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57篇 |
免费 | 1157篇 |
国内免费 | 2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7篇 |
大气科学 | 3篇 |
地球物理 | 3598篇 |
地质学 | 1339篇 |
海洋学 | 119篇 |
综合类 | 240篇 |
自然地理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208篇 |
2021年 | 200篇 |
2020年 | 161篇 |
2019年 | 181篇 |
2018年 | 126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17篇 |
2015年 | 182篇 |
2014年 | 196篇 |
2013年 | 186篇 |
2012年 | 229篇 |
2011年 | 182篇 |
2010年 | 184篇 |
2009年 | 169篇 |
2008年 | 191篇 |
2007年 | 161篇 |
2006年 | 143篇 |
2005年 | 132篇 |
2004年 | 152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42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122篇 |
1997年 | 126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114篇 |
1994年 | 112篇 |
1993年 | 103篇 |
1992年 | 122篇 |
1991年 | 83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61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8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11篇 |
1976年 | 18篇 |
1975年 | 11篇 |
197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层元素测井是一种利用剥谱分析、聚类分析等技术对地层进行评价的测井方法。地层元素测井以元素测量为基础,从岩石成分的角度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通过对地层元素测井的原理及仪器的讨论,对地层元素测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动态进行回顾,并且对地层元素测井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2.
邓明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0,40(Z1):98-100
选取新疆测震台网17个宽频带数字台站记录仪的地震波形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2019-12-05拜城MS4.9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节面Ⅰ走向302°、倾角36°、滑动角124°,节面Ⅱ走向83°、倾角61°、滑动角68°,最佳深度解为18 km。同时,采用P波初动方法计算2018-11以来与该事件震中相近的5次MS≥3.0地震,结合以往地质资料分析认为,节面Ⅰ为断层错动面,断层类型为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53.
三肇地区扶杨油层沉积相以大型浅湖相三角洲沉积体系背景下的分流河道沉积为主,河道砂体宽度窄、横向变化快,岩性物性变化大,断裂发育。因此在探评井控制程度较低的情况下,要提高岩性油藏钻井成功率,就必须首先搞清楚河道砂体成因及分布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54.
依据随州三里岗ML4.7地震序列的地震监测和宏观调查所获得的基础资料,对此次地震序列的时空强特征及地震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为使地震资料准确可靠,对混淆在序列中的爆破波形与地震波形进行了鉴别和剔除。结合这些基础资料和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认为随州地震序列在成因上与该地区存在的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有关,但主发震构造是北西向断裂。 相似文献
55.
呼图壁地区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疆测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运用CAP方法测定呼图壁地区2010-01-15~2017-01-02共50次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结合早期23次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数据,应用MSATSI软件反演研究区时空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应力结构类型表现为逆断型,整个区域主压应力P轴近NNE向且倾角较小,说明整个呼图壁地区应力场以NNE向水平挤压作用为主要特征。从空间上看,东部的水平挤压作用更为显著;从时间上看,2010~2016年受到更为显著的NNE向应力场控制,反映了研究区在不同时段应力场的调整变化,但没有改变该区域最大主压应力轴呈NNE向的总体特征,说明整个呼图壁地区可能主要受一种较稳定的NNE向应力场控制。 相似文献
56.
可控震源地震扫描信号易被地下介质吸收并形成高频部分衰减,降低对地下地质体的分辨能力.分析地震信号扫描方式,研究非线性扫描信号特性及其在补偿地层吸收衰减的地震相关子波信号影像中的作用,利用正演模拟和现场试验验证非线性扫描信号在提高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地震分辨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非线性扫描通过控制高频能量信号的时间分配,提高激发信号的高频成分,选择合适的非线性扫描信号类型和激发能量,能够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该研究结果对实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7.
通过分析1966年邢台5次地震的静态库仑应力触发情况发现,前2次地震对后面的地震有较好的触发,而MS7.2以后地震的触发不理想。从而认为,随着地震的发生和震源深度的增加,岩浆活动对地壳介质的影响越来越大,地壳介质弹性性能越来越弱,即该区域浅部可以用均匀弹性半空间来近似,而深部在岩浆等因素的影响下,用均匀弹性半空间来近似存在较大的误差,不适合用弹性位错理论计算地震的触发关系。这从侧面反映了该地区岩浆活动的剧烈性和超壳断层存在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2021-09-16四川泸县MS6.0地震的发震机理,加强对四川盆地内地震活动性的认识,基于四川及周边地区地震台网的宽频带地震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获得泸县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矩心深度;同时,基于震前四川盆地内155个震源机制解,利用MSATSI程序反演得到泸县地震震前四川盆地内的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泸县地震矩心深度为3 km,矩震级为MW5.3,滑动性质为纯逆冲。震中附近震前构造应力最大主压应力和中间主压应力都近乎水平,最大主压应力在震中附近走向101°,此构造应力状态下,优势滑动断层为纯逆冲性质,与泸县地震震源机制一致。根据震源位置和性质、震前构造应力场及震中附近的断层性质推测,泸县地震发震断层不是华蓥山断裂,而是其分支和余脉之间极浅的盖层滑脱型断层。 相似文献
59.
目的是计算汾渭地震强震的震源参数。所用的方法是根据断裂力学的有关公式分析断裂扩展过程中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地震多数是在低初始应用作用下发生的(大约100×10^5Pa),而且该方法在原理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
结合盆缘露头、盆地基底钻井及重磁震资料,综合研究莺歌海盆地前新生代基底特征。基于盆地西北缘Song Da带18个剖面点地层序列、166件岩石样品密度和2800套磁化率测量结果,建立密度--磁化率交汇图版,约束盆内地震剖面和重磁异常解释,通过海陆结合的方法填制出盆地基底地质图。其前新生界由前震旦系、寒武系-上三叠统下部、上三叠统上部-白垩系三个构造层构成,它们沿红河断裂呈北西向分布,中间老,为前震旦纪中-高级变质岩;两侧新,向西为中生代沉积岩,向东为古生代浅变质岩、灰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