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24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167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日本建筑的安全度很高。这次9级大地震,还有多次6级以上的余震,但被震倒的建筑很少,倒塌的建筑绝大多数是被海啸冲垮的,死亡人员也绝大多数是被海啸吞噬的。有日本客户在谈到地震情况时说,连结构都震得吱吱直响,但房子没有事。  相似文献   
82.
蔡永恩  赵志栋 《地震学报》2008,30(6):594-604
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过程在力学上是一个流固耦合问题。地震引起的海底变形会影响流体的运动,流体运动会影响地震引起的海底变形。海啸的数值模拟,通常采用浅水波控制方程,把地震引起的海底变形作为海啸波动的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采用势流体的流固耦合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地震和海啸的全过程。地震过程的模拟与地震位错模型不同,在位错模型中,断层的位错是事先指定的;而在本文中,首先形成自重作用下的初始应力场,然后通过断层材料的突然软化引起的错动,模拟地震震源的动力学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在海面除了可以看到大振幅的海啸波外,还可以发现体波震相和面波震相。在600 km的海面震中距上,它们要比海啸波早到48分钟,在此处面波的最大平均振幅可达0.55 m,是相同震中距海底面波最大平均振幅的2倍。因此,海啸预警信息在海面可以比在地表更早地得到。海啸波的传播速度在水深3 km的开阔海面是175.8 m/s,它要比理想长波理论预测的大,其平均振幅为2 m,波长可达32 km. 到达大陆架后其速度、波长都减小,在岸边可以激起10 m高的巨浪,水平方向深入陆地达53 m。震中附近海面和地震断层上的最大垂直加速度分别为5.9 m/s2和16.3 m/s2,后者是前者的2.8倍。由此看来,海水是很好的减震器。海啸波的加速度到达岸边会衰减10倍。与加速度不同,海面震中处的振动速度为3.2 m/s, 是海底震源处的1.4倍。震源处的最大位移小于震中海面的最大位移, 其差就是海啸波源的振幅。值得注意的是,海底地震的最大位错在震后23 s达到,不是发生在断层滑动的开始。   相似文献   
83.
T-波是由海底地震或者海陆边界俯冲带附近地震激发,并在海洋低速层中传播的声波.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东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MW=9.3级大地震,其产生的能量在印度洋中激发了巨大的海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受到了世界科学家们极大的关注.本文从台站(PALK)及台站(DGAR)记录到的地震的信号中,提取出了清晰的高频T-波,并在频率域内分析,最终得到了T-波的频谱已及频率随时间变化图像.另外,通过对大地震时间域和频率域内T-波信号的分析,了解到此次大地震断层破裂过程持续的时间大致为500 s,其间伴随有两次明显的能量释放过程.分析数据表明两次能量释放过程的间隔大致为80~100 s.T-波分析将为推断海洋地震以及海陆边界俯冲带附近地震的特征,提供一种独立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84.
本文假设马尼拉海沟北段为潜在海啸源,基于中国地震台网对马尼拉海沟地区震级测定偏差,采用COMCOT(comell Multi-grid Coupled Tsunami Model)海啸数值模型,模拟南海海啸波传播.选取南海北缘3个特定地点,其中两个位于华南近海区域,另一个位于台湾岛南端近海区域,此外还在临近马尼拉海沟北段的深海地区选取了1个特定地点.分析这些特定地点最大海啸波以及最大海啸波到时对于震级测定偏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马尼拉海沟北段地震如触发海啸,华南近海区域以及台湾岛南部近海区域最大海啸波振幅对震级偏差敏感,但最大海啸波振幅到时对于震级测定偏差不敏感;振幅最大的海啸波,二十几分钟即可波及台湾岛南端近岸区域,大约1小时后波及大陆华南近海北部区域.  相似文献   
85.
海潮与海啸     
李开乐 《海洋预报》2005,22(3):36-39
文中对比了正常海潮和异常海潮对人类的不同影响,分清了异常海潮中能真正形成海啸的特殊种类。认为能造成海底硬地壳发生断裂、下陷的断层地震才是产生海啸的真正“元凶”,惯性力是海啸发生发展的根本“帮凶”。认为提高对海底断层地震的测判能力和对异常退潮的报警是海啸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86.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当地时间12月26日发生40年来最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另有上百万人流离失所。灾难波及七个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分别是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与马尔代夫。海啸灾区有: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印度南部泰米尔邦、奥里萨邦、安达曼邦和尼科巴群岛;马来西亚北部巴图、马尔维斯塔、柏恩维拉和迈阿密滨海地区;斯里兰卡东北部沿海城镇;泰国南部泰南普吉、甲比、攀牙、董里等七个省。这次地震和海啸灾难对东南亚几国的渔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各国水产品的贸易与出口。上述七个国家,渔业生产在本国经济中占有重要位  相似文献   
87.
2004年12月26日,由于欧亚板块的碰撞,40年以来最大的地震灾害发生在印度洋。地震诱发的海啸影响到Nangroe Aceh Darussalam省的许多城市,包括省会城市班达阿齐。在这地区共有超过12万人死亡,100万人无家可归。基于遥感数据的分析表明,有12万亩的土地受到了灾害。在班达阿齐市,鱼塘、住宅用地和保护区的变化是这一地区最显著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受灾前后这些用地类型的面积相应的变化了61.5%、57.8% 和77.6%。目前,印度尼西亚中央政府正在计划一个新的海岸带土地利用规划,在原来密集的海岸带建立一个缓冲区(约距海岸带2 km)。政府已经要求许多海岸带的社区代表与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 为了选择并采取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海啸灾害后的海岸带规划应该包括一些重要的基本要素。本研究主要关注作为该省社会经济活动中心的班达阿齐市。检测了由于海啸灾害造成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包括物理破坏),特别是农业用地和居住区用地的变化,并且分析了受灾村落的不同类型及灾害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此外,还为政府以及当地居民在灾后的规划中选择更为可持续的空间布局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8.
张超凡  石耀霖 《地震》2008,28(1):47-56
海啸的数值模拟是海啸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对于帮助理解海啸的基本物理特性和预防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海啸数值模拟程序的编制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该文介绍了利用两种功能强大的通用软件(PETSc和FEPG)来进行海啸数值模拟程序编写的研究。 PETSc和FEPG采用有限差分、 有限元、 有限体积等多种离散方法, 可以对数值问题给出稳定的求解。 该文采用了直角坐标系下的非线性浅水波方程作为海啸波传播的控制方程进行离散求解, 并将其结果与TUNAMI N1模型进行了比较, 表明这两种方法方便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89.
《海洋世界》2005,(2):1-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受灾严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印度尼西亚 印尼从亚齐、棉兰到巴东的广大地区都有震感,但最严重的灾区是亚齐省的比勒文县,地震造成当地断电、大批房屋损毁和人员伤  相似文献   
90.
海啸主要是宙海底以下或近海底地震伴生的扰动新激起的,移行于海洋上的具有超常波长和周期的系列巨渡。海底火山喷发、海岸山体滑坡也能生成海啸,但这类海啸源相对稀少。此外,小行星溅落地球时海洋可以形成宦型海啸,水下核爆炸也可以引起人造海啸,并已用于海啸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