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8篇
  免费   2702篇
  国内免费   471篇
测绘学   195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1097篇
地质学   1623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27篇
自然地理   42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369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457篇
  2014年   576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569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810篇
  2008年   576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624篇
  2005年   636篇
  2004年   572篇
  2003年   560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421篇
  2000年   387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321篇
  1996年   336篇
  1995年   285篇
  1994年   271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溪市位于辽东半岛北端。处于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东延与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的交接部位,属太子河凹陷带,这两种构造体系在区内复合、交接,奠定了本溪地区的基本构造轮廓,本文主要总结了本溪市区及二县地区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地震活动概况。  相似文献   
62.
县(市)绝对地震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国整个地震应急工作的成效.从县(市)绝对地震应急能力的内涵分析出发,结合汶川地震灾区县(市)地震应急能力实地调研工作取得的认识,首先初步构建了县(市)绝对地震应急能力指标体系框架;然后以四川省县(市)为例,在遵循科学性、系统优化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围绕着1个目标层,设定5...  相似文献   
63.
傅征祥  刘杰  王晓青  郝平  吕梅梅 《地学前缘》2003,10(Z1):112-117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是全球 8级大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 180 0年以来该区板内 8级大地震共发生了 16次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 8.1级大地震 (36 .1°N ,90 .9°E)是在 195 7年蒙古 8.3级大地震之后 4 4a发生的。研究表明该区 8级大地震的活动过程可能存在相对平静 (1812— 190 2年 )和相对活跃 (190 3— 195 7年 )交替的幕式或轮回过程的性质。 195 7年蒙古地震之后可能是一次新的轮回开始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是新轮回的第二次地震 ,按照轮回过程中事件发生频度是时间的指数函数关系的假定 ,该区下一次 8级大地震可能约在 2 0 2 6年发生。如果假定该过程相当接近泊松过程。那么 ,在 2 0 0 5 ,2 0 10年和 2 0 15年前至少发生一次 8级大地震的泊松概率 ,分别是 0 .2 9,0 .5 3和 0 .70。  相似文献   
64.
Seismo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crustal stress pattern have been studied comprehensively in major seismogenic structures of the Kharaulakh sector of the Verkhoyansk fold system and adjacent parts of the Chersky seismotectonic zone. The study focuses on neotectonic structures, deep structure, and systems of active faults, as well as tectonic stress fields inferred by tectonophysical analysis of Late Cenozoic faults and folds. The results, along with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reveal main strain directions and structural patterns of crustal stress and strain in the Arctic segment of the Eurasia-North America plate boundary. The area is a junction of mid-ocean and continental structures evolving in a mixed setting of extension, compression, and their various combinations. The rotation pole of the two plates is presumably located near Buor-Khaya Bay. In this case, extension is expected to act currently upon the neotectonic structures north of the bay and compression to control those in the south and southeast. This inferen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dentified zoning of stress and strain in the Kharaulakh sector.  相似文献   
65.
Disturbance events can regularly impact stream ecosystems; however, large-scale catastrophic disturbances are rare. From September 2010 to September 2011 Christchurch City experienced over 8500 earthquakes including a magnitude 7.1. One consequence was catastrophic additions of silt and sand into waterways throughout the city. Of 161 km of permanent waterways, 102 km (63%) were affected by earthquake siltation. Benthic invertebrates and fish communities were compared across 16 streams with differing siltation. Invertebrate taxonomic richnes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mean 17 taxa reduced to 10 taxa) and EPT taxa (Ephemeroptera, Plecoptera and Trichoptera) were removed entirely from streams receiving heavy siltation. Fish richness and dens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fish absent from some heavily silted streams. Many of these urban streams are sourced from springs and their stable flows and low gradient limit their ability to flush sediment. We predict that without human intervention there will be a long-term sediment legacy and it may take many years for these streams to recover from this catastrophic disturbance.  相似文献   
66.
文中回顾了1974年提出的“块、带、源、兆、触、报”六字预报思路,并基于近20年来的研究对此进行了补充和深化。  相似文献   
67.
利用南海周边1989-2014年的潮汐资料和GPS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海周边相对海平面变化特征,以及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对该区域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周边的相对海平面变化以上升为主,平均上升速率(4.53±0.20) mm/a,高于全球平均速率,且2004年后上升趋势加剧;南海周边相对海平面呈现6类较典型的变化特征,并存在与板块构造相对应的分区聚集现象,形成了中国东南和越南沿海、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北部、菲律宾群岛等4个变化特征区。受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的影响,马来半岛、南沙和西沙海域的地壳形变由上升趋势转为下沉,加剧了相对海平面的上升;中国东南沿海和菲律宾群岛受地震影响较小;越南沿海和加里曼丹岛北部区域的地震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8.
2008年10月5日在新疆乌恰地区发生的M_S6.8地震,微观震中位于乌恰县境内,距边境18km,宏观震中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努拉村,距新疆乌恰县伊尔克什坦口岸西南约7km处,极震区烈度达到8度(境外).我国境内Ⅶ度和Ⅵ度区面积分别为7354km~2和1031km~2.这次地震的发生与南北向的卡兹特阿尔特弧形断裂带的活动有关.震区建筑物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地质灾害现象较明显.  相似文献   
69.
1999年全世界地震灾害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全球地震活动为中等水平 ,但地震灾情较重。重大地震灾害分别发生在土耳其、中国台湾省和哥伦比亚。地震死亡人数总计 2 3 3 11人 ,伤 64 2 91人 ,经济损失约 3 0 0亿美元。台湾 7.6级地震是中国自唐山地震以来最严重的震灾。  相似文献   
70.
李荣峰 《台湾海峡》2000,19(1):107-112
本文通过对福建及其周边地区地震活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基于该区域地震活动性指标的地震分析预报中的应用。选用含一个中章层的前向神经网络模型,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BP算法,以该地区1971~1997年的地震活动性资料为基础,用神经网络进行实际计算、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对福建及其周边地区地震震级的预测检验效果较好的,可以在一定精度范围内使震级预测的内符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