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1篇
  免费   1114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038篇
地质学   538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23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6篇
  1975年   16篇
  1974年   8篇
  196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强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15  
利用GPS观测结果研究了中国大陆当前地壳运动的空间分布及其所揭示的大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趋势;讨论了区域水平运动、应变率场分布与强震地点的关系;通过对昆仑山口西Ms8.1等地震区域水平运动与形变的分析,研究了强震过程的区域形变场变化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识别孕震形变场以进行中长期强震地点预测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京津冀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滦州MS4.3地震、昌黎MS4.2地震及其MS3.3余震的震源机制,并利用近震深度震相获得更为准确的震源深度,结合双差定位法获得2个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结果,对发震构造及成因关联开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滦州MS4.3地震的节面Ⅰ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211°、85°、168°,节面Ⅱ分别为302°、78°、5°,震源错动类型为走滑型,震源深度为8 km,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呈NNE向,短轴剖面显示断层面倾角近垂直,认为其发震断层面为节面Ⅰ;昌黎MS4.2地震及MS3.3余震的节面Ⅰ分别为189°、68°、161°及190°、61°、170°,节面Ⅱ分别为286°、72°、23°及285°、81°、29°,震源错动类型同为走滑型,震源深度为10.5 km,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呈NNE向,短轴剖面显示断层面倾角近垂直,认为其发震断层面为节面Ⅰ;2)基于滦州MS4.3地震、昌黎MS4.2地震及滦州MS7.1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等资料分析认为,3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上地壳先存断裂,而可能与震源区的深部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即壳内包体现象是孕育这些地震的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13.
4次破坏性地震所伴随的震磁变化用压磁效应作了解释。这睦变化是在日本中部伊豆半岛东部观察到的。大部分数据由重复测量获得,虽然这些数据受到电力火车噪音的影响,但在靠近地震的测点土观测到了有意义的地磁变化。1978年伊豆半岛附近地震与1080年伊豆半岛东部近海地震的同震绪阿由压磁模型得到很好的解释。在靠近1976年河津地震震中的一个测点上观测到高达5nT的总强度变化。该变化不能由单断裂模型解释,由此提出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了麻城地区重、磁异常场特征,经反演计算获得了深部结构特征。对重力布格异常利用Parker-Oldenburg快速位场反演方法计算出莫霍面的展布,对航磁异常利用对数功率谱法和矩谱法计算出居里面深度。在此基础上,探讨该震区深部蕴震条件。主要结论是:①麻城-团凤断裂带为该区切割较深的主要控震构造;②1932年麻城6.0级地震发生在区域重力异常等值线梯度最大处,磁力异常区两局部正异常间的低值带,莫霍面及居里面隆起区边缘;③发震部位有其特定的深部蕴震构造及应力蕴震条件。  相似文献   
16.
采用Snoke方法对2018-07-02江西浮梁M_(L)4.1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求解。结果显示,浮梁M_(L)4.1地震的最佳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140°、倾角87°、滑动角4°,节面Ⅱ走向50°、倾角86°、滑动角177°,P轴方位为275°,为走滑型破裂方式。节面Ⅱ结果与CAP方法计算结果比较一致,并且P轴方位均与区域应力场相一致。露头地质剖面特征显示,NE向宜丰-景德镇断裂为早中更新世断裂,具备中强地震发震能力,断裂产状与节面Ⅱ走向和倾角相一致。综合分析认为,宜丰-景德镇断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研究长江三峡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和现今地壳重力场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板内中强地震的孕震动力学过程,探讨了整体上相对稳定的长江三峡及邻区孕育和发生中强地震的动力学机制,并提出了该区板内中强地震预测的动力学标志。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河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2020-07-12唐山MS5.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采用sPL深度震相方法对震源深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唐山MS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43°、倾角83°、滑动角-14°,节面Ⅱ走向235°、倾角76°、滑动角-173°;sPL深度震相方法测定的主震震源深度为14 km,与CAP波形反演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致。结合地震序列分布特征、等震线形态、区域地质构造及深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分析认为,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并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唐山-古冶断裂。  相似文献   
19.
利用InSAR技术获取2008-03-21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形变场。同震分布式滑动反演结果表明,同震断层最大滑动量达5.4 m,主要分布在南部断层的0~5 km深度附近,地震以正断错动为主,兼有左旋走滑分量。震后形变结果表明,发震断层北段两侧存在差异性运动,最大累积差异形变在震后782 d达15 cm。进一步分析表明,震后断层余滑可能是震后形变的主要机制。余滑反演结果表明,震后2 a断层余滑量相对较小,滑移区范围明显减小且均位于浅部区域,北部断层能量释放较彻底,南部仍存有少量能量,整体能量基本释放完。  相似文献   
20.
2O09年5月12日,记者早早来到中国地质科学院2层会议室.屏幕上的会议题目已经以"5·12"特大地震现场惨烈的黑白照片为背景定格: "'5·12'特大地震学术报告会". 1年前的5月13日,就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也是这个会议室,也是这个题目,也是爆满的专家学者,也是会前三分钟的默哀,中国地质科学家用自己的良知和理性,对"5·12"特大地震作了最快速的学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