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2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385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519篇
地球物理   697篇
地质学   1000篇
海洋学   18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53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Multi-parameter studies (stable isotopes in carbonate and organic matter, pigment,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s) from a 660-yr continuous sediment core from Lake Cheng-hai, a closed, eutropic lake in southern China, provide information on lake historical eutrophi-cation. During the last 660 year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productivity and eutrophi-cation of Lake Chenghai in response to human activities. In 1690,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lakebegan to increase as Lake Chenghai became closed from agriculture in the lake‘‘ s watershed. In 1942, Lake Chenghai evolved to eutrophic state, marked by an increase in organic carbon, ni-trogen, CaC03, pigment contents and obvious negative values of stable isotopes, which is more or less simultaneous with the large-scale population immigration during the period. In 1984,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induced modern lacustrine productivity and eutrophic level. Human-in-duced trophic changes during the past few decades have affected the Lake Chenghai ecosystem tosuch an extent that it has never experienced before in the last 660 years.  相似文献   
52.
莱州湾南岸平原是指西起小清河口,东至胶莱河口的广大沿岸地区,这一地区近年来是我国工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也是我国地下咸水入侵较为严重的地区。历史上,莱州湾南岸平原地区曾有一些湖泊存在,如巨淀湖、黑冢泊、别画湖,但现在早已荡然无存了。研究这些古湖泊的消亡原因对于恢复该区古地理环境以及确立湖迹区今后的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查阅历史文献、地层剖面分析、地名考证、遥感解译等多种方法,对莱州湾南岸古湖泊的消亡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指出该区古湖泊消亡的原因是气候变干、河流变迁、人类活动影响等,其中气候变化是古湖泊消亡的根本原因,河流变迁是古湖泊消亡的直接原因,而人类活动则加速了古湖泊消亡的进程。  相似文献   
53.
湖泊纹层状沉积物是在湖水分层的条件下缓慢沉积的。这些沉积物在沉积以后可能会发生一些同生期的改造作用,如季节性湖流的微弱冲刷、湖水中溶解氧对有机质的氧化、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有机质的氧化和硫化物的形成、有机质分解形成的偏酸性底层湖水对碳酸盐的溶解和磷的迁移造成的藻类勃发等,使纹层在成分、结构和构造方面发生一些变化。在对纹层进行古气候、古环境恢复的时候,这些同生期的变化不能被忽视。对这些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对古气候、古湖水沉积环境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54.
云贵高原湖泊CO2的地球化学变化及其大气CO2源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是大气CO2的源还是汇,长期以来一直都存有争议。云贵高原地区的湖泊由于受流域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使这一问题就显得更特殊,也更复杂。本次研究通过化学平衡计算和气相色谱测定两种方法得到了比较一致的湖水CO2浓度结果。研究发现,在夏季强烈的光合作用消耗了湖水CO2,致使湖水中CO2浓度降低。在贵州草海、百花湖以及云南的泸沽湖、杞麓湖,表层湖水CO2分压(为便于与大气CO2比较,文中湖水CO2用分压单位表示)小于200μatm,远低于大气CO2分压,湖泊正不断地从大气中吸收CO2,从而构成大气CO2的汇。  相似文献   
55.
《湖泊科学》2003,15(1):95-96
(1)http://www.1imnology.or:国际理论与应用湖沼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Limnology,SIL)成立于1922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湖沼学研究学术团体,主办刊物Arthiv fur Hydrohiologie.  相似文献   
56.
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片石通风路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建军 《冰川冻土》2003,25(Z1):52-53
抛填片(块)石通风路堤具有保护多年冻土的作用, 根据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常见病害及青藏铁路试验路基设计原则, 初步探讨并预测该路基结构的适应性, 并在清水河试验路基段进行了实践应用, 给出了保护效果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57.
刘招君 《沉积学报》2003,21(1):148-154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始新统双阳组发育典型的湖泊水下扇体。根据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 ,并结合粒度分析等方法 ,将其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亚相及某干微相。影响水下扇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同生断裂的活动造就了陡坡地形 ,其幕式活动成为水下扇形成的触发机制 ;阵发型水下扇主要发育在陡坡带 ,稳定型水下扇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的前端 ,气候因素也为稳定型水下扇形成创造了物源条件 ;基准面升降影响着水下扇的相序特征 ,低水位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易形成推进型水下扇 ,水进体系域易形成退缩型水下扇 ;半深湖 -深湖的滞水条件是水下扇得以保存的前提。统计结果表明本区获工业油气流的井主要集中在中扇 ,其中辫状水道微相最为富集。  相似文献   
58.
一种新的粒度指标:沉积物粒度分维值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柏春广  王建 《沉积学报》2003,21(2):234-239
根据分形理论,对1000个不同类型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形结构及其分维值作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各类型沉积物都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并且各自有着不同的分维值。粒度分维值的大小与分选好坏密切相关。没有经过外力搬运与分选的风化破碎物质(碎屑物)——断层泥、冻土的粒度分维值接近于碎形体的分维值2.60左右;经过外力搬运但分选作用较弱的冰碛物、水石流、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分维值也接近2.60;而经过强烈外力分选作用的河床、湖泊沉积物、潮滩及海底沉积物的分维值明显偏小。鉴于此,本认为分维值可以作为沉积物类型判别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59.
鄱阳湖组(第四系)的修订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鄱阳湖地区 Zk0 1钻孔柱状剖面的研究 ,对鄱阳湖组的定义进行修订、补充 ,认为鄱阳湖组为一套以青灰色淤泥质粘土、黄褐色粘土、粉质粉土为主夹少量粉砂或细砂的湖泊—河口三角洲相沉积。年代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 ,底界年龄约 6 2 10± 12 5 a B.P.,开阔湖泊沉积始于 32 4 0± 180 a B.P.,且由北向南时代渐新 ,具有明显的穿时性  相似文献   
60.
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Arc/Info软件,研究1995年至2000年兰州至格尔木铁路沿线的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交通干线(公路和铁路)的影响程度与范围。主要结果如下:(1)东线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西线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较大;(2)东线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没有显著变化,西线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明显升高。缓冲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交通干线的轴向影响规律;兰州至西宁铁路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显著影响范围是5km,青藏铁路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显著影响范围是7km;(3)9个城市缓冲带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表明:城市扩展主要发生在1km缓冲带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