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19篇 |
免费 | 2570篇 |
国内免费 | 23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80篇 |
大气科学 | 2307篇 |
地球物理 | 3305篇 |
地质学 | 4480篇 |
海洋学 | 1584篇 |
天文学 | 182篇 |
综合类 | 822篇 |
自然地理 | 10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8篇 |
2023年 | 499篇 |
2022年 | 569篇 |
2021年 | 596篇 |
2020年 | 505篇 |
2019年 | 600篇 |
2018年 | 446篇 |
2017年 | 415篇 |
2016年 | 444篇 |
2015年 | 534篇 |
2014年 | 648篇 |
2013年 | 554篇 |
2012年 | 676篇 |
2011年 | 656篇 |
2010年 | 632篇 |
2009年 | 692篇 |
2008年 | 647篇 |
2007年 | 595篇 |
2006年 | 485篇 |
2005年 | 478篇 |
2004年 | 435篇 |
2003年 | 371篇 |
2002年 | 353篇 |
2001年 | 393篇 |
2000年 | 321篇 |
1999年 | 311篇 |
1998年 | 247篇 |
1997年 | 217篇 |
1996年 | 218篇 |
1995年 | 219篇 |
1994年 | 187篇 |
1993年 | 158篇 |
1992年 | 136篇 |
1991年 | 114篇 |
1990年 | 142篇 |
1989年 | 93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9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8篇 |
1963年 | 8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通过对武汉台超导重力仪9年多连续观测的重力长期变化资料分析,得到长周期重力潮汐参数、该频段气压回归因子C、极移重力效应因子P和长周期气压回归因子C1分别为:C:-0.383(±0.014)×10-8m·s-2/100Pa;Mm:1.1173(±0.0720),-1°.1787(±3°.6943);Mf:1.1432(±0.0484),5°.2235(±2°.4253);Mtm:1.2276(±0.2245),-17°.5648(±10°.4758);C1:-0.312(±0.015)×10-8m·s-2/100Pa;P:1.9047(±0.0695).重力长期变化在Chandler周期附近的振幅约为3.26×10-8m·s-2。 相似文献
212.
Based on the 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dat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SSTAs) in the North Pacific and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January 2008 is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e SSTA mode most correlated with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anomalies (GHAs) in January 2008 in the North Pacific exhibited
a basin-wide horseshoe pattern with a warm center in November 2007. This persistent SSTA pattern would induce positive GHAs
in the Aleutian Low area and East Asia and the northward extension of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 January 2008 by
maximum diabatic heating in the atmosphere over the Kuroshio Oyashio Extension (KOE) area, leading to the occurence of the
circumpolar trough-ridge wave train anomaly in January 2008. 相似文献
213.
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控制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1997,(1)
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水体中各项水质因子进行控制和处理。结果表明:浓度为25×10-6~50×10-6处理效果最佳,温度、作用时间等对处理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是目前水质处理中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14.
对受切向均布随从力作用的、且带有点弹性支承的非保守杆,采用积分方程法,得到了用矩阵表示的特征值问题,从而分析了弹性支承的刚度及位置对杆的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5.
将任一中尺度区域的平均瞬间径流率考虑为区域平均降水量和地表土壤层水分渗透垦的余项.根据降水量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的实测资料拟合其空间概率密度函数(PDF),并结合土壤入渗物理过程的数学描述及其经验公式,精确估计出地表土壤渗透率及其空间分布,由此建立区域地表径流率的统计-动力学估计方案.换言之,区域内地表产流率可视为区域平均降水量与区域平均的土壤下渗量之差值,而区域内土壤的平均下渗量又町分为非饱和区和饱和区两部分的下渗量来分别计算.就陆面水分循环的物理过程而言,地表入渗现象是在一定的下垫面特性基础上,由一定的水分供应源而形成的.根据大气降水向地表层输送水分的物理过程,在满足植被表层覆盖需水(截流水)和地表层土壤人渗水基础上,多余的降水量才会形成地表径流.凶此,推求地表产流率的主要关键在于地表土壤层需水量.为此奉文根据土壤水分通量方程推导出水分入渗公式.又从描述土壤水分和降水的空间PDF出发,推导出非均匀土壤含水量及降水气候强迫所形成的次网格尺度区域平均径流率计算公式.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1996年降水量和土壤特性等实测资料建立区域平均地表径流率的估计公式,并对其影响凶素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用Mosaic方法计算的区域径流率(或产流率)结果十分接近.由此可见,该文提出的降水气候强迫下非均匀地表区域平均径流的这种统计-动力参数化方案,具有相当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16.
217.
在高精度卫星定位数据处理中,对精密星历内插处理是一项基础工作。利用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法,从三方面对北斗导航系统精密星历进行了内插精度分析,分别是非滑动式拉格朗日插值法在不同插值阶数下的插值精度,滑动式拉格朗日插值法在不同插值阶数下的插值精度,以及非滑动式和滑动式拉格朗日插值法在同一插值阶数下的插值精度。算例结果表明,如果将插值阶数作为横坐标,且向右为正,插值精度为纵坐标,向上为正,那么非滑动式拉格朗日插值法的插值精度与插值阶数呈现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滑动式拉格朗日插值法的插值阶数高于7后,插值精度处于稳定且高的状态,插值误差最大值为1. 1 mm左右,均方差在0. 4 mm左右;在同一插值阶数下,滑动式拉格朗日插值法的精度高于非滑动式拉格朗日插值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218.
219.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general class of Bianchi cosmological models with bulk viscosity and particle creation described by full causal thermodynamics in Brans-Dicke theory. We discuss three types of average scale-factor solutions for the general class of Bianchi cosmological models by using a special law for the deceler- ation parameter which is linear in time with a negative slope. The exact solutions to the corresponding field equations are obtained in quadrature form and solutions to the Einstein field equations are obtained for three different physically viable cosmologies. All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and discussed in each model. 相似文献
220.
大质量双星系统的非守恒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质量双星系统有强大的星风物质损失,因而在研究其结构和演化时必须考虑星风物质损失,动量损失,物质交换以及由以上原因引起的轨道参量的变化,此外,天文观测又证实,一些大质量双星系统中存在星风冲击波,有X射线辐射以及有致密天体(白矮星,中子星)的存在,因此在研究大质量双星的演化时,又会遇到在星风冲击波理论及其对演化的影响,双星系统何时会演化成为公共外壳的系统,以及双星系统中如果发生超新星爆发,是否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