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5篇 |
免费 | 483篇 |
国内免费 | 9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篇 |
大气科学 | 1425篇 |
地球物理 | 180篇 |
地质学 | 1020篇 |
海洋学 | 149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74篇 |
自然地理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16篇 |
2013年 | 107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123篇 |
2009年 | 141篇 |
2008年 | 133篇 |
2007年 | 131篇 |
2006年 | 122篇 |
2005年 | 131篇 |
2004年 | 114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1986/1987厄尔尼诺期间的西风强化和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ECMWF)西北太平洋上空(25°—35°N,110°—180°)850 hPa客观分析的西风分量,计算了1986/1987厄尔尼诺期间的西风强度.结果表明1986年12月—1987年5月西风的累计强度比1986/1987厄尔尼诺前后诸年份同期的西风更强,这种强化与历次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是一致的,都反映了哈德莱环流的强化.为了探讨大气环流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作者利用中美海气观测期间的海洋资料,说明了热带两太平洋东部对低纬度大气异常的加热和西部边界流向中纬度海洋输送热量的减少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3.
94.
95.
华北夏季旱涝的前期环流异常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前期春季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SSTA)分布特征,探讨SSTA与异常环流的关系,并用OSU-AGCM进行黑潮地区热源异常强迫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春季北极低涡明显减弱,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纬向环流加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偏西,且存在负PNA型异常环流时,华北地区夏季多雨涝;反之则少雨干旱。此时,西北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SST分别存在较大的正、负异常,它们与春季环流异常密切相关,黑潮区SSTA对北半球副热带及其以北的大气环流产生显著影响,正的SSTA是造成华北夏涝年的前期春季异常环流形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
利用1951~2016年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台站降水资料,研究了极涡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及其对我国降水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极涡和南亚高压在夏、秋、冬季周期变化的时间尺度基本一致,夏季为准9a尺度变化,秋季为准8a尺度变化,冬季为准4a尺度变化;极涡和南亚高压的相关性在夏季最强,在春季最弱,其同期变化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98.
9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9年早春苏南地区连阴雨期间的降水特点和环流形势特征。分析表明,此次连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特别长、降水量特别多、最高气温偏低、雷暴天气频发等特点。连阴雨期间,欧亚上空高层中高纬环流经历贝湖低槽型、阻塞型和一槽一脊型3个阶段,亚洲中纬度地区多短波槽东移,保证了连阴雨天气的冷空气来源。孟加拉湾南支槽活跃,西太平洋副高偏北,从南海和菲律宾海经副高外围气流的水汽输送是此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水汽来源。由于冷暖空气在长江下游持续的相互作用,造成了苏南地区长达21天的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0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资料、卫星云图、大气监测自动站等资料,对2008年7月23-24日出现在山东中东部的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天气过程是副高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西南涡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造成的;副高在暴雨预报中非常关键,副高的强弱影响暴雨的落区;低空急流向暴雨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为强对流的发展积累了不稳定能量;850 hPa θse的水平变化、能量锋区和6 h降水区分布关系密切,高层引导气流对低层的引导作用较大,加强对500 hPa形势场的维持和变化分析,有利于准确预报低层影响系统的发展和变化;本次过程降水存在明显的中尺度降水特征,地面辐合中心和辐合线为强降水发展提供了启动机制,强降雨中心位于地面辐合中心、辐合线附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