位素年龄和C/O、Sr同位素在新元古界划分出4个冰期。因此,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界发育的4套冰碛岩的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和年代地层学研究的进展始终为各国地质学家所注目。本次获得的库鲁克塔格地区特瑞爱肯组的锆石SHRIMP U-Pb新年龄,为完善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冰碛岩的年代地层学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7.
采用SHRIMP锆石微区U-Pb测年及角闪石40Ar-39Ar测年对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工布江达县沙让斑岩钼矿区的角闪石闪长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对角闪石闪长岩中单颗粒锆石11个样品点分析,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45.39±0.77)~(52.7±3.3)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47.17±0.41)Ma,(n=11,MSWD=2.0)。对角闪石样品采用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年龄谱呈马鞍形,说明角闪石样品存在过剩氩,加权平均年龄(55.10±0.79)Ma不具地质意义,最低坪年龄(53.25±0.60)Ma接近但大于角闪石的结晶年龄。综合前人研究结果,笔者认为:①角闪石闪长岩体形成年龄为(53.25±0.60)Ma,属于喜马拉雅期,相当于始新世,岩体侵入时间早于含矿主岩体斜长花岗斑岩的形成时间。②受后期花岗斑岩体侵入热事件的影响,锆石的蜕晶化作用导致年龄偏小,角闪石Ar-Ar法最低坪年龄基本代表成岩年龄。③斑岩钼矿的形成与主碰撞期岩浆底侵作用有关,始新世早期,冈底斯成矿带的地壳已经增厚到可以产生地壳熔融的厚度,形成斑岩钼矿。④冈底斯成矿带存在40~65Ma的主碰撞期,显示出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具...  相似文献   
168.
孙荣双  季建清  高克勤  张越  周晶  马芳  徐芹芹 《岩石学报》2010,26(11):3397-3410
富含热河生物群鸟类和恐龙化石的辽西白垩纪地层属于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其不同区域之间的地层对比和时代归属一直存有较大争议。本文采用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葫芦岛新台门地区一个实测剖面中蝾螈化石点下伏的两层火山岩夹层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通过地层中火山岩夹层及火山岩颈的年代学测定,获得6组激光40Ar/39Ar年代结果。其中,下部层位中的流纹岩和安山质玄武岩样品XTM-3、XTM-5年龄结果分别为94.2±1.3Ma、93.7±1.3Ma;作为这一期喷发晚期就位的火山岩颈样品XTM-7的年龄结果为92.8±0.4Ma;而上部层位的安山岩和安山玄武岩火山岩夹层样品XTM-6、XTM-8、XTM-9年龄分别为110.1±1.0Ma、110.9±0.5Ma、93.7±1.2Ma。随后我们又从XTM-9位置的化石点下部采集样品XTM-9-2,进行实验验证。得到的结果表明,新台门地区早白垩世地层记录了至少两期火山喷发事件,喷发时间分别为110Ma和93Ma。根据测年结果,新台门白垩系的蝾螈化石层应代表中国北方中生代地层中迄今所发现的有尾两栖类化石纪录的最高层位,可能与辽西地区的九佛堂组或甚至与阜新组相当。  相似文献   
169.
在北大巴山推覆构造带前缘,北—北东倾斜的城口断裂和南—南西倾斜的高桥断裂形成一背冲式逆冲推覆体系,以两断层为界,其间为一巨型冲起构造。该冲起构造因边界断裂的产状特征、活动强度沿走向的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其北西段为双向逆冲的正花状结构;而南东段为反向逆冲为主的半花状结构。同构造低温变质绢云母40Ar-39Ar年龄显示,城口断裂在燕山期(约143.3Ma)存在一次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北大巴构造带进一步逆冲扩展和强烈隆升。在逆冲-推覆向前扩展过程中,受锋缘外侧阻抗的影响,沿前缘部位形成一系列反向逆冲断层,从而形成巨型冲起构造。  相似文献   
170.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地区是中国北方造山带内泥盆系最为发育地区之一。前人运用古生物化石确定了该区泥盆纪地层的相对年代,但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年龄。本文采用LA-ICP-MS测年技术,对发育在泥盆纪塔尔巴格特组上部的凝灰岩夹层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80.8±1.6 Ma(MSWD=2.7),确定其时代为晚泥盆世早期,为本区泥盆系提供了精确的年代学数据。结合古生物化石组合资料,将塔尔巴格特组时代确定为中泥盆世吉维特期—晚泥盆世弗拉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