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种白云母/蒙皂石1:1规则间层矿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随县长岭地区变钠长辉绿岩与绢云母千枚岩接触带中,产出一种青灰色粘土矿物。经X射线衍射、红外、热分析、电镜观察及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证明该矿物是一种二八面体白云母与二八面体蒙皂石的1:1规则间层粘土,(K_2O含量达到4.97%)。风干样的00l衍射具有良好的整数倍关系,δ=0.059,VC=0.239,d_(060)=1.503,a_0=5.20,b_0=9.02,c_0sinβ=24.70并依据化学分析值计算出该矿物的化学结构式。  相似文献   
32.
在湖北恩施利川地区的三叠系中统巴东组钙质砂质粘土岩及砂质泥质岩中,产出一种褐灰色粘土矿物。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热分析、化学分析及电镜观察等测试研究,各项实验数据证明该粘土矿物是三八面体绿泥石与三八面体皂石1:1规则间层矿物(绿间皂石)。自然风干样和各种化学处理样的00l衍射数据,都具有良好的整数倍关系。风干样00l衍射的标准偏差δ=0.1007,波动系数vc=0.347。d_(060)=1.531,b_0=9.19,c_0sinβ=29.05。并计算出了该矿物的化学结构式。  相似文献   
33.
复合金属氧化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中镁铝复合氧化物(简称MMO)则大量分布于基性-超基性岩浆岩、蒸发河湖相和海相沉积岩等之中。本研究以镁铝水滑石(HT)煅烧产物MMO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热合成方法,通过改变反应时长,考察并揭示MMO在富硅、碱性和160℃水热条件下的结构复原特性及其转化机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该条件下MMO首先复水形成水滑石相,进而水滑石相逐渐向皂石转化,并伴有钠霞石等杂相的形成与溶解。29Si和27Al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MAS NMR)的结果证明,在皂石结晶过程中,Al3+优先占据四面体片层的四配位位置。该研究对揭示水滑石稳定性、水滑石与硅酸盐矿物异相成核与生长、热液类型的天然皂石矿床的形成过程等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4.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取自太平洋表层的深海沉积物中的黏土组分实施改性,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及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TMAB可以随机进入深海蒙皂石矿物的层间并使其层间距增大。随着负载量的增加,有机阳离子在矿物层间趋于定向排列。有机深海蒙皂石的层状硅酸盐晶体结构没有改变,但在HRTEM下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剥离和破碎趋势,矿物的活性中心增多。FTIR提供了有机阳离子进入蒙皂石层间的直接证据,矿物表面的疏水性因有机分子的介入而得以改善。实验条件下,有机阳离子可能以较小角度(43°)进入蒙皂石矿物层间。有机深海蒙皂石的层间域微环境值得进一步关注,以更好地理解深海黏土的环境矿物学属性。  相似文献   
35.
季金华  蔡述伟 《江苏地质》1998,22(4):249-252
对锂皂石—ZPT复合止痒去屑剂应用于洗发香波作了研究,利用锂皂石胶体解决了ZPT稳定、不沉淀的介质问题。产品具有明显的去屑止痒作用,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37.
用烷基铵法测定累托石中蒙皂石层的层电荷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系列烷基铵夹层累托石的底面间距d与烷基链的碳原子数NC关系,测定累托石中蒙皂石层的层电荷及其分布,用十二烷基铵夹层累托石的d值与ξ的回归方程,测量平均层电荷,用格林-凯氏试验(Li饱和和250℃处理24h的累托石)后的十二烷基铵累托石样,测定四面体电荷,由平均层电荷与四面体电荷差值估计八面体电荷,十个样品测定结果,除7号样外,层电荷在0.33-0.381eq/4O10之间,八面体电荷占总层电荷的  相似文献   
38.
本文应用分析透射电镜对广西南流江三角洲地区的绿色颗粒进行了研究。依据其矿物组成,它们为海绿石相蒙皂石和磁绿泥石-鲕绿泥石两种绿色颗粒。它们由很细小的自形层状晶体构成,以富铁(总氧化铁25—40%)为特征。透射电镜观察揭示,它们是细小晶体在基质孔隙中自生生长形成,并逐渐替代基质。富铁自生矿物的矿物种与基质孔隙的局部地球化学条件密切相关。海绿石相蒙皂石形成于前三角洲,磁绿泥石-鲕绿泥石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斜坡和残留砂中,而针铁矿形成于潮间带。本区海绿石相蒙皂石和磁绿泥石-鲕绿泥石的形成水深远小于以往研究所提出的水深。  相似文献   
39.
以皂石、高岭石、绿泥石和伊利石为原材料,分别与赖氨酸进行反应,研究赖氨酸在上述粘土矿物上的吸附行为, 并运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术(FTIR)和热重(TG)等分析方法,表征反应前后粘土 矿物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粘土矿物对赖氨酸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且不同粘土矿物对赖氨酸的 饱和吸附量大小顺序为:皂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伊利石;XRD结果表明皂石对赖氨酸的吸附发生在矿物层间,而绿 泥石、高岭石和伊利石对赖氨酸的吸附主要在矿物表面进行;FTIR和TG结果表明赖氨酸主要取代粘土矿物层间吸附水,以 氢键的形式与Si-O-Si(IVAl)键合。实验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明环境中粘土矿物对有机质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