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1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383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519篇
地球物理   697篇
地质学   999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53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2007~2018年西宁二十里铺气象站探空资料为模拟样本,利用MonoRTM模式模拟中心频率21.985~58.759GHz的35通道亮温,应用BP神经网络对模拟数据进行反复训练,构建最优反演模型,并以2019年探空资料为测试样本,对比分析了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条件下BP神经网络与微波辐射计的反演效果.结果表明:晴空条...  相似文献   
142.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是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绝佳场所,其形成记录了新元古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发展演化历程,主要由一系列微陆块、岛弧、海山/大洋高原、增生杂岩及蛇绿混杂岩构成.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基本一致,除了典型的蛇绿岩组分外,大多发育典型的海山岩石组合,即枕状玄武岩、火山...  相似文献   
143.
甘南高原雷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兵 《干旱气象》2007,25(4):51-55
利用甘南州8个气象站自建站到2005年的雷暴资料,对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甘南州雷暴多发区位于西南部的玛曲、碌曲到东北部的合作之间;从年际变化看,大部分地方的年雷暴天数呈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1990年代中期后,这种下降趋势更明显,但各地雷暴初终间日数的变化并不明显;夏季雷暴天气出现最多,出现最多的月份是7月,雷暴次数约占全年雷暴次数的20.2%。春末夏初5月下旬到6月上旬、6月下旬和7月中下旬、8月下旬是各月的雷暴高发时段;甘南雷暴1天中的盛发期在12~20时,14~15时是雷暴出现的峰值时段。  相似文献   
144.
索旗  陈光杰  孔令阳  徐会明  李静  张涛  王露  周起  郑昕 《湖泊科学》2022,34(5):1735-1750
从1950s开始,云南地区部分湖泊受到了水文调控(如筑坝)和鱼类引入等流域开发活动的直接影响,湖泊水环境与生态系统结构已出现明显改变.开展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生态响应评价有助于认识气候波动和人为胁迫的影响模式.本文选取云龙天池进行了沉积物记录分析,在重建过去100年环境变化历史的基础上开展了枝角类群落的多指标分析(物种组成、个体大小、生物量等),进一步结合多变量分析识别了枝角类群落构建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显示,云龙天池在过去100年间经历了明显的水位波动,约1962年以前水位较低,1950s起的水文调控(筑坝)导致湖泊水位波动上升,2006年以来略有下降.枝角类群落随水位波动呈现由底栖种向浮游种占优转变的模式,并在2006年以来底栖种略有增加.总体上,低水位时期底栖枝角类占优,高水位时期浮游枝角类占优.水体营养水平也对枝角类群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在沉积物总氮和有机质通量上升时,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相对丰度和枝角类浓度都明显上升.枝角类象鼻溞个体大小表明,1969年鱼类引入后象鼻溞的壳长、壳刺长度、触角长度显著减小,反映了鱼类捕食压力上升的影响.本研究...  相似文献   
145.
四川是我国砂金矿的主要产区之一。区内各类微含金地质体、原(伴)生金矿等是砂金成矿的物质来源;深大断裂带和西北高、东南低的三大地貌阶梯及自北而南斜穿区域构造线的水系网络,为我省砂金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剥(溶)蚀地貌环境和搬运沉积条件;第三纪时由准平原化所产生的含金红土型风化壳和第四纪冰川消融期的含金冰(碛)水堆积物,对我省砂金成矿起了重要的“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46.
147.
148.
哈纳斯湖地区的地貌与湖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敏 《冰川冻土》1993,15(4):559-565
哈纳斯湖位于阿尔泰山深处,最大水深188.5m,平均水深122.1m。横断面具典型的箱形形态,在其底部存在现代活动地堑。湖盆的成因是强烈的构造断陷加上山谷冰川的创蚀及终碛垄的堰塞。随着终绩垄被出流下切,湖泊面积变小。  相似文献   
149.
坝上高原近90年以来降水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史料和降水量资料,建立了自1900年以来坝上高原旱涝级别(5级)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周期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坝上高原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42年和9年周期,自60年代初以来该区进入干旱少雨阶段,并将持续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此外,还有一些短周期,如4-5年和2-3年等,因而,在今后10年内,干旱和少雨仍将持续,土地沙漠化也将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0.
鄱阳湖水面蒸发规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闵骞 《水文》1994,(6):35-42
鄱阳湖水面蒸发规律初探闵骞(江西省鄱阳湖水文气象实验站)一、前言水面蒸发是湖泊与水库水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地表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为给鄱阳湖水资源研究及鄱阳湖的开发和整治提供可靠的湖面蒸发资料,于1979年在鄱阳湖北侧的都昌县城郊建立了都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