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99,自引:5,他引:94  
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以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动态为核心的人类一环境耦合系统研究逐渐成为土地变化科学(LCS)研究的新动向.基于覆盖中国21世纪初5年间隔的遥感卫星数据获取的1 km网格土地利用变化空间信息.依据近5年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分异的显著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因素综合考虑.设计针对21世纪初5年新的中国土地利用动态区划图,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因素.总体上.21世纪初5年中国处于土地利用快速变化期,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地区与四川盆地城乡建设用地显著扩张,占用大规模优质农田,导致南方水田面积明显减少:西北绿洲农业发展与东北地区开垦导致北方旱地面积略有增加:受西部开发"生态退耕"政策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林地面积显著增加,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成效明显,对区域土地覆盖状况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时段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包括"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国家重大政策,加之快速的经济发展是该阶段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2.
通过构建用水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测度了1994-2006年辽宁省用水变化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效应、产业结构效应、用水强度效应及混合效应,并对各种效应进行了时间分异分析;测度了1994-2006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用水变化驱动力的四种效应,对各种效应进行空间聚类,进而对各种效应进行空间分异分析。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拉动了水资源利用量的增长,1994-2006年平均效应为15.92×108m3/a;而用水强度和产业结构和混合效应的变化对水资源利用量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同时期年平均效应分别为-12.44×108m3/a、-1.38×108m3/a和-1.88×108m3/a;(2)在1994-2006年间,经济增长效应的平均贡献率约为42.48%,用水强度效应的平均贡献率约为31.24%,产业结构效应的平均贡献率约为12.34%,混合效应的平均贡献率为4.72%。经济增长与用水强度变化是辽宁省用水变化的决定因素;(3)经济增长效应的波动性最小,对水资源利用量变化趋势起到稳定作用,产业结构效应的波动性最大,对水资源利用量变化趋势起到冲击作用,而用水强度效应和混合效应的波动性居于二者之间,是改变水资源利用量变化...  相似文献   
163.
广东梅州地区建设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梅州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数据,对梅州市建设用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DPS软件探讨建设用地增长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梅州市建设用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建设用地结构增长与空间差异显著,其中交通运输用地增长最快,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长次之,水利设施用地出现负增长.兴宁市建设用地相对变化率最大,为2.21:梅县和丰顺县建设用地相对变化率>1;蕉岭、大埔、梅江区、五华及平远县建设用地相对变化率<1;梅州市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主要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与城镇化进程三大推进因子.同时,对梅州市建设用地驱动因子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4.
扬州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包含20个评价因子、4 个影响因素和4 个预期修正因素在内的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基于评价因子和预期修正,分别得出单户住宅档次与水平、小区建设档次与水平、区位与生活便利性、周边景观与环境等4 个影响因素强度的得分,并分析其空间分异格局。以2012 年扬州市1305 个小区的平均住宅单价为因变量,4 个基本影响因素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探索所有住宅及各子市场价格分异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4 个影响因素强度格局明显不同,住宅自身因素的格局呈现中心低外围高的圈层式分异,而外部作用因素强度呈现中心高外围低、西高东低的扇型与圈层相结合式空间分异格局;② 扬州市总体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核心影响因素是小区建设档次与水平,不同类型住宅子市场的价格影响因素各不相同;③ 扬州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是特定住宅类型与档次建设的区位指向、特定收入阶层的空间集聚、公共物品投资的空间差异、城市居住用地扩展与城市更新的区位指向。  相似文献   
165.
外强迫随时间的变化对于非平稳系统的影响十分重要,如何从该系统中重构或提取外强迫信息则成为研究其中动力学特征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慢特征分析方法(Slow Feature Analysis,SFA)以连续系统(改变的Lorenz系统)为参考模型,分别讨论在周期型强迫、减弱的周期型强迫、指数衰减型强迫、伴随指数衰减的周期型强迫等条件下,SFA方法对模型中不同强迫信号的提取能力。结果显示,SFA方法能够提取作用于连续系统中的外强迫信息,其提取效果与外强迫的强度、噪声以及嵌入维数m有关:对于越弱的外强迫或者存在越强的噪声干扰,提取效果越差,提取信号中将出现虚假的高频波动;嵌入维数m的增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强迫信号的提取效果。试验还表明,作用在单一变量上的外强迫会将其驱动信息嵌入于系统中,因此,可以通过SFA分析方法从其他变量中提取其外强迫信号。  相似文献   
166.
鄂尔多斯的逆时针旋转与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鄂尔多斯块体及周围地区的GPS数据。计算了鄂尔多斯相对于蒙古地台和欧亚板块的旋转参数,表明鄂尔多斯相对于蒙古地台和欧亚板块存在逆时针旋转。用GPS方法与地质学方法得到的鄂尔多斯相对于蒙古地台的旋转参数相同,证明鄂尔多斯自晚新生代以来的运动是稳定的。分析周围地区相对于鄂尔多斯的运动以及鄂尔多斯周围边界断裂带两侧的相对运动,发现鄂尔多斯主要受两对力作用:鄂尔多斯北部北西向拉张与南部北东向推挤形成的力矩作用,以及燕山块体对鄂尔多斯的NW向拉张作用力与华南块体对鄂尔多斯SE向拉张作用力。这两对作用力是促使鄂尔多斯发生逆时针旋转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7.
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和驱动力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规律是:山前地带引水增加,人工绿洲扩大,生态环境改善,但盐渍化发展;河流中下游水量减少。古代绿洲衰亡。荒漠化扩大,生态环境恶化。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是:“两扩大。四缩小”。即在沙漠与绿洲同时扩大的情况下,而处于两者之间的自然水域、林地、草地和野生动物种群减少。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水资源的地域分配。同时与气候波动、河流改道、风沙活跃等自然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8.
169.
海洋开发活动在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资源的损耗,并对海洋环境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产生影响。根据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特点,筛选出江苏海岸带资源开发中常见的5种典型的开发利用方式,选取了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资源损耗指标、环境成本指标构成海洋开发活动综合效益评估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法定量分析各项目以及其评价指标对综合效益的贡献程度。其中围海养殖、海上风电、排污倾倒、城镇建设与综合效益的关联度均值分别为0.464,0.459,0.509和0.490;临港工业开发方式与综合效益的关联度均值为0.657,处于较好状态,所以建议优先选择临港工业开发方式,从而得出海洋开发方式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70.
泉州港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今天又成为21世纪“一带一路”的新起点。本文以泉州港1990-2014年共6期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应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了泉州港的海岸线及海域变化信息,从海岸线的长度、变化速率、分形维数、海域变化面积和海域利用类型5个方面进行海岸线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研究表明:近24年来,泉州港海岸线长度增加了37.78 km,海岸线的形状总体稳定,但在局部有明显变化。海岸线变化导致的海域变化面积为68.02 km2,其中,建设用地(城市和港口建设)占用的比例最大,围海养殖也是一个重要的利用类型。但泉州港围填海新增面积的利用率不高,超过一半的围填海面积尚未被合理地开发利用。总的来看,新城区建设、临港工业产业兴起和农渔业发展导致了泉州港海岸线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