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498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介绍了南昆铁路应用的各种新型,轻型支档结构及其设计与施工经验,并论述了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2.
灰色理论在预应力锚索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灰色理论的局势决策和线性规划方法,并以实例说明该方法的预应力锚索加固优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某边坡治理工程的论述,重点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设计及施工工艺等进行了探讨,通过实践证明,该技术在边坡治理工程中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4.
张涌泉  李朝华 《探矿工程》2010,37(11):64-66
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主机间、主变室、母线洞等洞室系统的边墙、蚀变岩段和较大断层采用了对穿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在对穿预应力锚杆的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质地层段,采取严格的孔斜控制措施,并不断地改进控制方法,基本解决了对穿预应力锚索造孔孔斜控制的技术问题,满足了设计技术要求,积累了对穿预应力锚索孔斜控制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55.
大唐国际东营风电一期工程拟建风电场场区位于东营市东部沿海区域,拟建场地上覆第四系地层,结构松散,厚度较大,工程性质较差,地基强度较低,不能满足重要建(构)筑物对其强度及变形的要求,且场地内的饱和粉土及砂土在地震影响烈度达Ⅶ度时将可能产生液化现象,因此需进行地基处理。根据现场岩土条件,拟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需进行桩基原体试验。主要介绍了桩基原体试验施工过程、检测方法及试验成果等。  相似文献   
56.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抗拔(浮)桩——部分粘结预应力抗拔(浮)桩。该新型桩有效改善了抗拔桩的桩身结构,能充分发挥抗拔桩的承载力,改变了混凝土受拉时的受力性状,克服了普通抗拔桩容易产生裂缝的弊病。结合有关地下结构浮力方面的研究成果及现场实际的部分粘结预应力抗拔桩荷载试验结果,对抗拔(浮)桩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7.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采用静压法施工越来越普遍,其施工质量问题也倍受关注,现对其质量管理问题作本文谈论。  相似文献   
58.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15509m2,共15层,地下1层,框架结构,建筑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技术,  相似文献   
59.
刘波  张功  周浩亮 《岩土力学》2014,35(Z1):347-352
锚索的预应力损失在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工程的场地环境条件成为影响锚索预应力损失的主因。饱和粉细砂层较其他地质条件更为复杂敏感,更易引起锚索预应力值的损失。通过对廊坊市某深基坑工程锚索预应力值的实时监测,结合工程环境,分析饱和粉细砂层中造成锚索预应力值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施工过程、张拉过程以及环境因素都影响锚索预应力的变化,其中开挖过程的影响最明显,预应力值的变化率最大值达79.1%;瞬时卸载造成预应力值22.8%59.2%的损失。对饱和粉细砂层中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结论可为类似地质环境的工程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0.
降雨、地震作用下,隧道洞口边坡易产生严重破坏,有必要研究隧道洞口边坡及支挡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以中国西南某隧道洞口边坡为例,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降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加固隧道洞口边坡的动力响应与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洞口边坡破坏过程为坡顶张拉裂缝―坡脚剪切溃裂―边坡整体滑移破坏。由于雨水入渗,坡表土体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局部浅层破坏。边坡破坏模式为张拉-剪切型。(2)随峰值加速度增加,桩身PGA放大系数显著增大,应重视该类支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惯性放大效应。(3)桩后峰值土压力随峰值加速度增加而增大,由“S型”分布逐渐转变为倒三角形分布。峰值加速度大于0.4g时,锚索轴力逐渐增加,充分发挥张拉作用。(4)桩土压力与加速度傅里叶谱幅值集中于低频段,地震波沿高程传播存在“高频滤波效应”。(5)桩身位移谱幅值随峰值加速度增加而逐渐增大,沿桩身向上呈增加趋势;位移谱主频分布于1~4 Hz,卓越频率为2.5 Hz,与地震荷载的主频较接近。(6)桩体加速度间的关联性较好,桩体加速度、动土压力、桩体应变、锚索轴力相关性随输入峰值加速度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