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7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测绘学   302篇
大气科学   782篇
地球物理   315篇
地质学   540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205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介绍了以9210网络系统为依托,利用Win2000和IIS5.0实现专业用户远程终端服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地下水水质预警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水水质预警是对地下水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适时给出相应给别警戒信息的方法,包括状态预警和趋势预警两部分。以GIS技术为核心,将水质预警模型与GIS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地下水水质预警信息系统。并以吉林省西部平原地区地下水水质为例,研究了该区地下水水质恶化地区的分布、趋势、恶化预警等级及其成因。地下水水质预警系统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减少地下水水质恶化的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GIS支持下的吉林西部水质预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共享软件,对水质进行预警,并将预警结果与其它地理信息相叠加,提出了GIS支持下的水质预警的方法和流程。以吉林西部潜水水质为例进行预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已有25%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警性,并呈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24.
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业务系统设计思路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全面介绍了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业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其先进性。该系统由沙尘天气资料库、沙尘天气监测预警和沙尘天气服务3个子系统构成。它的成功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气象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为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全国气象部门首家远程电视会商/会议系统(即武汉中心气象台远程电视会商/会议系统)的安装建设过程及其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26.
地面沉降预测预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地面沉降,是主要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之一,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地面沉降预测预警系统(DTLAS),实现了地面沉降的计算机管理,运用DTLAS可以预测未来最终地面沉降量,为市政规划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7.
28.
2003年9月22~26日,WMO农业气象委员会(CAgM)开放计划领域组专家组(ET1.3)会议在韩国汉城举行。WMO农业气象处处长SivakumarM.V.K.博士,农业气象委员会主席Raymond博士(美国),及韩国(组长)、  相似文献   
29.
预警地震在地震预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筱荣 《内陆地震》2004,18(2):106-112
对新疆1970-2002年地震资料以不同范围、不同震级进行全时空扫描。结果表明,新疆台网监测能力较好地区绝大多数6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关联图较为清晰。提出了预警地震的概念,认为预警地震在短临预报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福建及台湾海峡地震预警工程架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及台湾海峡是海陆板块碰撞到板内地震活动过渡带 ,东侧毗邻台湾板缘地震带 ,西侧为福建内陆板内地震活动区。这是得天独厚的观测研究大陆边缘地震构造带强震活动及板块动力学的良好地域。当前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时期 ,为防御地震造成社会灾害 ,实现以人为本 ,防患于未然 ,势必需要建构一个实用化的地震预警工程及其机制。本文即是在对福建及台湾海峡近 30多年以来观测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应用现代空间技术、数字地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架构地震预警工程与机制的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