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2篇 |
免费 | 450篇 |
国内免费 | 2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6篇 |
大气科学 | 110篇 |
地球物理 | 1079篇 |
地质学 | 1317篇 |
海洋学 | 297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30篇 |
自然地理 | 1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114篇 |
2021年 | 114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22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134篇 |
2011年 | 133篇 |
2010年 | 103篇 |
2009年 | 132篇 |
2008年 | 130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84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70篇 |
1993年 | 84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5年 | 4篇 |
1948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时间序列谐波分析的鄱阳湖湿地植被分布与水位变化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高时间分辨率遥感信息的谐波分析方法,提取反映鄱阳湖湿地植被指数随水位变化的谐波分量,分别以自然年和水文年的不同周期作为湿地植被指数谐波分析单元,利用时间序列信号的最大振幅谐波分量的变化周期表征湿地植被指数在不同分析单元的变化模式,结合常年水位观测数据和湿地植被群落在不同物候期的时间与空间特征,探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布面积与水位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鄱阳湖湿地植被分布受水文状况影响的特征明显,相对于南矶自然保护区,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分布面积对观测水位的变化更为敏感.(2)两个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湿地植被分布面积与对应水文年9和10月的观测水位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且在0.05水平上显著.一年两季生长的湿地植被分布面积受退水时间影响大于次年的涨水时间,与枯水期的观测水位无明显的相关关系.(3)两个自然保护区在不同高程区间的湿地植被分布面积与观测水位的相关关系和显著性呈现各自特征.在鄱阳湖保护区,12~13 m高程区间的湿地植被分布面积与9月观测水位的相关性最强,且相关关系在0.05水平上显著;13~14 m高程区间的湿地植被分布面积与10月观测水位相关关系更强.在南矶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分布面积在不同高程区间均与9和10月观测水位显著相关.采用谐波分析方法分析湖泊湿地的植被分布面积与水位关系有助于基于多时间序列遥感信息的湿地水文节律研究.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为揭示滹滏平原漏斗核心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增大对水位下降的响应特征以及驱动TDS增大的主要化学组分,应用地学数理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异变分析和GIS空间特征分析技术,分析了近50年(1972—2017)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埋深、TDS及化学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水位降幅变化,地下水TDS增幅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在漏斗形成初期(1972—1980年),地下水水位年均降幅最大,TDS年均增幅也最大;中期(1981—2000年)地下水水位年均降幅最小,TDS年均增幅也最小;末期(2001—2017年)地下水水位年均降幅居中,TDS年均增幅也居中。(2)随着水位埋深增大,漏斗核心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大小对TDS增大影响呈递减效应。漏斗形成初期水位埋深9.10~23.20 m,中期水位埋深13.40~42.28 m,末期水位埋深21.41~50.29 m,漏斗核心区地下水水位年均降幅每增大1.0 m条件下,TDS年均增幅分别增大21.96 ,13.54 ,12.32 mg/L。(3)自初期、中期至末期,地下水中Na+、${\rm{SO}}_4^{2-} $含量增幅占TDS增幅的比率呈不断增大特征,为漏斗核心区TDS增大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末期Ca2+、Mg2+、${\rm{HCO}}_3^- $和Cl−含量增幅占TDS增幅的比率合计仍达65.88%,对漏斗核心区地下水TDS增大仍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在指出水位统计系列一致性易受破坏的基础上,介绍了现行对水位系列一致性改正的几种方法、特征水位统计分布的线型,并提出了由于受基准面标高的影响,水位频率分析仍采用统计参数Cx的不合理性,建议改用均方差的具体改正意见。 相似文献
996.
降水入渗是地下水重要的补给来源,研究地下水与降水的关系,可为区域性城市降雨“蓄、渗、用、排”的有机协调提供重要的依据。根据已有的西安市潜水埋深和降水量数据分析了潜水埋深与降水量的关系。从年际间关系来看,1983~2003年洪积平原地区潜水埋深和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6799,而黄土台塬地区仅为0.228。从潜水变化量与降水变化量间的关系来看,2002~2003年潜水埋深的年变化量与年降水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为0.482;对比99组潜水埋深月变化与月降水量变化的数据发现,仅有40组能说明潜水埋深的月变化与降水的月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建立了渤、黄海风增水预报模式和渤海湾水位海流预报模式;利用正交曲线网格提高重点区域的分辨率;采用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全球预报风场和气压场作为模式表面强迫场,将计算域边界上的天文潮预报值与风增水模式预报的余水位相叠加构建模式的边界条件,在正压条件下,模拟了渤海湾2002年的水位流场过程。结果表明,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计算域内天文潮和综合水位的预报,域内10个潮位站模式与实测分析的m1和M2分潮的振幅与迟角差均不超过5.1cm和6.3°,15个潮流站模式与实测分析的m1和M2分潮流的振幅与迟角差均不超过7.5cm/s和15.8°,模式预报的水位值与塘沽站实测值非常接近,预报精度较单纯的天文潮预报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使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8口深井各一年或两年经气压改正后的水位记录,计算了水位固体潮相对于体应变固体潮的振幅比和相位差。本文从相位差的分析结果求解了含水层的渗透率,分析结果还显示出液态地核动力学效应引起的固体潮日波振幅比的共振现象。这是对以往其它观测手段得到的相应结果的支持,同时也说明了深井水位资料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文中还对环境因素和井孔条件造成的某些效应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