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4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397篇
大气科学   235篇
地球物理   1763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高程基准面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是区域高程基准转换和全球高程基准统一的基础数据.利用最新发布的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和中国均匀分布的936个GPS水准点数据计算得出中国青岛大港验潮站的重力位为62 636 852.85±0.07 m2/s2,进而得到中国1985高程基准相对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为0.32 m.  相似文献   
972.
高程基准面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是区域高程基准转换和全球高程基准统一的基础数据。利用最新发布的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和中国均匀分布的936个GPS水准点数据计算得出中国青岛大港验潮站的重力位为62 636 852.85±0.07 m2/s2,进而得到中国1985高程基准相对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为0.32m。  相似文献   
973.
974.
李炟  盛黎  宋振鑫  陈静  胡江凯  佟华 《气象》2020,46(5):687-694
利用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型和ERA_INTERIM数据,计算2013—2017年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以下简称奥体中心)2月期间抵达的72 h后向轨迹,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和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2月不同轨迹对奥体中心污染物浓度的影响,采用四种不同的轨迹分析方法分析奥体中心污染物来源特征,并通过实例分析了不同轨迹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奥体中心2月主导气流明显,为西北路径,出现概率为55.85%;清洁通道为北向气流,污染来源为南向路径和偏东路径,对应颗粒物浓度最高;通过轨迹统计方法得到奥体中心2月颗粒物主要污染来源为河北地区、山东半岛、黄渤海区域、新疆北部与河西走廊。此外,研究发现潜在源贡献函数和浓度权重轨迹方法适用于近距离污染源的识别;停留时间浓度加权方法采用确定性办法通过迭代可以精准识别出北京奥体中心主要污染物来源;定量传输偏差分析方法引入不确定性概念,适用于大范围确定性污染源识别,但同时会产生虚假的污染物来源。不过,采用RTWC方法和QTBA方法相结合可消除QTBA方法带来的虚假污染源。  相似文献   
975.
976.
977.
978.
979.
刘正荣 《地震研究》1994,17(3):211-215
本文在研究了中国及东亚地区的地震资料后,指出:东亚地区存在52-53年的地震重复周期,简称东亚地区强震活动的50年周期,在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根据全球8级以上的巨大地震的矩震级来看,全球地震活动亦存在54年的周期,从而表明了东亚地震活动与全球地震活动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80.
越南红河断裂带的深部结构、现今动力学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示了越南红河断裂带(RRFZ)的地壳结构,断裂与地震活动表现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红河断裂带的莫霍面的深度在22-24km与30-32km之间变动,倾向北西;与之相反,此处地壳的结晶面则倾向北东且其在红河新生代拗陷的中部的深度只有8-9km。(2)在现代,红河断裂带受来自燕东方向的挤压影响,在此断裂带的北东部分明显有强烈的隆升和地震活动。(3)地震震中主要分布于7-20km的深度,大多数在10-16km的范围内。震中最小深度与最大震级之间的相关函数lgHmin=0.25Ms-0.30。(4)红河断裂带的主要孕震断裂为Lo河,Vinh Ninh,Chay河,红河,Fansipan及BinhLuc等断裂,在红河断裂带地区,最强的地震可达Mmax=5.6-6.0级,而最强烈的地震活动带在Chay河与红河一带地区。(5)红河断裂带地区区域地震危险性最高的可能在LunYen-YenBai和VietTri-Hanoi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