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3篇 |
免费 | 470篇 |
国内免费 | 9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篇 |
大气科学 | 1427篇 |
地球物理 | 181篇 |
地质学 | 1007篇 |
海洋学 | 150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68篇 |
自然地理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105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132篇 |
2007年 | 131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108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199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和厄尔尼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9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分析,得出了该年西北太平洋上热带风暴、台风具有上半年生成个数偏多,登陆我国沿海个数较常年明显偏少且登陆初台偏晚、终台偏早、登陆时段集中以及生成地理位置偏东偏南,北上、北上转向、转向路径偏多等特征。并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以下同)特征量的演变进行了分析,6~10月份各月副高特征进行了描述。本文还对赤道太平洋海温场、低纬度风场等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的厄尔尼诺过程已达鼎盛期,随着风场的转变,异常减弱的瓦克环流开始增强,赤道太平洋海温将缓慢回落 相似文献
942.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5日08时至6日08时发生在东北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蒙古高空槽和华北气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后与东北高压脊叠加形成高压坝,水汽沿高压外围即渤海西岸向东北移动,华北气旋入渤海加强北上,是造成东北地区西部强降水的主要天气形势。风速大于等于16 m/s的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暴雨到大暴雨过程强降水中心的落区与比湿场的大值区、垂直速度场和涡度场的高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43.
云娜台风登陆前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台风路径西折和移动速度加快.本文对其进行分析,发现西风带长波调整引起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和涡度场的变化是台风西折的主要原因;而500 hPa引导气流的加强、台风结构的变化以及台风与低涡之间的互旋导致台风加速.文中还对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云系变化对台风路径和移速的变化的预报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44.
945.
947.
948.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MPT)是第四纪气候变化的重要过程,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系统的主导周期由41 ka转变为100 ka,全球冰量显著增多,海洋温度下降,陆地干旱化程度显著增强。与海洋沉积记录相比,陆相沉积记录的MPT研究易受载体的连续性和分辨率限制,总体上不多,而针对中国南方红土MPT的工作就更为稀见。本文基于ESR年代学框架,对江西九江九庐(JL)红土剖面的多个环境代用指标进行主成分(PCA)分析,尝试建立JL红土剖面第四纪环境演化序列,并据此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JL红土剖面记录了MPT过程,其中区域气候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在MPT后可能被打破,区域气候向着冷干方向持续发展。综合考虑本研究结果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推测MPT时期全球冰量增加、全球变冷、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共同驱动着中国南方地区的更新世气候演化。 相似文献
949.
根据对铅石山榴辉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元素,变质岩相及谱质作用等特征,该类岩石形成时代可能为中元古代后期,并经历了四堡期,晋宁期,加里东期三次快速折返及相应的退变质作用叠加,进一步证实了柴北缘地区高压变质带的存在。 相似文献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