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9篇 |
免费 | 134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1篇 |
大气科学 | 38篇 |
地球物理 | 360篇 |
地质学 | 185篇 |
海洋学 | 91篇 |
天文学 | 57篇 |
综合类 | 58篇 |
自然地理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频谱成像技术在稠油热采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频谱成像技术可有效的描述地质反射层厚度的非连续性和岩性的非均质性,其在理论上主要是依据薄层反射的调谐原理,过去通常采用以离散傅里叶变换为基础的算法,但是,该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因为估算的地震振幅谱的重要特征是所选时窗长度的函数.如果所选时窗过短,振幅谱会与变换窗函数褶积,失去频率的局部化特征,而且过短的时窗会使子波的旁瓣呈现为单一反射的假象.增加时窗长度,会改善频率的分辨率.但如果所选时窗过长,时窗内的多个反射会使振幅谱以槽痕为特征,很难分清单个反射的振幅谱特征.由于在实际运用中,以傅里叶变换相关的算法的时窗问题,难以选择好时窗长度,而且无法定量分析时窗长度产生的偏差,因而会使振幅谱的估算产生偏差.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时频分析技术成了非平稳性信号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很多实际应用中已取代了傅里叶变换的分析方法.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瞬时谱分析技术能得到精确的时频分析结果,同时避免了时窗问题.它反映出了储层在纵向上时间及厚度上变化情况和横向上的地质不连续性的信息,因此能使解释人员快速而有效地描述储层特征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72.
2014年以来,琼中基准地震台连续重力观测数据出现较为显著的零漂转折加速和数据放大异常。经仪器观测系统检查、台站观测环境调查、数据分析等核实操作,分析认为:(1)零漂转折加速异常系观测环境影响所致;(2)数据放大异常系网络数据采集器故障所致。因此,2次异常均非地震地球物理异常。此类异常干扰判别可为其他重力台站观测数据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宁夏石嘴山和固原大地电场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理分析了2008年1~11月宁夏石嘴山和固原地震台大地电场资料,对比研究了这两个台大地电场静日变化、干扰变化及它们的频谱特性等。石嘴山和固原地震台大地电场的变化特征:①具有明显的峰谷型静日变化形态,都含有12、24、8 h等3种主周期成份;②地电暴记录清晰可见,主要以变幅增大、时间同步为特征,但两台地电暴时频谱成份存在差异;③干扰变化特征均表现为短时突跳,变幅增大。 相似文献
74.
75.
本文应用非线性谱分析中的最大熵谱分析方法(MEM)、和一般线性功率谱的分析方法,对固体潮潮汐因子的时间序列进行了综合研究,指出固体潮潮汐因子的时间序列中普遍存在明显的半月左右周期的特征频谱;将其应用于地震前兆的分析与探索,对固体潮潮汐因子特征频谱中的前兆变化特征进行了解释,得出结论:半月左右周期的频率域,是固体潮观测中前兆响应的一个重要主频域。 相似文献
76.
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在合理选择地震动力分析阻尼参数的条件下,开展白鹤滩水电工程13#机组剖面地下洞群围岩地震响应研究,并结合小波包变换方法从加速度峰值及振动能量角度评价了地震波在岩体中的传播规律及洞室群不同区域地震响应的频谱特征。结果表明: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强度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层间错动带有一定减震作用;小波包分解可以较全面地给出地震响应成分的频率分布;地震波的高频分量在岩体传播过程中逐渐衰减;在地下洞室群附近,岩体地震响应的加速度峰值和振动能量频谱特征以1~3 Hz频段为主,其他频段对岩体地震响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7.
78.
雷电闪击中回击电流波频谱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雷电闪击中回击电流的频谱进行了初步分析,经过计算得出了在通信网络中,只要防止10kHZ以下频率的雷电波窜入,就能把雷电流的能量消减掉90%以上。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