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0篇
  免费   929篇
  国内免费   479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313篇
地球物理   4202篇
地质学   1232篇
海洋学   211篇
天文学   164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0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51.
对2003年8月16日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间5.9级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震前5~1年震源区附近地震活动异常平静,而外围(150km≤△≤300km)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震前2年左右,震源区附近地震学参数异常比较明显,异常项数比40%;震前1.0~0.5年地震学参数异常明显减弱,异常项数比仅10%。可见,地震学短期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2.
嫩江断裂构造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卫片解译、钻孔资料、地球物理场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嫩江断裂的存在标志,同时对该断裂的性质、活动时代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沿该带分布的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活动与地震关系密切,尤其是存在的地震围空区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53.
程万正 《内陆地震》2004,18(1):20-28
分析了雅江地块的构造环境、地震活动和震兆异常,探讨2001年雅江6.0级地震、2002年新龙5.3级地震发生后雅江地块的强震趋势。重点对理塘-德巫断裂带,新龙、白玉、德格及贡觉一带地区的异常地震活动图像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存在强震填空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4.
通过对中国周边地区强震与中国大陆地区强震活动的关系分析,发现中国大陆周边地区活跃时段期间和其后3年是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主要活动时期,周边地区强震活动增强后,中国大陆内部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强震活动可能会逐步进入高潮,南北地震带中段未来数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5.
华北地区700年来地壳应力场演化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前地震断层相互作用问题已引起地震学家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表明一条断层的破裂可以影响附近其他断层趋于破裂的进程,两条断层间的确切作用取决于它们的相对位置、破裂机制、错动量和介质力学性质。本研究给出了华北地区700年来由于长期构造加载及地震断层错动导致的累积库仑破裂应力变化(ACCFS)的演化过程。长期构造加载场由GPS观测得到的地壳平均应变率场给出。关于历史地震断层破裂参数的估算,根据的是华北地区有现代仪器记录的大震资料归算地震烈度与断层破裂长度、震级和地震矩的统计关系;根据地质调查得到的地震断层走向、倾角以及本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方向估计滑动角。考虑粘弹性成层介质地壳模型,计算长期构造加载和地震形变(同震及震后介质粘弹性驰豫变形)造成的累积应力场变化。将累积应力场变化投影到后续地震断层面和滑动方向上得到△CCFS,并研究其对后续地震发生的触发作用。对1303年以来华北地区发生的49个M≥6.5地震研究结果表明:ACCFS对48个后续地震中的38个有触发作用,触发率达到79.2%。应用当今累积应力场变化于华北地区1303年-2003年发生的M≥5地震,我们发现触发率达到75.5%,于1976年以来发生的M≥5地震触发率达82.1%。未被触发的地震中有些是发生在断层破裂区附近的余震,很可能是由于历史地震破裂参量估计的误差落入影区中,若排除这些影响,触发率会更高。研究表明ACCFS与发生的后续地震有很好的相关性。当前ACCFS显著上升的地区包括渤海及其邻域地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张家口-渤海地震带西端和太原盆地,其地震危险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6.
刘希强  林怀存  黄耘  李红 《中国地震》2004,20(3):247-256
基于Morlet小波变换,提出一种新的定量划分地震活跃期或平静期的分析方法,形成了根据复小波变换得到不同周期累加能谱极大值点变化、实小波变换振动周期谱时频分布以及指定周期的小波振动周期随时间变化的极值分布规律来研究地震活动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的物理思路。通过对全球、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浅源地震年释放能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对研究区强震活动的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根据目前强震活动具有的韵律性,结合历史地震活动情况,对未来研究区地震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7.
徐道一 《中国地震》2004,20(4):341-346
2003年9月27日在俄罗斯(靠近蒙古、中国边界)发生了7.9级地震。作者在两年前对俄蒙中边界7.9级地震作过中期预测,预测意见和这一巨震的比较表明:这一预测是成功的,预测的依据是清楚和明了的。这显示了12个8级左右巨震的空间有序图象。6对对应地震的迁移速度(v)的平均值为14.50km/a,6个v值的变化范围在10—22km/a之内。从而提出:在地壳深处(甚至上地幔上部)可能存在一种巨型结构,它在控制着这些巨震的有序和重复迁移。  相似文献   
158.
Rate constants for the gas-phase reactions of OH radicals, NO3 radicals and O3 with the C7-carbonyl compounds 4-methylenehex-5-enal [CH2=CHC(=CH2)CH2CH2CHO], (3Z)- and (3E)-4-methylhexa-3,5-dienal [CH2=CHC(CH3)=CHCH2CHO] and 4-methylcyclohex-3-en-1-one, which are products of the atmospheric degradations of myrcene, Z- and E-ocimene and terpinolene, respectively, have been measured at 296 ± 2 K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of air using relative rate methods. The rate constants obtained (in cm3 molecule–1 s–1 units) were: for 4-methylenehex-5-enal, (1.55 ± 0.15) × 10–10, (4.75 ± 0.35) × 10–13 and (1.46 ± 0.12) × 10–17 for the OH radical, NO3 radical and O3 reactions, respectively; for (3Z)-4-methylhexa-3,5-dienal: (1.61 ± 0.35) × 10–10, (2.17 ± 0.30) × 10–12, and (4.13 ± 0.81) × 10–17 for the OH radical, NO3 radical and O3 reactions, respectively; for (3E)-4-methylhexa-3,5-dienal: (2.52 ± 0.65) × 10–10, (1.75 ± 0.27) × 10–12, and (5.36 ± 0.28) × 10–17 for the OH radical, NO3 radical and O3 reactions, respectively; and for 4-methylcyclohex-3-en-1-one: (1.10 ± 0.19) × 10–10, (1.81 ± 0.35) × 10–12, and (6.98 ± 0.40) × 10–17 for the OH radical, NO3 radical and O3 reactions, respectively. These carbonyl compounds are all reactive in the troposphere, with daytime reaction with the OH radical and nighttime reaction with the NO3 radical being predicted to dominate as loss processes and with estimated lifetimes of about an hour or less.  相似文献   
159.
福建及台湾海峡地震预警工程架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及台湾海峡是海陆板块碰撞到板内地震活动过渡带 ,东侧毗邻台湾板缘地震带 ,西侧为福建内陆板内地震活动区。这是得天独厚的观测研究大陆边缘地震构造带强震活动及板块动力学的良好地域。当前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时期 ,为防御地震造成社会灾害 ,实现以人为本 ,防患于未然 ,势必需要建构一个实用化的地震预警工程及其机制。本文即是在对福建及台湾海峡近 30多年以来观测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应用现代空间技术、数字地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架构地震预警工程与机制的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160.
地震台站工作人员 ,在进行观测资料分析、地震预报研究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的几个问题 :1、手段单一 ,对于前兆现象无法全面表述。 2、如何识别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关系。 3、如何兼顾点和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