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9篇 |
免费 | 468篇 |
国内免费 | 9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篇 |
大气科学 | 1411篇 |
地球物理 | 173篇 |
地质学 | 1004篇 |
海洋学 | 147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66篇 |
自然地理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105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94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37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22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21.
Based on the 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dat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SSTAs) in the North Pacific and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January 2008 is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e SSTA mode most correlated with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anomalies (GHAs) in January 2008 in the North Pacific exhibited
a basin-wide horseshoe pattern with a warm center in November 2007. This persistent SSTA pattern would induce positive GHAs
in the Aleutian Low area and East Asia and the northward extension of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 January 2008 by
maximum diabatic heating in the atmosphere over the Kuroshio Oyashio Extension (KOE) area, leading to the occurence of the
circumpolar trough-ridge wave train anomaly in January 2008. 相似文献
122.
雷达设备电磁干扰的解决方法,依赖于对干扰的准确分析。通过昆明机场714C气象雷达受空军警戒雷达干扰的实例,介绍了一种高功率脉冲对雷达发射机干扰的分析过程,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3.
前期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中国春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认识印度洋海温的异常变化与中国降水的关系,采用SVD分析、相关分析及合成差值分析讨论了前期冬季关键区海温的异常变化对中国春季降水影响的差异,探讨了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前期冬季关键区海温的异常增高(降低),会造成后期春季中国华北往南到华中、华东、华南东部及西北的新疆地区的降水明显增多(减少),西南的四川、贵州及华南的广西等地降水会有所减少(增多)。与关键区冷年相比,在关键区的暖年,环流形势反映出东欧槽显著减弱,北方气压显著降低,蒙古高压明显减弱,冷空气南下更为明显,而华南东部、华中、华东及华北一直被较为显著的南风气流控制,海洋的暖湿气流向中国内陆输送更为显著,使得东部及中部大部分地区水汽较为充沛,形成大面积的降水。 相似文献
124.
本文应用统计方法,首先探讨南方涛动指数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联系,然后分析赤道和热带太平洋区域海温对南方涛动的响应情况,同时分析南方涛动响应区域的海温与当时及滞后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联系,从中探讨南方涛动、厄尔尼诺海温异常及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一种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5.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高压容器是我国第一台10000公斤/厘米~2液体围压的三轴试验容器。容器的高压腔尺寸为φ8.5吤厘米 可放置φ2.5.5厘米的岩石样品及各种探头。它以9138油泵为侧向压力源 可产生0-10000公斤/厘米~2的围压 能模拟地壳深部30公里处的压力环境。与长江500型岩石三轴应力试验机配套使用 可进行岩石三轴压力破裂试验。容器简体采用了三层缩套配合结构 液压油进出口及电测导线的引出均在底座及大柱塞上轴向开孔 以免应力集中。上密封和下密封采用三角垫及密封环密封 引线密封采用锥塞及密封绝缘锥套密封。 相似文献
126.
为进一步了解季风对于水汽及其它大气成分的输送作用,利用美国Aqua卫星上AIRS反演的甲烷(CH4)和MODIS反演的水汽、云高和云量等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2003至2010年中国青藏高原上空CH4、水汽和云在季风期间的变化及其与季风指数的关系。研究发现:夏季(6月至9月)高原上空水汽、云量和云顶高度的变化与季风指数有很好的相关;在强对流影响下,输送到高原上空的水汽增多,引起云量增多,云顶高度增加,而向上输送的甲烷引起高原上空CH4浓度增加,并在青藏高压强大的反气旋的阻塞下CH4不断积累,在季风期的后半程维持一个高值,但最大值出现在8月底至9月初,比季风指数的峰值晚近一个月。随着季风减退和青藏高压的消失,甲烷的高值快速消失。由此可见,夏季青藏高原的强对流输送无疑是甲烷高值形成的主要动力机制之一。cH4作为一种长寿命的温室气体,有潜力作为一种示踪气体来帮助研究季风和季风期间高原上空强大的反气旋动力机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7.
夏季欧亚阻塞高压逐日演变的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NCEP/NCAR 1998-06~1998-08逐日500 hPa高度场资料,对夏季欧亚阻塞高压的逐日演变作了定量化研究.结果发现,利用纬偏值作为基本量可以计算出乌拉尔山地区(25~80°E)、贝加尔湖地区(80~125°E)、鄂霍茨克海地区(125~170°E)3个区域阻塞高压的面积指数,该特征值能很好地揭示1998年夏季阻塞高压强度和位置变化的逐日演变特征,并且与我国1998年夏季降水的分布有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8.
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基础处理新技术,它是利用高压载能介质将软弱土体冲切破碎后注入固结浆液在原位混合凝固,达到强化地基的目的。该技术多用于深层软土地基加固,建造堤坝防渗帷幕及高强度的防渗挡土墙等。本文就这项新技术及其机具设备与安装、施工程序、应用前景作了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29.
2008年5—6月华南地区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华南地区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美国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5—6月华南连续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水汽输送及其与南半球相联系的环流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期间西太平洋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偏南;鄂霍次克海地区多有阻高出现,形成一脊两槽的经向环流形势,有利于冷空气分裂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2)4次强降水期间索马里急流的水汽输送均异常偏强,孟加拉湾及南海的水汽输送亦偏强;4次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又有所差异。(3)4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与越赤道气流及南半球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的加强密切相关,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特别强劲是华南发生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期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以及索马里、西太平洋越赤道气流的异常活动,对于华南强降水过程具有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0.
利用1951—2010年我国江淮流域11个测站夏季(6—8月)降水资料和NCAR提供的北半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资料以及相关的西太平洋副高指数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变换、交叉小波变换及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了降水准两年振荡现象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副高的关系。结果表明,准两年振荡分量在江淮地区夏季降水场的年际振荡中十分重要,且经历了由强到弱再到强的变化过程;同时降水与夏季风强度及副高脊线位置的准两年变化均存在较好的同期相关,彼此间的相互影响还体现在年际尺度上,并分别在4 a和1 a时间尺度上有明显的滞后、超前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