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1篇
  免费   618篇
  国内免费   405篇
测绘学   849篇
大气科学   569篇
地球物理   1823篇
地质学   772篇
海洋学   242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251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01.
本文给出了确定相对重力观测点“稳定’概率PT的方法,提出了相对重力复测网信息熵的计算方法。计算了1975年海城7.3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相对重力复测网的信息熵,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相对重力复测网信息熵逐渐降低,震后恢复;相对重力场由震前的无序状态逐步演化为有序状态,直至发震,而震后又迅速恢复到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902.
本文基于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23个全球气候模式所提供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在RCP4.5情景下的逐日格点资料,根据模式对5个极端气温指数的模拟能力,使用秩加权方法研究了中国未来极端气温变化的概率预估及其不确定性。结果表明,21世纪中期(2046—2065年)中国区域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幅度相对于历史时期(1986—2005年)可能超过2.0℃(概率>66%),增加的大值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暖夜指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增加超过15%,西南和东南部沿海是增加的大值区,增幅超过20%。霜冻日数在全国范围内减少,减少的大值区位于青藏高原周围,减少日数超过了20 d。热浪指数在整个中国区域可能增加10 d以上,大值区位于西藏西南部,可达30 d。不确定性的结果表明,除热浪指数的可信度较低外,其余指数都有较高的可信度。到21世纪末期(2081—2100年),中国区域极端气温增加幅度超过前期,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很可能增加超过2.0℃(概率>90%),大值区除中国西部地区外,还扩展到了东北和青藏高原西南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暖夜指数增加超过15%,西南和南部沿海可能超过25%。大部分地区的霜冻日数减少20 d,青藏高原周围减少超过40 d。热浪指数在中国范围内增加20 d,青藏高原西南部增加40 d以上。除霜冻指数的信噪比略比21世纪中期大外,其余指数的信噪比与中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03.
本文主要开展多智能系统领导者-跟随一致性分析,其中每个智能体的动态性能描述为分数阶奇异线性系统.基于系统的输出信息,设计一个输出反馈的控制协议.通过有效的证明,推导出多智能体系统领导者-跟随一致性的充分条件.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技巧,可将一致性条件进一步转换为易于求解的线性矩阵不等式.当通信拓扑图假设为无向连通图时,一致性条件可以简化为相对简单的多个线性矩阵不等式.最后给出一个实例,演示如何求取反馈增益,通过仿真图可以发现本文结果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904.
基于增长模繁殖法,考虑对流尺度高度非线性特征和精细化预报要求,对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引入概率匹配平均法对集合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偏差和公平技巧评分对降水进行了预报效果检验。试验结果表明,BGM法应用到对流尺度集合预报中能够生成代表大气不确定性的快速增长扰动。集合预报结果相比控制预报更加准确,传统集合平均对较小降水强度的预报更加准确,概率匹配平均法对大量级降水的预报能力明显占优。降水评分检验表明,集合平均对小量级降水的预报技巧最高,概率匹配平均法对极端降水事件的预报技巧有明显优势。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能够提高降水预报技巧,并对高影响对流天气事件的预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5.
根据2016年广州天气微博矩阵运维数据探讨微博圈话题聚合效应,结果表明:(1)通过气象微博矩阵进行气象服务,可以促使矩阵成员之间加强联动,扩大微博运营效果;(2)话题聚合是广州天气微博矩阵运营的一个重要手段,话题聚合可以整合服务资源,增加矩阵各成员的曝光度,带动整体影响力的增长;(3)微博矩阵的建设可以直接拉动博文阅读量、粉丝量的增长,增强天气官博的互动力,从而提升矩阵成员的整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906.
利用2014—2015年5—10月地面观测降水资料和同时段的西南区域模式降水预报资料,基于概率匹配方法,采取分区及点对点匹配两种方案对2016年6—8月降水集中时段逐12h累积降水进行订正试验。结果表明:(1)订正后的模式预报相比订正前而言,平均(绝对)误差有所减小,降水落区的范围和平均强度与实况更加接近;(2)量级偏差越大,运用该方法的订正效果越好,夜间降水订正效果优于白天;(3)分区统计方案对模式系统性偏差的订正效果优于点对点方案,合理的区域划分增加统计样本量可以提高订正效果。  相似文献   
907.
以6个短时暴雨过程为例,采用空间检验技术对甘肃河东地区短时暴雨预报产品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概率预报对于系统性降水过程预报准确度明显高于突发性降水过程;短时暴雨预报方法的预报位置较实况偏东偏南,纬度偏差-2.1°~1.3°,经度偏差-0.4°~3.1°;强度较实况偏弱,61%本地预报方法雨强为实况的0%~90%;降水范围较实况偏小,偏小程度最多仅6个格点;强度误差占比最大,其次为范围误差,位移误差最小。预报员可基于本地短时暴雨预报方法对预报误差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908.
本文将不确定性平差模型与参数的有界不确定性相结合,建立有界不确定性平差模型,并从等式约束出发,利用无限权和零权的思想,将不确定性平差算法与不等式约束中的罚函数相结合,提出有界不确定性平差迭代算法,并通过算例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9.
基于单位四元数的空间后方交会解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四元数的概念及运算性质,提出基于单位四元数的空间后方交会解算方法并给出计算公式。该方法利用单位四元数表示旋转,根据最小二乘原理,通过矩阵运算先求出单位四元数解析解,再获取旋转矩阵,得到角元素值;最后求出撮站点的坐标。此法不需提供外方位元素初始值,并且推导过程中不涉及共线条件方程的线性化。通过算例证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910.
杨建青  朱杰 《水文》2008,28(1):61-63
对现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的"附录A.3地区洪水的频率组合"中所介绍的频率组合方法做了分析,指出用该法计算的组合变量及其出现的频率,均将可能给出偏小的结果,从而难以满足生产建设的实际需要.本文提出水文随机变量频率组合方法的初探,以黄浦江防潮工程建设为例,通过上游来水和下游潮汐频率的组合计算,推求出更为合理的上海市区最高潮(水)位,供工程技术设计人员及规范修改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