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7篇
  免费   2594篇
  国内免费   2337篇
测绘学   1219篇
大气科学   2259篇
地球物理   3086篇
地质学   4338篇
海洋学   1531篇
天文学   180篇
综合类   797篇
自然地理   1018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44篇
  2022年   497篇
  2021年   549篇
  2020年   448篇
  2019年   592篇
  2018年   438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522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553篇
  2012年   666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606篇
  2009年   675篇
  2008年   653篇
  2007年   588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244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磷释放的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峡库区消落区万州段为试验基地,选取释磷能力较强的紫色冲积土,根据三峡水库消落带的"干湿交替"空间和时间特征,进行万州断面土壤磷释放的影响因子的实验室模拟试验和万州江面淹没的对照试验。研究发现,随着淹水时间的变化,各种形态的磷在前5~10d各形态磷变化有相当的差异,随后变化趋势趋于稳定。TP有降低的趋势,土壤磷有一定的释放。野外研究表明Olsen-P在淹水10周左右到达最大值,以后缓慢降低。淹水时土壤Olsen-P增加,干燥后降低。多次淹水时每次淹水后土壤的有效磷水平都略有增加,落干后相较上次落干后有效磷水平降低,最后一次淹水后相较与初始时Olsen-P水平低16.7%。随着淹水深度增加,土壤的Olsen-P水平在淹水时由淹水前20.53mg/kg提高到43.23mg/kg,增加110.6%。当上覆水磷浓度较低时(<2mg/L),磷吸附到达平衡的时间较短,约需要6周。当上覆水磷浓度较高(>2mg/L)时,磷吸附到达平衡的时间较长。微生物活动对淹水土壤的磷释放有一定影响,有微生物时磷的释放高于无微生物者0.048mg/L。种植植物的土壤在淹水后Olsen-P含量大于土壤直接淹没时的释放量,种植狗牙根(Cynodondactylon)和野地瓜藤(Ficustikoua)的土壤中Olsen-P分别较未种植物土壤释放量高出21.5%和12.7%。  相似文献   
112.
基于一类新小波函数基的GPS相位观测值周跳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可通过1个参数因子来调节前后差分点个数的思路,研究了利用小波分析来平滑原始资料和探测GPS相位观测值周跳的方法,并通过CHAMP卫星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实践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周跳探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3.
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地区的一个老油区,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勘探和开发,但仍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主要勘探新领域有:寻找非构造油气藏(隐蔽油气藏)、老油田内部滚动勘探、钻探古中生界深层。费尔干纳盆地此前的钻探目标均是围绕大构造背景上的背斜圈闭进行,非背斜构造的研究和钻探很少。笔者研究认为费尔干纳盆地寻找非背斜圈闭油藏前景广阔;在对老油田内部钻采、试油资料的详细分析后,认为老油田内部主力逆断层的下盘和背斜构造的侧翼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盆地的古中生界不仅可以新生古储,而且其本身也可以生油,在盆地局部隆起及边部都存在古中生界成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4.
叠层石衰减事件及臼齿构造作用幕:形成机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层石和臼齿构造碳酸岩的兴衰是沉积学界倍受关注的研究主题.地史中叠层石经证实发生了5次比较重要的衰减事件,分别在2 000 Ma、1 250 Ma、1 000 Ma、675 Ma、450 Ma.最近,根据燕山地区非叠层石碳酸盐岩序列,认为在1450 Ma又发生过叠层石衰减,所以存在6次叠层石衰减事件.现今叠层石的丰度已经非常稀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叠层石的形成与微生物钙化作用有关,而其钙化作用又受周围海水化学变化所影响.显生宙后生动物及海水饱和态共同影响了叠层石的形成.著名的"前寒武纪谜"表明,海水化学条件及微生物的进化则是叠层石发展的主要控制因素.臼齿构造(MT)仅出现在前寒武地层中,具有一定的时代限制,其形成及消失受海洋中CaCO3沉淀的影响,而且似乎主要发育在叠层石衰减事件之后,在空间上臼齿构造多产出于比叠层石更深的水体环境.所以古海洋化学的变化影响着地球表面生物演化及生物沉积的历史,上述研究进展对深入了解海洋化学在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利于解开地质历史上的种种谜团.  相似文献   
115.
RUSLE及其影响因子的快速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USLE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土壤侵蚀模型。虽然是一种经验模型,但是其影响因子计算仍然非常复杂,满足不了区域土壤侵蚀的快速提取要求。针对这种状况,文章在介绍RUSLE手册中每个影响因子计算方式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可进行快速计算的方法,实验表明,采用文章推荐的因子计算方式,可达到快速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6.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图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浙江省全面推广1:1万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区图编制工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操作性、针对性更强的依据。本文通过介绍浙江省嵊州市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的编制过程及方法,对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7.
西藏雄村铜(金)矿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勘探开发区划分为小区块评价单元,从地质灾害基础因子、响应因子、诱发因子分析入手,选定地形地貌、植被、岩性、地质构造及周边地震活动、地质灾害现状、预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人类工程活动为雄村铜(金)矿地质灾害综合分区定量评估因子,由此求得各区块的灾害因子综合量值.按危险性分区阀值将各评价区块最终归并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等和小3个级别分区.  相似文献   
118.
利用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测井资料处理与评价、图像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胜坨油田T74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浊积砂体的沉积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表明,T74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储层由三期浊积砂体叠加形成,可划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种沉积微相带;各期浊积砂体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层内非均质性以韵律性不明显、渗透率差异大为主要特征,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中心微相储层的物性要好于边缘微相;不同沉积相带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存在差异,中心微相主要发育中孔中喉和细孔中喉型孔隙结构,边缘微相主要发育细孔细喉以及微孔型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19.
如何加速成图周期,快速、高效地生产各种地理信息产品是摄影测量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非量测数码航摄影像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进行地理信息产品生产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研究了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20.
GPS/DR组合导航自适应Kalman滤波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GPS/DR组合导航Kalman滤波的异常扰动影响问题,引入了自适应滤波算法.给出了由预测残差确定自适应因子的过程.利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单因子自适应滤波还是多因子自适应滤波都能够很好地控制状态异常对滤波估值的影响,滤波精度均优于标准Kalman滤波导航解;而且因为多因子自适应滤波避免损失可靠的状态参数信息,较单因子自适应滤波,精度又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