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4篇
  免费   1580篇
  国内免费   1890篇
测绘学   890篇
大气科学   1810篇
地球物理   2401篇
地质学   5776篇
海洋学   590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656篇
自然地理   478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293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412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535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553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422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398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245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320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4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用王亚光研究大型矿床空间分布规律理论来研究西昌—滇中地区大、中型内生矿床的分布规律及预测,用“矿结”一词来表明经纬线方向深大断裂交汇处是大矿的分布空间。1990年所预测的一些成矿区为1991年地质找矿工作所证实,如大红山式铁铜矿的新发现和会东发嵩铝锌矿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92.
993.
刘星 《矿物学报》1992,12(3):227-234
胶东许多金矿脉的矿物组合很简单,几乎全是石英、黄铁矿,难于进行分带性研究。通过对玲珑金矿52号脉的矿物学填图研究,发现该矿脉从上向下,黄铁矿的晶体形态{111}减少而{210}增加,+α值减小,P导型减少而N导型增加;石英的热发光强度增大。这些物性参数在矿脉空间的规律性变化,揭示了外观很单一的矿脉内部隐蔽着的空间分带性,并发现与金矿化强度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还表明,52号脉在海拔+170m以上主要为上部矿体特征,受剥蚀程度不大,深部远景还大;成矿热液近于直立运移并具有水平方向的等距波动性;预测三个区段深部应保持良好矿化。以后的钻探工程证实了预测。  相似文献   
994.
热液矿床的矿源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5.
1980年山西省第二次煤田预测揭示了全省煤资源分布的主要规律,当时划分了31个预测区,预测资源量489.47Gt。因受当时条件限制,在个别预测区与有的煤田深部,存在较大误差,同时对第三纪褐煤资源重视不够。经最近复核,将原预测区归并为24个,新增5个预测区,初步计算,可增加预测资源量82.23Gt。  相似文献   
996.
997.
现有文献对数学期望平移模型的理论分析仅考虑了观测值统计独立的特殊情况。基于观测值统计相关的一般情况,导出了数学期望平移参数估值(Si)的简明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采用统计预测理论对Si进行了直观的理论解释,扩展了统计学文献中的有关结论。借助于实例,分析了Si与最小二乘残差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根据安徽省岳西县1958-1982-1992年三个时期的遥感资料所编制的土壤侵蚀图,用点数转化法定量地分析岳西县上述两个阶段侵蚀演变和浸蚀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确定相应的初始状态下(1958和1982)的转移概率矩阵,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摸拟和预测岳西县土壤侵蚀及其格局的动态演变过程和未来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北半球和全球的气温突变分析及其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魏凤英  曹鸿兴 《大气科学》1995,19(2):40-148
本文采用均值差异假设检验研究了中国、北半球和全球气温历史序列的突变现象。分析表明,中国气温从本世纪以来,在40年代末扣年代初曾出现一次由暖到冷的突变。北半球和全球均曾在19世纪末和本世纪20年代发生了突变现象。功率谱分析表明,气温的突变指数曲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一系列比较研究证明,按照分析出的突变点将气温序列分段建模,无论数值误差还是变化趋势,效果均优于整段序列的模型。所以,对未来气温变化趋势作预测,应首先搞清楚未来会处在怎样的气候阶段中,会不会出现突变。研究表明,本文叙述的均生函数累加延拓的时序建模方案,对气温序列有很好的拟合和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气温,降水气候预测的灰色拓扑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国平  刘敦训 《高原气象》1995,14(2):207-211
本文应用GM(1,1)建模方法,对四川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分别建立了气候预测模型。该模型对气温的预测效果令人满意,但对降水的预测效果不够理想。进而改做不同阈值下的GM(1,1)拓扑预测,得出各年份对应的要素值,使降水的预测精度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