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66篇
地质学   42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41.
内蒙古月牙山地区出露奥陶系、志留系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其中金含量很高,且本区的岩浆活动和断裂构造为金成矿提供了相当好的条件。根据化探结果圈定了两个异常区,目前都已发现具有相当规模的蚀变带和一些金矿体。加强本区的地质勘查工作,有可能寻找到较大规模的金矿。  相似文献   
142.
汉南—米仓山区北东向构造及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南-米仓山区喜马拉雅期的北东向构造与四川盆地西部及荣经-峨边地区的北东向构造一起构成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本文论述了该带的组成、与其它构造的叠加现象、沿走向的延伸与变化、形成活动时期、剖面结构和整个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与基底构造和莫霍面形态的一致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3.
论楔入造山作用──以龙门山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龙门山造山带为例,根据对阿尔泰—台湾地学断面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重点讨论了龙门山造山带岩石圈楔状构造的几何结构样式,探讨了碰撞后的陆内造山过程、造山模式及其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4.
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构造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45.
本文分析解释了三维重力正、反演的计算结果,提出龙门山重力梯度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壳幔斜坡或陡坎。并进一步指出该重力梯度带的范围、发震断裂的深浅关系、次级构造的存在及其复杂图象等一系列深部地震地质问题都有待于揭示和认识。地震地质和地球物理两个学科的密切配合有可能回答上述问题,找出强震在龙门山重力梯度带乃至整个南北地震活动带内的蕴育发生规律。这对地震预报和工程地震都是有意义的,也将丰富大地构造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6.
陈锡昆 《矿床地质》1987,6(4):43-52
龙门山铜矿为一赋存于月山岩体内部的矽卡岩矿床,由一个中等规模的透镜状矿体和多个小矿体群组成。成矿母岩属燕山早期石英闪长岩-闪长岩体,成矿围岩以中三叠统白云岩、膏盐层和下三叠统薄层灰岩为主。主要控矿构造有三种类型:①“舌状体”构造(主矿体控矿构造);②向斜构造(浅部围岩中顺层产出的小矿体控矿构造);③压扭性构造裂隙(岩体中小矿脉控矿构造)。矿床的成矿作用分为三期六阶段和两个亚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期的早硫化物阶段是主要成矿阶段。常见金属矿物共生组合有四组,代表了从氧化物阶段至表生期的成矿演化过程。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富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7.
近年来,在鲁西峄城凸起南西部郗山地区的稀土矿勘探工作取得了飞速进展。该区发育有较强的航空放射性异常,分别为г-22-61、г-22-62和г-22-63三个次级放射性异常,г-22-63异常对应已知的郗山稀土矿。以往工作表明,该稀土矿床具“岩体和构造”联合控矿的特征,即稀土矿体受控于中生代燕山期郗山杂岩体与各种类型的(构造)接触带;其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110~119Ma),与鲁西地区其他稀土矿形成时代基本一致;稀土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成矿流体为高浓度、中高温流体,成矿流体来源于碱性岩浆分异。放射性异常较强的地段进行稀土矿找矿工作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8.
对跨南海西南次海盆及两侧陆缘的一条1050km长的、包括海底地震(OBS)、长排列多道地震和重磁在内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CFT)进行了构造成像和研究。在多道地震成像基础上建立了CFT剖面初始速度模型, 进而通过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CFT剖面的速度结构模型, 在重力异常资料的约束下建立了CFT剖面的综合地壳结构模型。讨论了沿CFT剖面出现的下地壳高速体、龙门海山的低密度物质等地质问题。结果表明, 下地壳高速层在北部陆坡、西南海盆和南部南沙地块均有分布, 厚度在0~4km之间, 可能与陆缘下地壳物质和地幔物质熔融混合, 以及深海盆海底扩张期间构造拉伸导致地幔蛇纹岩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9.
射线追踪方法是研究地震波在横向非均匀地壳介质中传播的重要方法.本文推导了理论走时对网格化节点速度的偏导数公式,提出了针对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数据反演的联合迭代法,并使用该方法对横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一条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进行了反演和解释.首先,对每一炮的观测数据进行一维反演,在此基础上插值出一个粗略的二维速度模型;然后,使用射线追踪方法计算理论走时,再根据理论走时与观测走时的拟合程度对二维模型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加接近实际的二维速度模型;最后,利用联合迭代法对观测走时进行反演,经反复迭代使所有接收点理论走时与实测走时的残差平方和最小,最终获取该剖面的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测线东段的沉积盖层明显厚于中段褶皱带和西部高原,中部褶皱带部分地区出现基岩裸露;构造转换带两侧的地层分界面近于水平层状分布,其西侧的中、下地壳内各存在一个层间速度间断面;构造转换带内存在薄厚不等的低速层,自西向东有增厚趋势.此外,龙门山断裂带的3条主断裂向下深切结晶基底,这是由于西部松潘—甘孜地块自西向东运动,受到刚性扬子地块的阻挡,沿铲式断裂向上爬升所致;而在断层上盘距地表约15 km深处出现的最大剪应力极值区,正是发生汶川MS8.0地震的震源位置.   相似文献   
150.
为了整体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龙门山断裂带的卫星重力场特征及其发震机制,文中基于重力卫星数据展现出研究区域的地形信息,并通过解算反映莫霍面起伏的区域重力异常,反演出研究区域的莫霍面深度,同时运用GPS速度场数据探测了研究区域地壳的形变速率及方向;最后,结合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背景及前人已有的深部探测结果,分析其发震前后重力时变场的动态特征并探讨了发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深部物质逐年向E流展,在龙门山断裂带处强势受阻,持续的挤压、碰撞过程形成了深部莫霍面的"陡降带",长期的应力作用利于逆冲推覆和走滑构造的形成;龙门山地震带震前处于明显的重力变化梯度带,深部物质运移的流速差异大,流体压力增强,有助于地壳流体入侵和软流圈物质底侵上涌;物质和能量的持续积累最终将导致深部应力严重失衡、深部薄弱构造剪切破裂,从而发生逆冲、推覆构造运动的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