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61.
胡可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6):1460-1465
以抗震设防7度区的某高层钢框架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隔震就位连接技术的高层钢框架结构建筑抗震技术。对研究对象采用抗震就位连接技术,通过在隔震层中设置弹性滑板支座、厚层橡胶隔震支座化黏滞阻尼器等隔震装置提升研究对象自振周期,降低其上部结构受地震作用的影响程度,增强抗震性能。对研究对象进行模态分析与时程分析,结果显示,所研究隔震技术在显著提升研究对象自振周期,使其摆脱场地特征周期的同时,也能够延缓扭转振型的形成,显著降低地震作用对研究对象上部结构的影响,说明所研究技术的运用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  相似文献   
162.
163.
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是指它的自振频率、振型及阻尼比.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测试,目前主要采用脉动测试的方法.长宁地震后,密集的余震为原型结构的强震响应测试提供了基础.文中在邻近震中选取某高层剪力墙结构,首先进行系统的脉动测试,识别了主要的模态参数;然后通过流动观测强震仪获得了多组超过设防水准的地面运动及对应的结构响应...  相似文献   
164.
面向Sentinel-2多光谱数据,依据影像地物空间结构和地表实际功能类型将建筑区分为高层建筑区和低层建筑区,构建了一种基于全卷积网络模型的高、低层建筑区快速提取技术。在此基础上,以雄安新区及其周边为试验区,选取2017年3月获取的4景Sentinel-2多光谱数据进行试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技术能够实现大范围区域内高层和低层建筑区的快速提取,总体平均提取精度达到95.30%,其中高层建筑区平均提取精度为99.22%,低层建筑区平均提取精度为91.38%,该技术明显优于现有基于纹理结构的高低层建筑区提取方法。通过对提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约4.4×104 km2的研究区内高层和低层建筑区分别约为94和7351 km2;雄安新区中心三县内高层和低层建筑区分别约为1.25和312.24 km2。本文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性,结合Sentinel-2数据大幅宽高频次观测特点和更多类型建筑区样本,可以实现大范围地表多类型建筑区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65.
高层钢框架结构的薄弱层加强与最弱失效模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通过加强薄弱层的方法对高层钢框架结构的最弱失效模式进行控制的方法。首先,给出了结构的非线性计算模型和倒塌失效模式判别准则;然后,利用均匀损伤的概念,给出了高层钢框架结构的损伤模型及结构的变截面位置;最后,重点研究了高层钢框架结构的最弱失效模式中的薄弱层的加强准则。通过加强最弱失效模式中的薄弱层,可消除结构的最弱失效模式,验证了本文中地震失效模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最弱失效模式中的薄弱层,可使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失效模式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66.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Arctic and Antarctic upper atmosphere, it is often crucial to analyze various data that are obtained from many regions. Infrastructure that promotes such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n the upper atmosphere has been developed by a Japanese inter-university project called the Inter-university Upper atmosphere Global Observation Network (1UGONET).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the infrastructure and tools developed by IUGONET. We focus on the data analysis software. It is written in 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 (IDL) and is a plug-in for the THEMIS Data Analysis Software suite (TDAS), which is a set of IDL libraries used to visualize and analyze satellite- and ground-based data. We present plots of upper atmospheric data provided by IUGONET as examples of applications, and verify the usefulness of the software in the study of polar science. We discuss IUGONET's new and unique developments, i.e., an executable file of TDAS that can run on the IDL Virtual Machine, IDL routines to retrieve metadata from the IUGONET database, and an archive of 3-D simulation data that uses the Common Data Format so that it can easily be used with TDAS.  相似文献   
167.
为改善传统连梁钢板阻尼器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新型耗能连梁钢板阻尼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对阻尼器工作区域的划分与设计,使新型阻尼器充分发挥耗能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结构整体耗能能力。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墙肢与阻尼器的应力应变状态,以验证所提出的新型阻尼器的设计方法及端部嵌固区的可靠性,并通过对原结构和实施耗能连梁钢板阻尼器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探讨其改进后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嵌固区构造不仅能够保证阻尼器与墙肢协同工作良好,还能大大降低施工难度;通过实施该阻尼器,可形成耗能连梁及抗震多道防线,在连梁钢筋混凝土部分损伤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仍能保证连梁具有一定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168.
近年来,地球高层大气与电离层之间的耦合研究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在回顾这一领域国际上若干研究方向进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中国学者的近期研究工作与贡献.首先,扼要介绍了中国高层大气观测的新发展,包括激光雷达、FP干涉仪、全天空气辉成像仪等光学探测,MST雷达、全天空流星雷达等无线电探测手段.在高层大气变化特性研究中,介绍了高层大气的气候学及各种大气波动的研究进展.在高层大气与低电离层的耦合研究方面,介绍了突发钠层及低热层钠层的观测研究和钠层模式的研究进展,以及突发E层与大气行星波之间的耦合研究工作.在高层大气波动过程与电离层F2层耦合研究中,着重介绍了电离层四波经度结构与高层大气非迁移潮汐之间的耦合特性与机理研究.在热层与电离层耦合的研究方向上,介绍了热层背景大气风场和重力波对电离层的作用、带电粒子对赤道热层的影响与热层赤道异常的形成机理研究等热层电离层相互耦合工作.综合认为,近年来中国学者在高层大气与电离层耦合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大量工作,包括实验观测及数据分析、模式化与理论研究等.中国学者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这一领域近年来的进展与突破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但研究表明,高层隔震建筑在超烈度地震作用下仍可能发生破坏或倒塌,因此开展高层建筑隔震前后的地震风险对比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可直观显示该类建筑在将来可能发生地震作用下的表现。在进行隔震结构地震风险分析时,上部结构、隔震支座、地震动的不确定性对易损性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以高层RC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隔震支座、上部结构和地震动参数随机性的基础上,定义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及隔震层位移2个参数为结构损伤的评价指标,对隔震前后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开展地震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隔震技术极大地减小了结构的地震脆弱性,提高了结构的抗震安全性,但其在超烈度大震作用下也具有倒塌的风险;相比于非隔震结构,隔震结构的风险损失值可降低6倍。  相似文献   
170.
一、引言 规范规定:高层建筑物、重要厂房的柱基及主要设各基础、连续性生产和受震动较火的设备基础、高大的构筑物、人工加同的地基、回填士、地下水位较高或大孔性土地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根据在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及了解(以居住楼为例),对建(构)筑工程的沉降观测工作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