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4篇 |
免费 | 334篇 |
国内免费 | 49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1篇 |
大气科学 | 597篇 |
地球物理 | 238篇 |
地质学 | 506篇 |
海洋学 | 654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194篇 |
自然地理 | 2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02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44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85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75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中国是一个多盐湖国家,然而盐湖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湖水化学性质、盐类物质来源和盐矿资源开发等,对盐类矿物沉积特征和埋藏成岩改造研究较少,造成从蒸发岩角度去理解古代盐湖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较为困难。在广泛阅读国内外大型盐湖文献的基础上,笔者介绍了盐湖分类方案和蒸发岩中盐类矿物的主要成因类型,并总结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常见的硫酸盐、氯化物、含钠碳酸盐和硼酸盐的沉积—成岩过程及其古环境和古气候意义。同时,尝试利用盐湖沉积最新研究成果去探讨中国含油气盆地蒸发岩研究中存在争议或值得关注的问题,得出: (1)深部热液可为湖泊输送大量元素离子,但要在湖泊环境下富集大量蒸发岩,则(半)干旱气候和蒸发浓缩作用是前提条件;(2)易溶蒸发岩(如石盐)在沉积中心单层厚度大,而在斜坡—边缘区缺失,这是季节性气温变化和温跃层浮动引发“中心聚集效应”的结果;(3)温度可影响蒸发岩中盐类矿物溶解度、晶体结构形态和发育深度,而部分无水盐类矿物在常温常压下却无法结晶,这一现象可用来指示古地温和地层埋藏史;(4)碳酸盐型盐湖中的Na-碳酸盐种类可指示大气CO2浓度和古温度。 相似文献
83.
高分辨率对流层化学模式与高斯烟云模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分辨率对流层化学模式及高斯烟云模式分别计算了本溪地区不同气象条件下的SO2小时浓度,并与实测浓度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复杂地形地区应用高分辨率对流层化学模式可以得到与实测浓度较一致的结果。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复杂地形地区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容量研究中。 相似文献
84.
地球系统模式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的快速增加是气候变化重要的原因之一。卫星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并非均一的,而是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以人类活动为主的碳排放会影响这一区域差异。这种空间差异如何影响区域地表气温对CO2的敏感度,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利用地球系统模式BNU-ESM(Earth System Mode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观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试验模拟结果2°C阈值内,非均匀CO2浓度试验的CO2浓度增加阈值范围小于均匀CO2浓度试验结果,偏少约为4.3 ppm(106)。在区域尺度上,中国地表气温对CO2敏感度普遍低于美国、欧洲以及北半球平均水平,这表明CO2浓度空间差异对地表气温的敏感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很可能是CO2浓度辐射效应与气候系统反馈过程的共同作用结果,这需要进一... 相似文献
85.
利用1961—2012年江苏省69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2012年苏州市大气气溶胶观测资料,在对霾日进行判识和筛选的基础上,分析江苏省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霾与气象条件和污染物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2年江苏省各站年总霾日数均呈上升趋势,85%的台站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江苏省年平均霾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2011—2012年呈急剧上升趋势;1980年前霾日的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1980年后,沿江和苏南地区为霾的高发区,东部沿海大部地区霾日较少。霾天气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以12月和1月发生最多。降水少和风速小有利于霾天气的发生;除SO2外,PM10、PM2.5和NO2等污染物浓度随着霾等级的增加而增大,其中PM2.5浓度增大明显。 相似文献
86.
<正>一般说来,海洋肉食动物鲨鱼在很大程度上靠嗅觉寻找分散于广阔环境中的猎物。然而,研究人员不久前在Global Change Bilolgy杂志在线版上报道说:根据预测,随着全球海洋的变化,鲨鱼这种久经历练的捕猎能力可能会受到损害。由于人类活动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海水吸收,海水的酸度变得越来越大。以前的研究表明,富含二氧化碳的酸性海水可能会削弱珊瑚礁鱼类嗅 相似文献
87.
88.
大气扩散参数在大气污染物落地浓度估算中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术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5,(4):359-363
从实际环评工作中如何确定扩散参数的角度,讨论其对污染物落地浓度的影响,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切合实际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利用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北京朝阳环境气象站PM2.5质量浓度和同步地面风数据,重点分析了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受地面风的影响情况。观测期间测点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为80.6±4.0 μg·m-3,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年均浓度限值(35 μg·m-3)的约2.3倍,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冬季最高(115.1 μg·m-3)、夏季最低(58.5 μg·m-3)。测点主导风向为ENE—E—ESE,风速主要集中在0.2~2.0 m·s-1。当地面风来自ENE—E—ESE方向时PM2.5质量浓度最高(109.1 μg·m-3),来自WNW—NW—NNW方向时最低(39.5 μg·m-3)。PM2.5质量浓度随风速增大先上升后下降,在0.4 m·s-1时达最高,为139.2 μg·m-3。风速在0.2~2.0 m·s-1时主要受ENE—E—ESE方向影响,而2~6 m·s-1时主要受ESE方向影响较大。通过与其他站点的比较发现,不同站点各方向污染源和地面风的差异导致了PM2.5质量浓度在各方向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